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青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是建立健全懲戒防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實現由被動監督向主動防控轉變、由事后監督向事前預防轉變的必然要求。但是,內部控制僅僅通過制度約束是遠遠不夠的,借助信息化手段,采取信息化管理就成為了實現內控目標的必由之路。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背景
2012年11月29日,財政部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要求2014年1月1日開始施行。
2015年12月21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確定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的總體目標。
2016年6月24日,財政部印發《關于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的通知》(財會〔2016〕11號),行政事業單位內控“以評促建”啟動。
2017年3月1日,財政部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財會〔2017〕1號),要求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報送、使用及報告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等工作,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公開,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質量。
二、內部控制建設的步驟
一是采取“以評促建”的方式,以量化評價為導向,組織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查找現有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查缺補漏,明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和改進方向。二是業務流程梳理。根據本單位“三定方案”中內設部門的設置及主要職責進行定崗、定職、定責,對所有崗位的權力事項,特別是行政審批權、人、財、物管理權等進行全面梳理,嚴格劃分不同權力的適用范圍,列出所在崗位的“職權清單”,并對這些權力的運行程序、執行依據、承辦崗位、執行標準、制約環節等內容編制出工作流程圖,將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融入到業務流程的每個環節。三是圍繞權力比較集中的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可能存在的廉政風險進行全方位評價,對查找出的各類廉政風險點逐一提出強化監控的防控舉措,明確各個職能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責任。四是根據風險排查情況,重點圍繞加強對決策權、自由裁量權、行政審批權、干部人事權、資金和財務管理權、工程項目和大宗物品采購權以及對部門重大業務的監控等方面,整合清理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五是根據確定的風險點、風險等級和應對策略,組織修改完善工作流程和經濟業務流程,提出風險管控措施,制定內部控制手冊,形成用制度管權、管人、管錢,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實現內控體系的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對于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減少自由裁量權的空間和余地,用制度限制權力的濫用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實行內控信息化管理的意義和目標
為了讓各項管控舉措落到實處,具有可操作性,根據財政部《內部控制規范》中提及的“各單位應以信息系統為支撐,實現單位的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有機結合,并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加強內部控制”,可以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實施內控信息化管理,做到“事前申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全過程監控。
實施內控信息化管理,對提升財務管理和規范權力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加強預算執行管控。建立事前申報制度,各部門發生經濟事項支出時,事前需在年初批復的預算項目和額度內,申請公務接待費、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政府采購專項等運行費用,建立預算執行和管控的第一道防線,將管控的關口前移,有效杜絕無預算、超預算等現象的發生,全面加強預算執行管控。二是嚴格制度執行管控。運用“制度+科技”手段,通過將各項管理制度標準和要求嵌入管控系統,實現對公務接待標準、陪同人數、公務出差分地區住宿標準、伙食補助和交通補助標準、培訓及會議定額標準、工作人員數、通用設備采購限額標準等進行系統表單化管控,降低人為控制風險,將管控標準關口前移,進一步加強事前管控和監督,有效防止超標準支出等違規違紀現象發生,加強了制度執行方面的管控。三是加強審批流程管控。按照事先設置好的單位內控手冊具體業務流程圖,可以在經費申請和網上報銷環節中設置嚴格的審批流程,按支出經濟事項和支出金額的不同,分崗設權、分級授權,進一步規范內部流程控制,同時審批節點和痕跡公開透明,資金支付時限明確,形成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體系,防止權力濫用,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四是提升國有資產管控。在信息系統中設置固定資產管理子系統,對固定資產采用掃碼信息化管理,實現國有資產全生命周期的動態管理,實現預算和財務的雙重管理。對資產實行條碼管理,經條碼槍掃描到系統中的資產自動進入資產盤點表,定期與系統臺賬進行盤點比對,大大減輕資產盤點的工作量,系統提供的與移動終端的數據接口大大加強資產管理系統的易用性,實現資產購置、調劑和資產處置全過程的信息追蹤,達到對國有資產賬和實的雙重管控,進一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全面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水平。五是強化合同管控。合同信息管理系統,可以解決合同人工管理方式中存在的的諸多問題,如:文檔管理方面,進度控制方面、信息匯總方面及預警機制不健全方面等。合同管理系統可以包含合同編輯、審核和查詢合同內容,處理合同收付款和生成統計報表,涵蓋合同起草、合同審批、合同文件、結算管理、實際進度、合同變更、預警系統、報表等功能,實現對單位合同的統一管理,細化了款項結算時間節點和比例,自動掃描并對所有快到期的結款、付款等關鍵節點或事項進行預警,幫助單位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和分析決策,既保證按時付款,又合理充分利用資金,有效避免超付款項等現象發生,可以進一步降低合同執行的風險。六是滿足信息公開的要求。制度融入信息系統可以實現強大的分析統計功能,通過設置項目、功能科目、部門經濟科目、財政撥款種類、部門等進行輔助核算,全面適應會計核算的要求。同時,對公務接待費批次、人數、陪同人數、標準及會議費、培訓費參加人數、標準、部門等進行明細輔助核算,全面滿足預決算信息公開要求和“三公”經費等費用的公開要求,增強了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透明度及規范性,推動了財務信息公開,促進公開、透明、規范的財務監督機制的建立。(作者單位:連云港國際航運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