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教學制度的不斷改革環境下,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修養。因此,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在主體參與基礎上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進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文章對主體參與的價值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幾點主體參與下的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教學策略,意在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主體參與;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9-0060-01
【本文著錄格式】劉曉麗.主體參與下的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0,19(19):60,62.
前言
所謂主體參與實際上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并采取一定的方式不斷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進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參與知識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實際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所教知識及學生自身實際的發展情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去,有助于學生在活動中對知識進行思考、探究,從而為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主體參與在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價值
(一)主體參與有助于顯著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并且在初中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嚴重扼殺了初中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創作能力,同時還嚴重限制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對知識的思考能力。長期下去,還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枯燥、乏味,嚴重消磨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阻礙,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主體參與下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營造了更廣闊的知識思維空間,為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初中生語文學習體驗奠定了堅實基礎。并且,主體參與下的初中語文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上有助于學生發現語文知識教學中的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了初中語文教學效果,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體參與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學習及實踐能力
在主體參與下的初中語文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師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發展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學生在這一教學環境下占據著主導地位,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是知識的教導者與引導者。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引用有趣的實踐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調動學生主動探討、分析語文知識具有積極意義,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實踐能力。
二、主題參與下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應用策略分析
(一)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主體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實踐性的教學強調增強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在展開綜合實踐教學期間,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導力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和探索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在語文綜合實踐課堂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涉及的知識和課堂設計的教學內容,以此來激發初中生在課堂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因此語文教師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中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要想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課堂中提高教師的引導作用,明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就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形成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觀念。而且在語文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借助課堂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設計出合理有效的綜合實踐教學內容,以此來提高學生在教學課堂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在探究《濟南的冬天》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在實踐課堂中借助多媒體的技術進行展示,在網絡上下載濟南相關的氣候環境情況,再展示出濟南冬天的圖片,使學生對濟南的冬天有所了解,以此來消除學生對濟南產生的陌生感,從而引起探索的興趣。學生通過尋找各種資料以及濟南相關的事件,并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能夠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提升學生對文章的探索能力。因此,明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能夠提高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效果。
(二)合理利用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的主題
語文教材是初中學生實施綜合實踐教學的主要來源,教師應該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內容,以初中語文教材為主,以課外信息資源為輔助,設計綜合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題。語文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教學活動時,可以與語文教材中所學單元的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向學生講述單元內涉及的故事以及內容,在課堂上組織“辯論賽”“知識競賽”“評比手抄報”等活動,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學活動的參與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例如在探究“我愛我家”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細細品味“家庭”這一詞,再閱讀該單元內的文章,使主題的內容得到升華。然后教師可以組織以“父母的力量”為題展開演講活動,引導學生在講臺上進行演講,表達出自己想對父母說的話。同時教師可以在演講期間,引入有關父母親情的優秀文章,并在課堂進行朗讀。通過組織演講的活動,能夠帶動學生進入綜合性的實踐教學活動中,還能夠借助演講活動,使學生意識到父母為自己付出的一切,并形成感恩的觀念,進一步使學生的感恩情懷得以培養。
(三)聯系實際生活,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是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主,體現出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教學活動期間,應該對學生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引起重視,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才能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展開“自行設計”活動中,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行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分析,找出不同之處。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商鋪的招牌、廣告標語等為突破口,記錄其中的錯別字,以小組為單位在實踐課堂進行討論和分析,找出使用錯別字的原因。學生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能夠增強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的參與感,不僅提高了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還拓寬了學生展開綜合實踐活動的范圍,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應用主體參與下的實踐活動進行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實際的教學效果,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在初中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明確自身在課堂上的職責,并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結合實踐活動教學,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這對提升初中生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田忠義.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綜合實踐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9(6).
[2]殷傳楊.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課程實施現狀及策略[J].神州,2017(31).
[3]李鴻寶.閩南口頭傳統融入中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9(24).
[4]錢靖.在學考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教學模式探究[J].高考,2019(12).
[5]彭敏.例談初中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