雷麗霞 張尚民
摘要:現有研究表明:教師在實施小組討論教學過程中容易陷入僅僅定位為教學“監督者、實施者、評價者”的誤區。本文研究發現:小組討論教學中,教師應該完成從“教學監督者”到“教學監督者+教學推進者”、從“教學實施者”到“教學實施者+教學設計者”、從“教學評價者”到“教學評價者+教學反思者”的角色轉換,方能保證小組教學順利推進。
關鍵詞:小組討論教學;教師角色;認識誤區;角色轉換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翻轉課堂、在線學習等新的教學方式的引入,小組討論教學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小組討論教學方式能夠鍛煉學生團隊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及時消化和掌握知識。但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在教學過程中承擔好自己的角色。從學術界現有的研究來看,教師在實施小組討論教學過程中容易角色定位不清。因此,本文對小組討論教學中教師角色認識誤區進行分析,并給出角色轉換的相關建議,旨在為小組討論教學方式的完善提供參考和依據。
二、小組討論教學中教師角色認識的誤區
在小組討論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自己的角色認識存在一些常見的誤區。總體來說,小組討論教學中教師角色認識誤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討論教學是學生討論,教師是監督者。小組討論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會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監督者。這樣僅僅只能保證課堂的討論秩序以及討論任務的完成。但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是否積極?是否能夠跟上進度?小組內部是否能夠有效協調?教師無法進行有效識別。教師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監督者,這種認識上的誤區無法保證教學效果。
第二,教師只是小組討論教學的實施者。小組討論課程準備階段,很多教師會就課堂教學做簡單的準備。教師認為自己是小組討論教學的實施者。這樣的角色認識,讓小組討論教學準備夠充分,無法提供有針對性的材料。在實施者角色下,教師不需要對原來的課前準備工作做出較大的調整。
第三,教師是小組討論教學的評價者。每一小節課程結束后,教師都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很多教師都將教學評價作為小組討論教學的終點。這樣的認識誤區會讓小組討論教學陷入“課堂討論一課后評價一課堂討論”的循環。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仍然得不到有效解決,學生的壞習慣得不到糾正。
三、小組討論教學中的教師角色轉換
第一,從“教學監督者”到“教學監督者+教學推進者”的角色轉換。小組討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自己的角色從“監督者”轉換成“監督者+推進者”。監督者要求教師要完成對學生的實時查看,并查找問題;推進者角色是指教師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要想辦法積極推進和幫助其改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①對學生積極性的查看。對不積極參與討論的學生,可以用課堂提醒、讓該生匯報討論內容等方式督促其積極參與;②對小組內部學生協作情況的查看。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因為性格、學習基礎等原因會存在差異。教師要對小組內部協作進行干預,積極引導差生加入討論、優秀學生幫助差生;③對學生課前準備情況的查看。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討論情況、學生課程匯報情況總結學生課前準備程度。
第二,從“教學實施者”到“教學實施者+教學設計者”的角色轉換。小組討論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從教學的實施者轉變為教學設計者。教學設計者的角色要求教師從以下工作:首先,將理論知識提前推送給學生。關于理論知識的提前傳送,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在線學習平臺等方式來實現;其次,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以設計者身份觀察教學動態。每一堂課程的設計必須根據前面已經講授課程的情況,進行微調,以便使小組討論教學適合于當前學生情況。總體來說,角色的轉換,要求教師不僅要做好教學實施者,而且要做好教學課程整體設計、教學課堂設計。
第三,從“教學評價者”到“教學評價者+教學反思者”的角色轉換。教師從“教學評價者”到“教學評價者+教學反思者”的角色轉換,需要教師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每一次討論課程結束,教師需要對課程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課堂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其次,對教學評價結果進行反思,并探索改進完善的辦法。讓教學過程進入“課堂討論—課后評價—教學反思—教學改善—課堂討論”的循環。教師角色從“教學評價者”向“教學評價者+教學反思者”轉換,將有助于小組討論教學不斷改進和完善,提升教學效果。
四、總結
小組討論教學作為常見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教師轉換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僅將自己定位為教學“監督者、實施者、評價者”,會使得小組討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更正和改善。為了順利推進小組討論教學,教師應該完成從“教學監督者”到“教學監督者+教學推進者”、從“教學實施者”到“教學實施者+教學設計者”、從“教學評價者”到“教學評價者+教學反思者”的角色轉換。這樣的角色轉換會讓教師的角色與小組討論教學方式相適應。教師角色轉換后,需要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這也是將來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徐靜婷,曹婭麟,張亞星,等.“四段式交互小組討論教學”在生理實驗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04):91-92.
[2]方萍.小組討論教學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意義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115.
[3]唐倩怡.發揮好小組討論教學的優勢[J].江蘇教育,2014(46):73.
作者簡介
雷麗霞,女,助教,管理學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經濟組織與制度。本文系重慶三峽學院第九批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7年)“移動互聯網時代教師利用新媒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JG17093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