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立朝
我國幅員遼闊,礦產地質資源豐富。但過度開發情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目前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對地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本文從發展生態地質的角度,圍繞地勘經濟可持續增長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從自然環境保護的角度深入探究了發展生態地質的意義,結合實際分析了目前我國地勘經濟發展現狀及現實問題,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對發展生態地質促進地勘經濟可持續增長具體策略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生態地質是一門專門研究各類生態問題的學科,旨在探討生態問題背后所隱藏的地質作用、地質學機理。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黨的十八大會議提出要大力推動生態地質建設工作,將其作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文化、政治建設一項重要的工作對待,歸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的整體工作布局規劃當中。通過追根溯源我們發現,導致當前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對地質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這同時也是導致地勘經濟發展不前的一個主要誘因。為此,新時期面對全新的社會環境,以及現實生態環境問題,我國必須加快發展地質生態,樹立“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由此在綠色勘查、科學開采的基礎上促進地勘經濟早日實現可持續增長。
一、發展生態地質的意義
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中,黨中央首次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意在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整體規劃當中。并針對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保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用于相關工作的開展。這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對改善國民居住環境的重視,堅持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導向。具體來講發展生態地質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有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礦山生態環境情況與礦產資源的整體開發與利用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同時又直接影響到社會整體環境建設目標的實現。而作為地勘單位而言,要積極順應黨中央的號召,樹立大地質觀,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了解和認識,積極走生態地質發展道路,將地質工作滲透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制定地勘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長遠目標。二是有助于地勘單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當前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已經逐漸進入到了攻深找盲的新階段。在礦產資源開發難度逐漸加大的新時代背景下,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各界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地勘單位而言,發展生態地質,將有助于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使其由傳統的高消耗型經濟,轉向低消耗、高科技含量型經濟,由此來為礦產資源的充分開發與利用指明未來發展方向。同時要扭轉以往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破壞自然環境、掠奪式開發等陋習,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
二、當前地勘經濟發展現狀
地勘指的是礦產勘探單位亦或是地質工作者,運用地質勘探相關科學知識、測試儀器以及計算機技術,憑借著自身豐富的地勘經驗來尋找那些埋藏于地下的地質礦產資源,并獲得相應的調查資料,以此來為地質災害的預測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而由此形成的產業即稱之為地勘經濟。近年來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影響,我國社會發展對于能源、礦產的需求量逐漸攀升。因此,國家為協調各行業發展,推進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實現,通過資源側供給以及保護政策等一系列方式,不斷加大對地勘行業的支持。2006年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2017年國土資源部發布《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規范礦產資源勘查審批登記管理通知》,隨著國家各級政府對我國地勘工作重視程度的加大,我國地勘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充分發揮了地勘工作在自然災害防治、工程勘查、地質資源勘查、地下水防污染等工作中所具有的作用。但與此同時,隨著地勘經濟發展的逐漸規范化、系統化以及科技化,地勘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同時面臨著設備落后、科技創新動力不足、企業管理模式落后、復合型人才匱乏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了地勘經濟在新時期的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生態地質促進地勘經濟可持續增長策略
(一)創新經營管理理念
新形勢下作為地勘企業而言,要想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首先必須從內部求變。尤其是作為企業管理者而言,要加強對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的分析,樹立行業競爭意識,積極順應生態地質發展形勢、要求,樹立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為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實現地勘經濟的轉型發展,企業還要加強技術創新,在先進地勘技術、設備、人才的引進上下功夫。同時,還要摒棄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結合生態地質發展潮流,樹立長遠的經營發展目標,由此來開辟出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實現自身綜合實力的提升。
(二)完善水文地質環境綜合測評
生態地質發展需要依靠充足的環境地質以及水文地質的綜合評估調查來實現,同時對環境、水文的地質調查和分析也是地勘單位主要的工作內容。因此在發展生態地質背景下要想實現地勘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就必須積極完善水文地質環境綜合測評工作。尤其是受區域土地、生態、氣候、水文等各方面環境情況的綜合影響,生態地質的發展不僅會受到上述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其開發工作也會對反作用于當地環境。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對水文地質環境的綜合測評,來使這一系列關系得到平衡,使各因素都處于穩定、可控的狀態下。從而在保護各類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實現對不同資源類型的有效開發,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實現地勘經濟可持續增長。
(三)制定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目標
生態地質發展環境下,針對地勘行業發展特點,我們要大力推動地勘經濟朝著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邁進,通過對地勘企業內部生產結構的優化調整,使其盡快建立起一條完整的符合低碳循環經濟特點的產業鏈條。為此,需要做到如下幾方面:一是,注重地質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在倡導環保的同時,嚴禁資源浪費情況的發生。二是,對地質資源在利用過后產生的有害廢棄物,要進行二次處理、開發,在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達到循環經濟發展要求;三是,為實現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目標,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積極建立區域性的地質產業生態園,以循環經濟為核心,采用清潔生產、廢物再利用等方式,變廢為寶,達到低碳生產的目的。
(四)加強復合型地勘人才儲備
在知識經濟發展的時代下,任何產業的可持續增長都需要依靠充足的人才來作為其基礎保障,為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能力支持。同樣在生態地質發展背景下,我們要想實現地勘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也需要做好人才的儲備工作,積極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將相關地勘人才的培育與招納工作作為企業重要的戰略性目標來對待。以此來確保員工能夠在具備專業地勘知識、水平、能力的情況下,以高度的奉獻精神、頑強的拼搏進取精神來為企業的發展服務。因此,對于地勘企業而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企業員工的知識、能力、技能培訓與管理。并嚴把人才招聘關,在注重人才自身專業知識能力的同時關注其綜合素質情況,選取那些德才兼備的人才來加入到地勘隊伍當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地質資源的過度開采,不僅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更抑制了地勘經濟的發展。未來工作中,我們要大力提倡并推廣生態地質,在進行地質資源科學開采的同時,注重開采地水文生態環境的保護,積極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由此來促進地質資源的充分利用與回收,有效避免開采不當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為地勘經濟可持續發展助力。(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