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紅?王丹丹
人才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先鋒力量,隨著人才地位的上升,新一輪“搶人大戰”不斷升級,山東省作為我國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的大省,其人才流動情況也備受各方關注。本文主要針對于山東省的人才流動進行研究分析,了解當前人才流動情況,找出山東省人才流入與人才外流的原因,對此進行優化改善,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幫助山東省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并為山東省向好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一、人才流動現狀
根據齊魯人才網公布的數據,2019年山東省人才向省內流入占比83.24%,向省外流出占比16.76%。人才省內流動明顯大于省外流動,可以看出,山東省在吸引人才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改進,改善了人才外流大于人才流入的狀況。流出人才中本科占比最大為48.75%,大專學歷人才緊隨其后占比為44.15%,碩士和博士學歷的人才則明顯減少。從流入人才來看,和流出人才數據相差無幾,也是本科和大專學歷人才比重最多,兩者不相上下,其次是碩士和博士學歷人才.山東省外流人才大部分都流入了北京、江蘇、上海、天津、浙江等發達地區,其中北京、江蘇、上海比較其他地方高出許多。流入山東省的人才中占比最多的是黑龍江,占總數的26.92%,其次是河南、遼寧兩省,這三個省份人才總流入量已經超過了總數一半。同時山東省人才外流放緩,其中濟南對人才的吸引力位居榜首,其次是青島,這兩個城市對于人才的吸引力明顯高于其他地方。近年來,濰坊市發展較為迅猛,對于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斷提升,已上升至第三位。相反,德州、棗莊、聊城、威海、濱州這五地對于人才的吸引力卻相差太多,無法滿足當地的發展。
二、影響人才省際間流動的原因
(一)人才流出因素
經濟發展水平是吸引人才流動的重要因素。經濟發達地區,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高,擁有先的工作設備,工作環境好,基礎設施服務齊全,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對人才的吸引力大。其次,經濟發達地區人民生活質量高,工作薪酬較高,醫療狀況能夠得到保障,使自己和家人可以享受更高層次的社會服務。山東省人才外流主要都轉向了北京、江蘇、上海、天津、浙江、河北等距離山東較近的經濟發達地區。
(二)人才流入因素
自2019年來山東省人才流入狀況正在改善,流入人數不斷上升,其中大部分來自黑龍江、河南、遼寧三省。東北地區氣候寒冷,工作環境復雜;而河南人口眾多,大型企業缺乏。與三省相比山東省擁有地理位置上的絕對的優勢,這三省距離山東省都比較近,中國人都比較戀家,不愿離家鄉太遠,并且山東省又屬于沿海地區,氣候環境適宜,經濟與本省相比較為發達。其次,山東省工業發達,產業機構齊全,大型企業較多,工作崗位眾多,就業機會大。同時山東省擁有山東能源集團、魏橋創業集團、兗礦集團、海爾智家四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其他大型企業,能夠滿足人才對職業的選擇需求。
三、影響人才省內流動的原因
山東省地級市眾多,省內發展不平衡,導致各地區經濟發展差異較大。濟南、青島、濰坊、煙臺、東營最容易吸引人才,而德州、棗莊、聊城、威海、濱州對人才的吸引力很低。
(一)人才流入量高的原因
濟南,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是政治經濟的中心,在社會地位、資源供給等方面具有先天性優勢,而且濟南市政府也在不斷激發創新活力,重新調整產業布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成為我省人才吸引指數最高的城市。青島是屬于沿海地區的大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氣候適宜,生活環境質量高,經濟發展水平一直居于全國前列,在山東省位居首位。而且近兩年我國部分大型活動都在青島成功舉辦,如上合峰會、海軍七十周年活動,這些活動使青島的城市建設呈現出嶄新的氣象,使青島聲譽斐然,甚至收獲了眾多的世界影響力。除此之外,濟南和青島還擁有一個共同的優勢,教育能力強,都建有數所高校,匯集了大量人才。
除去城市各自的特色之外,人才吸引指數排名前列的城市還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等地都在不斷優化政府的人才引進政策: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濟南市人才購房補貼申請發放實施細則(試行)》,這是濟南市有史以來首次針對購房出臺的補貼細則。濟南市還提出圍繞“雙招雙引”工作,加強人才引進與項目掛鉤,通過考核加強監管,對做出重大貢獻的要予以獎勵;青島則提出補強人才鏈,積極引進各種類型人才,促進城市全面發展。要用心留才,堅持人才、項目、平臺一體化推進,建設10萬套人才住房,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濰坊落實“人才新政20條”,全面推行“鳶都惠才卡”制度,暢通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設一批人才創新創業綜合體,優化“人才投”“人才貸”“人才?!钡确龀址绞?煙臺加大了出臺新一輪人才政策的力度,提高人才引進的效率和吸引力,計劃舉辦首屆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周等高端交流活動,實施“煙臺工匠”建設工程,舉辦有影響力的技能大賽,力爭三年培養10萬名技能人才等。
(二)人才流入量低的原因
針對于人才流入量低的地級市進行分析,其中德州、棗莊、聊城這三地最為嚴重。第一,這三個城市都位于山東省的外圍地區,并且處于兩省交界的邊緣位置,經濟發展一直比較落后。第二,這三地經濟發展緩慢也離不開歷史發展的原因,自古以來,這些城市就是散州,沒有直接的政府來引導發展,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來自上級的支持。第三,城市占地面積狹小,工業基礎薄弱,資源枯竭,沒有重工業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因此導致崗位缺乏,就業機會少,人們不得不外出尋找更好的發展。
威海和濱州人才流入雖然高于前三者,但仍舊不能滿足自身的發展,還存在很大的開發潛力。威海雖然是一個環境優美、生活壓力小的城市,但威海的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不相匹配,內部市場不夠活躍;因屬于沿海城市,夾河沿岸開發力度不足,河濱公園、生態住宅群缺乏,又加上城市框架太大,而建筑不夠密集,商業發展環境難以支持當地的高消費水平,對人才流動產生負面影響。濱州雖然有魏橋創業集團作支撐,拉動經濟發展,但其他縣域發展緩慢,影響了濱州整體的發展,同時沒有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無法給予人才和知識足夠的尊重,這也是導致人才吸引力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人才流入量高的地區相反的是,這些人才吸引指數排名落后的地區,不僅僅是因為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而導致對人才的吸引力低,還包括政府出臺政策的原因。通過資料搜集,不難發現這些地區的政府都缺少專門的人才引進政策。政策的吸引就猶如一根定海神針,可以讓人才工作放心、生活安心。
四、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明確看出自2019年以來山東省人才流動狀況逐漸向好發展,省外人才流動逐年遞減,省內人才流動不斷提升。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山東省也意識到了人才聚集的重要性,不僅開始重視全省人才流動情況,對于各地級市人才流動情況也十分關心,當前部分發展較好的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遠高于發展緩慢的地區,為減弱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推動整體發展,山東政府仍然需要不斷努力,改進人才服務體系,有針對性彌補各地不足,全方位增加人才吸引力。(作者單位:煙臺南山學院工商管理系)
基金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逆向推拉結構下山東省農民工回流選擇和發展路徑研究》(20CPYJ69)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