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做好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工作,開發學生的思維意識,激發學生創造性,讓學生能夠成為一個不斷發展的人。為此,本文將以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為例,針對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開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工作進行探究。
【關鍵詞】創新思維;素質教育;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9-0067-02
【本文著錄格式】李慶坤.教學中創新思維及其培養的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0,19(19):67-68.
前言
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21世紀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與落腳點。語文作為小學生學習階段的基礎課程,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言交際能力,還能夠開闊學生思維意識,激發學生創造力。這就需要小學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積極做好小學生創新思維開發與培養工作。
一、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從本質上來看這個過程其實也屬于創新的范疇。教師只有在具備創新意識的基礎上,才能積極沖破傳統教學理念、老舊教學觀念的束縛,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軌跡,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作為教學培養目標,無論是在教學思想上,還是在教學形式上,均能夠有所突出,將創新作為教學原則,積極做好學生思維意識的引導工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組織小學生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就需要脫離傳統教學觀念,擺脫填鴨式教學模式的束縛,從個人思想出發克服認識上存在的偏差,更好地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學習活動。
(一)克服認知上所存在的偏差
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常情況下教師均會想到一些脫離教學材料的活動,例如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隨意發表個人見解,學生在語言表達的過程說得越離奇就說明學生所具備的創新能力越高,這種認知是完全錯誤的。符合自然界的客觀發展規律、合乎常理的創作、從獨特的視角進行觀察等均屬于創新的范疇。學生在發表個人見解的過程中是否具備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并不在于見解內容是否提過,而在于學生在表達的過程是否具備新穎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挖掘教學材料,靈活教學各類內容,將知識與時代發展結合到一起,形成新的問題、新的理念、新的知識,并將這些新鮮元素引入語文教學課堂,將新元素與語文教學內容良好地結合到一起,充分調動小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讓小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二)營造創新思維的發展環境
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具有較強的影響作用。教師組織小學生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需要對教學環境給予高度重視,積極做好教學環境的營造與塑造工作,借助教學環境對學生進行影響與熏陶。首先,教師需要調動小學生主動學習的思維意識,通過引導學生自由閱讀教學材料、自由討論教學問題、自主學習教學內容,讓小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將自身潛在的創造能力發揮出來,克服教師為主角、學生為配角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小學生能夠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不斷加強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小學生能夠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小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引導者,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小學生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才能夠將自身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同時展現出自己所具備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教師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引導,讓學生之間能夠開展多向交流活動,開展大量的合作學習活動,不斷提升學生之間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通過每一位學生的發現與創造,構成一個集思廣益的班集體,在這個班集體中,學生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組織好每一次合作教學活動,實現教師、學生角色的隨時互換工作,在一種動態變化的教學環境中做好學生集體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
(三)做好學生的表揚與鼓勵
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與培養,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表揚與鼓勵,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勇于發散思維,大膽地開展一系列的創造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借助有深度的語言,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情境,激發學生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能夠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不成熟階段,縱使已經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依舊具備愛玩、好動的天性,以及強烈的好奇心,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中。語文教師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性,憑借興趣對小學生的思維意識進行引導,讓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投身到創新活動中。
(一)借助小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調動小學生創新意識
興趣來源于思維,是一切思維活動的基礎,而思維又需要知識與能力的維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就需要將基礎知識作為激發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提,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巧設問題,激發小學生對未知實物的好奇心與探究心,促發小學生的認知矛盾,使在小學生的思維意識中形成認知沖突,進而調動小學生對知識與問題的興趣,讓小學生能夠擁有強烈的求知欲,使小學生能夠在興趣與求知欲的雙重作用下主動參與到語文課程的學習活動中,并在實踐中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活動。
(二)合理滿足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激發小學生創新欲望
每一位小學生均擁有爭強好勝的心理,這種心理狀態如果得到良好的利用,那么對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而言是一種有利的心理狀態。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因對語言知識與技能的不理解,或者是對語法、句意的模糊,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頻頻受挫,嚴重打擊了小學生的自信心,無法讓小學生從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收獲與喜悅。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積極做好小學生的思維意識引導工作,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內在的心理狀態,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交際活動,例如交際比賽、演講比賽、古詩朗誦比賽、故事表演等,為小學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展示平臺,正確把握語文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小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樂趣,增強小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進一步加深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小學生語文創新思維。
(三)利用語文教學中的文學審美感悟,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
語言美、文字美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特色。人對美好的事物均具備獨特的向往。教師在組織小學生開展語文學習活動時,可充分利用小學生對美好事物追求與向往的這一心理,將語文的語言美、文字美展現給學生,并將語言、文字與小學生的實際社會生活結合到一起,讓小學生能夠切身領會到語文的魅力與價值,讓小學生主動投身到語言美、文字美的創造活動中,將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全面落實到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教師樹立良好的創新思維意識,積極做好對傳統教學理念、傳統教學思維、傳統教學模式的沖破工作,對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與理解,從自身做起將創新活動融入到每一個教學環節,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與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做好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1]翁海剛.小學兒童詩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的指導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
[2]來迪沙.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分析[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
[3]郭怡廷.言有盡而意無窮——淺談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J].甘肅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