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瑩

摘要:作為一種新興傳播媒介,短視頻憑借著“短、快、精”等優勢捕獲了大批用戶,構建了新的場景,帶領用戶步入到“讀秒時代”。2016年底,資訊類短視頻初露鋒芒,但其憑借深度性的信息內容,特別是對突發性新聞的報道及社會熱點傳播的及時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文章闡述了以梨視頻為代表的資訊類短視頻的生產模式和發展理念,從內容生產、平臺建設、技術策略、用戶規范四個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資訊類短視頻 梨視頻 生產模式 發展策略
資訊類短視頻的發展
短視頻最早誕生于美國,Twitter旗下的Vine和Facebook推出的Instagram是國外最具代表性的兩款短視頻。國內的短視頻發展相對較晚,2013年最早的GIF快手轉型為社交類短視頻平臺,2013年下半年,秒拍、微視等短視頻成為新浪微博、騰訊等平臺的標準配置,這一時期短視頻處于發展的萌芽期。后經過兩年的孵化,美拍、陌陌、火山等短視頻應用大量出現,短視頻進入爆發期。
2016年底,出現了以“梨視頻”為代表的資訊類短視頻,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出短視頻由“野蠻生長”向“精細化”方向發展的趨勢。資訊指能被用戶獲得并在短時間內帶來價值的信息,所以資訊視頻包含的內容范圍要廣于一般的新聞視頻。新聞講求新聞價值,對于時新性、重要性的要求高,但資訊更側重于接近性和趣味性,其所謂的及時并有價值的特性,對用戶來說并不具有普遍性。資訊類短視頻擁有早期短視頻產生的大量流量奠基,又有移動互聯技術、社交資訊平臺嫁接的支持。據Quest Mobile報告,2019年短視頻用戶規模已超8.2億。短視頻行業歷經8年發展,目前已進入商業化的成熟期,預計2020年短視頻市場收入將達到2110.3億元。資訊類短視頻如何在短視頻紅海之中把握好資訊價值,占據制高點實現突圍?
梨視頻的生產模式與發展理念
2016年11月3日,資訊類短視頻——梨視頻上線。梨視頻在創業之初定義為“獨家時政類視聽新聞”,而又因資質缺乏在上線3個月之后轉型為“專注于年輕人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用講故事的方式傳遞中國聲音”。2017年2月10日,梨視頻正式宣布升級改版,此次整改是一次顛覆式的跨越,整改之后的梨視頻向社會熱點、年輕人關注焦點轉變。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傳播者已不再是單一的傳統媒體,紛繁復雜的大眾充當著“公民記者”的角色并積極主動參與到信息互動之中。從媒介進化本身規律來說,媒介使用功能越來越符合人類感官愉悅的要求,媒介外形設計越來越符合人性審美要求。梨視頻秉持人性化的發展理念,將信息簡明、直觀、立體化地傳遞給用戶,并充分動員分散在不同地域的人群,發動個人的交際網絡以構建更大的社會網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內容生產模式。
PUGC的內容生產模式。PUGC模式指的是媒介和用戶兩大主體交互融合,共同生產內容,這是梨視頻內容生產最大的特色。梨視頻建立全球拍客系統,遍地撒網,將關系網絡擴展到全球范圍,集聚各地用戶的力量,撬動整個社會資源,充分發揮了用戶的生產能力(UGC)。但這也意味著良莠不齊的拍客會盲目參與,帶來鋪天蓋地的視頻素材,反而凸顯了專業媒體人員(PGC)在信息選擇、生產中的重要性。梨視頻專業團隊會對拍客進行專業思維的培訓,對于拍客上傳的選題,除突發事件外,梨視頻都會安排專業的運營和編導在后方遠程指導拍客,視頻素材收集好后,后方剪輯負責成片。同時,視頻的再剪輯也是一個二次創作的過程,專業團隊更注重剪出視頻的精髓與高潮,以此吸引用戶并與全球拍客保持密切聯系,通過相關主題活動與拍客進行互動。
人性化的發展理念。保羅·萊文森提出了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趨勢”的理論,強調媒介的發展要符合人類的消費需求。首先,梨視頻在進行內容抓取時采取“人工聚合”的人文品牌理念,這一品牌理念與PUGC的生產模式息息相關。雖說智能化不斷發展,但如果過度依賴機器抓取、編輯素材,只會損害平臺的內容品質和用戶體驗。因此,梨視頻充分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發揮專業團隊對素材的傳播力、價值觀、資訊性的全面把控,這樣選取的素材才能迸發出更大的價值。其次,在剪輯過程中,梨視頻團隊講求精益求精,結合短視頻的特點在視頻開頭的幾秒鐘迅速切入主題,吸引用戶在碎片化時間觀看資訊視頻。由于傳播場景的限制,梨視頻的剪輯師使用大型字幕來揭露事件信息,突出內容重點,方便用戶在喧鬧環境中獲取信息。最后,轉型后的梨視頻專注于年輕人的生活、思想,垂直化傾向明顯,開放直播預約、興趣訂閱功能,關注大眾所思所想,憑借著人性化的理念贏得大眾喜歡。
