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麗
文章從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儲備、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具備教法創新實踐的經驗等三個方面刻畫出了“應用型師資”的內涵。針對應用型師資隊伍培養的策略而言,需圍繞著:打破培養傳統賦予師資自我養成空間、突出問題導向夯實師資學科知識儲備、任務驅動下讓師生形成有效信息互動、完善教改激勵構筑師資養成內驅動力等四個方面構建。
在基礎教育領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當下,需要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質量。這里含有兩個關鍵詞:進一步、質量。所謂“進一步”是指,應在已有的建設路徑中加深對“應用型師資”的內涵認知。所謂“質量”是指,在實施師資隊伍培養時不應單純從教學理念、教學技能的培養入手,還需將師資的教法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納入其中,實現素質教育在實踐中的教育主體力量的增進目標。立足于區教育局的師資管理視角,教法創新主要反映在能整合現有的教研成果,創造性的應用于課程教學之中。教師基于課程教學的社會實踐能力,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質量,在這里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去延伸課程知識,并最終落腳于增進學生的知識儲備,并使學生獲得知識遷移的能力。
一、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應用型師資的內涵進行解析
(一) 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儲備
應用型師資首先需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儲備,這里的“學科知識”主要涉及師資的專業知識,以及與基礎教育相聯系的教學論知識。對于應用型師資的“專業知識”而言,其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是由學理性、學術性專業知識所構成的體系,而應理解為結合教學崗位要求經過再造后的課程知識體系。教學論首先植根于應用型師資的課程知識體系之中,之后還需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適應,為接下來的教法創新服務。由此可見,這構成了應用型師資的基本素養。
(二)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
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教學模式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但從筆者的教學觀摩中發現,部分教師在理論聯系實際上還顯得較為生硬。應用型師資所應具有的這種意識主要是指,在課程教學中能主動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意識,這種意識應貫穿于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鞏固的始終,并在相互聯系中能形成邏輯自洽的效果。解決目前素質教育與傳統測試之間的矛盾,其關鍵就在于將素質教育滲透到課程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收獲課程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的獲得素質養成熏陶。
(三) 具備教法創新實踐的經驗
立足于區基礎教育事業,我們不能讓師資始終處于學習他物和模仿借鑒的教學地位,而應發揮師資的教學能動性,使其能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所得具備教法創新實踐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師資隊伍的培養質量,而這也是應用型師資所應具備的教研能力。
二、應用型師資隊伍培養所面臨的挑戰
(一)學科知識儲備呈現同質化趨勢
師資培養工作永遠在路上,但從培養的效果來看卻存在著:師資學科知識儲備呈現同質化的趨勢。這種同質化趨勢不僅反映在課程知識儲備上,也反映在教學論應用知識的儲備中。由此所形成的結果便是,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難以獲得思想碰撞的火花,也勢必會制約青年教師的職業成長。同質化趨勢的形成根源于師資培養模式的同質化,而弱化了師資在自我能力養成中的主觀能動性。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對應用型師資的培養應以形成能力互補為目的之一。
(二)教學中實踐素材選擇存在短板
在剖析當前在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所存在的問題時發現,部分教師在實踐素材的選擇上低于學生的認知能力,這就難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所以教學中實踐素材選擇存在短板。這種短板的形成不僅歸因于互聯網時代學生眼界的不斷開闊,也歸因于教師與學生在信息交互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使然。由此,在應用型師資隊伍培養中還需增強教師的課程調研能力,使其主動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
(三) 教學生態制約教法創新的實踐
在區教育局所舉辦的歷次教改成果評選活動中,筆者欣喜的感到青年教師在教法創新方面具有顯著的主動意識。然而,目前卻存在著這樣的事實,即教學生態制約了教法創新的實踐力度。制約因素主要包括:教法創新的實踐條件、教法創新的輿論氛圍、教法創新的評價機制等。不難理解,在應用型師資隊伍培養中需發揮他們的主體性,使他們在“實踐—認知”的辯證關系下獲得自我成長,但此時卻因制約因素使然而阻礙的“實踐”的展開。
三、對策
據以上所述,對策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一) 打破培養傳統賦予師資自我養成空間
在應用型師資隊伍培養中需打破培養傳統,而應賦予師資一定的自我養成空間。需建立統一管理與師資業務個性化發展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具體的實施辦法:1.由教育局牽頭所舉辦的師資培訓項目,應突出教師對教學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能力的掌握,以作為師資自我養成的前置性教學能力。2.師資自我養成應在問題導向下去展開,并突出對專業知識的再造,以及對課程知識與實踐結合的素材搜集與整合,使其在“干中學”中滿足應用型師資的能力要求。
(二)突出問題導向夯實師資學科知識儲備
具體到突出問題導向時,應在校本要求下去夯實師資的學科知識儲備。教育局應深入教學一線去探析目前所存在的教學不足,為夯實師資學科知識儲備提供方向導引。具體的實施辦法為:1.教科所應完成對區域內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工作,并分學科提出需要整改的問題,并進一步落實到師資培養建議之中。2.在教育局統一部署下,對師資分學科開展教學論知識培訓,使教師能夠掌握新課程標準。3.在專業知識再造領域則需發揮師資的主觀能動性,并在課程實踐中逐步形成具有自己風格的教學形態。
(三) 任務驅動下讓師生形成有效信息互動
在校本要求下,在應用型師資隊伍培養中還應解決師生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筆者建議:應在任務驅動下讓師生形成有效的信息互動。具體的實施辦法為:1.在對師資統一培訓時,應在教學論知識培訓的基礎上,使教師能夠調整教學姿態,使其能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以及當前的主要娛樂方式。2.在師資能力的自我養成階段,教研小組應設計教研議題,推動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與學生的信息互動,并最終反饋到教研活動之中,為增進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教學效果提供第一手資料。
(四)完善教改激勵構筑師資養成內驅動力
在應用型師資隊伍培養中,需重點挖掘師資的自我能力養成潛力,這樣才能使培養工作貫穿于師資隊伍職業成長的始終。筆者建議,應完善教改激勵構筑師資養成的內驅動力。具體的實施辦法為:1.在教師群體中應培育起有助于應用型師資成長的氛圍,特別應為青年教師的職業成長提供具有包容性的輿論氛圍,即允許教法創新嘗試、允許教法創新失敗的情況發生。2.教育局應舉辦有助于應用型師資隊伍培養的教研活動,并以精神激勵和物質精神相結合,去鼓勵師資隊伍朝向應用型要求,完成教學能力的自我養成計劃。
四、結語
本文認為,針對應用型師資隊伍培養的對策,可圍繞著:打破培養傳統賦予師資自我養成空間、突出問題導向夯實師資學科知識儲備、任務驅動下讓師生形成有效信息互動、完善教改激勵構筑師資養成內驅動力等四個方面構建。(作者單位:大慶市大同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