資訊短視頻的發展策略
內容生產:著力信息深加工,實現精準化推送。“內容為王”是資訊類短視頻領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內容的生產和制作并不是嘩眾取寵、只取一時的流量關注,而應深入探求具有價值的因素,發揮長尾效應。快手曾發布自虐視頻和低俗黃段,刻意迎合受眾的獵奇心理,挑戰著綱常倫理,遭遇全面整改。短視頻的泛娛樂化傾向使得資訊類短視頻更具特色,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更為旺盛,這也更激勵資訊類短視頻發揮專業化的優勢,拓寬視角,針對用戶的需求打造內容的私人訂制。梨視頻旗下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設置有很多垂直性的欄目,如主打社會紀實類的“風聲視頻”、創業達人的“老板聯播”、帶你看懂世界的“時差視頻”,提高資訊的廣度和深度,為用戶打造了個性化的資訊推薦,以期實現內容推送的精準化。
平臺建設:強化品牌認知度,積極引流用戶。資訊類短視頻延續短視頻的發展,絕大多數用戶來自于社交媒體和其他客戶端等非自有平臺,用戶很難轉化為對自有平臺的關注和下載,梨視頻也面臨同樣問題。七麥數據顯示,2020年1-3月,梨視頻的下載量低于1000,基本處于低迷態勢,將用戶導流到自有平臺的轉換率低。因此,梨視頻也一直積極在微博、網易等非自有平臺上進行產品分發。微博上明星、媒體等意見領袖大量存在,有著弱關系的紐帶鏈接和裂變式的傳播機制,梨視頻入駐微博,每天的閱讀數可達百萬以上,雖說“秒拍”是新浪微博的官方標配,但梨視頻也在打認知戰,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品牌認知度,借助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官方媒體或意見領袖的轉發,引流用戶,將他們真正轉化為自有平臺的忠實用戶,并逐步增強用戶黏性。
技術策略:積極引進新技術,實現分工精細化。大數據時代,短視頻平臺基于算法為用戶提供信息的智能化推薦已是大勢所趨,用戶對內容品質的要求提升,對于信息的垂直性加深,因此采用人工智能,實現分工的精細化至關重要。梨視頻全球拍客系統的建立,使得梨視頻平臺內部進行監管審核視頻的時間、人力、成本難度提高。梨視頻引進的Wochit智能剪輯軟件,可提高生產效率,但后期也要繼續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引入智能化技術,使專業人士投身到更有價值的原創內容生產上。
用戶規范:實名認證,提高參與素養。梨視頻的拍客具有一定的準入原則,但前期爆料之時可通過微信、QQ等渠道進行登錄,一鍵注冊,用戶隨便拍攝視頻即可上傳等待提交,存在著大量的無用爆料,浪費人力、物力。即使有價值,用戶爆料的視頻是否真實,是否遵守道德標準。因此,通過實名認證的方式在視頻存在侵權、作假等問題的處理上可直接責任到人,梨視頻還需對無素質的用戶進行適當剔除,建立黑名單,肅清網絡環境。歸根結底,提高用戶的參與素養是最本質的方法,參與素養已成為新媒體環境下最為重要的一種素養。這些合格公民的培育將會極大改善網絡風氣,為資訊類短視頻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結語
資訊類短視頻強調為用戶提供更具深度且個性化的服務,滿足用戶強烈的社會需求,同時激勵用戶發揮UGC的潛力,挖掘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吸引大批網民。但資訊類短視頻在泛娛樂化時代之下,內容同質低俗、平臺建設不足的形勢依然嚴峻,發展任重而道遠,需長期探索,在不斷借鑒中創新,在不斷規范中提升品質。(作者單位:西北大學)
欄目責編:樂禾
參考文獻:
1.劉界儒:《資訊短視頻平臺“梨視頻”的問題與建議》,《新媒體研究》,2017(12)。
2.陳功:《保羅·萊文森的人性化趨勢媒介進化理論》,《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3.溫京麗:《新媒體時代視頻特征分析》,《現代電視技術》,2017(4)。
4.甘恬,李戈輝:《邱兵首談梨視頻:上個世紀的報人,要做下個世紀的產品》,《傳媒評論》,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