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不斷建設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秩序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面臨著諸多難題和挑戰。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國有企業需要重點加強審計全覆蓋工作開展,著力推動企業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國有資產增值保值、減少損失浪費,有效促進相關經營管理制度優化健全。本文通過分析國有企業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國有企業審計全覆蓋進行闡述,以促進經營管理制度優化為目標提出對策措施,旨在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審計全覆蓋對經營管理制度優化的促進作用。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正處于深化階段,通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反腐倡廉制度推動了國有企業經濟管理體系建設。在這一過程中落實國有資產審計監督全覆蓋,有利于促進相關經營管理制度的優化。國有企業需要充分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剖析實施審計全覆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創新審計模式,建立督辦清單跟蹤機制、信息化建設等措施,提高審計工作能力,以此發揮其優化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制度的實效性。
二、國有企業審計全覆蓋概述
國有企業審計全覆蓋是指在審計職責范圍內,對所有審計對象進行審計監督,是為保障審計監督職責的有效發揮,針對國有資產、公共資金、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等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的過程。其也是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要求,是保障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國有企業實行審計全覆蓋能夠減少職責交叉分散,有效避免出現重復檢查和監督盲區,提高監督效能,有利于構建統一、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在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審計全覆蓋能夠對重要業務以及重大風險源進行控制和防范,能夠及時查錯糾偏,充分規范各類經營管理行為,以實現國有企業經營效益增值的目標。
三、當前國有企業審計全覆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項目質量有待提高
當前國有企業在實施審計全覆蓋工作過程中,對審計項目來說,與質量評價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整體質量和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體現是現階段國有企業中個別項目審計調查工作不夠深入充分細致,審計項目實施的措施和手段創新不足,導致審計發現問題浮于表面,未對根源性問題查深查實查透,對審計項目的整體質量和實效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優化未發揮應有作用,不能夠有效促進項目效益增長,容易出現國有資產和資源的浪費。
(二)審計隊伍建設需要加強
國有企業的審計隊伍建設當前還存在一定缺陷,審計人員綜合能力有待提升。這主要是由于國有企業普遍存在審計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原因,面臨逐年增量式遞減,審計隊伍梯隊構建、“新鮮血液”輸入與培育問題,從適應生產經營新形勢需要和滿足審計可持續發展內在要求上更加突出。另外,大數據時代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提出更高要求,從制度上保障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不斷提升,保障審計與其他部門、單位間的人員交流流動力度,優化審計人員年齡結構,真正打通審計人才成長通道也日顯迫切,國有企業審計隊伍需要通過制度保障提高其結構的合理性。
四、國有企業審計全覆蓋優化經營管理制度的對策
(一)強化審計監督職能,推動經營管理制度優化
國有企業要實現通過審計全覆蓋推動經營管理制度優化,首先要充分強化審計監督職能,即是要求國有企業審計人員必須樹立責任意識,以風險防控為導向,加強審計跟蹤力度。爭取提前介入,對于工程項目審計,做到建設項目開工,審計同步進場;前移審計工作關口,有選擇性的開展下屬單位干部任中審計。通過樹立風險意識和規矩意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地域空間限制,加強大數據審計力度實現高效遠程審計,保障審計的全覆蓋。具體強化審計監督職能對策如下。
1.樹立防范控制經營管理風險的理念
國有企業在當前開展審計全覆蓋工作促進經營管理制度優化,則要對企業各下屬單位進行經營管理風險的全面評估,在開展下屬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針對所開展的業務領域范圍和具體內容,結合以往審計情況和經驗,評估其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性,貼近企業為相關經營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建議和方向。
2. 有重點選擇并安排專項審計工作
根據國有企業對專項審計的要求,結合客觀實際,針對企業中各類檢查發現的普遍、共性問題,重大風險點或重要線索進行審計,比如制定開展《信息化管理專項審計》、《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專項審計》以及《企業與改制分流單位業務往來情況專項審計》等,集中審計資源,成立專項審計小組,提前進行項目審計情況調查和摸底,統籌開展審計監督工作,為經營管理制度優化提供針對性的策略和建設性意見。
3.科學靈活適時開展創新型審計模式
國有企業需要根據審計全覆蓋的需求創新審計模式。比如開展小型跟蹤審計,具有項目規模小、需要人員少、反饋較快。時間安排靈活、業務流程簡單等特點和優勢,適合大部分國有企業中的審計工作要求。并且能夠在國有企業風險防范以及制度整改、強化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開展小型跟蹤審計工作中出具簡化的審計報告以及問題清單,能夠有效的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充分體現審計監督的職能和作用。因此國有企業需要在制定年度計劃時,針對各下屬單位在接受審計全覆蓋監督的基礎上,梳理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適時靈活開展創小型跟蹤審計,為相關經營制度的優化提供參考和依據。
(二)堅持督辦清單機制,落實審計全覆蓋工作
國有企業要堅持督辦清單機制,做到審計工作流程化、規范化,確保審計事項“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建立工作清單:明確任務、跟進責任,切實推動工作執行,有效管理審計事項。建立問題清單:對審計發現問題列清單,制定整改方案,由專業科室統一梳理上黑板,督導問題跟蹤對賬銷號,全面確保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到位,追責問責落實到位。針對審計高發、頻發風險源,專項制定審計限時辦結清單。審計資料自接收日起,即列項入賬,專人負責,實時跟蹤,責任人定期匯報落實進度情況。以各清單反映問題為導向,跟蹤促進審計工作規范化,推動和完善國有企業的干部管理和績效考核等體系建設,對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進行優化。
(三)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審計人才
國有企業審計隊伍建設要以提高審計質量和水平為目標,通過崗前培訓、定期培訓以及講座學習等手段促使審計人員意識到審計全覆蓋監督的重要性,加強認識審計全覆蓋與經營管理制度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同時要提高審計人員的信息化運用能力、風險控制水平等。基于此,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制定審計紀律、執行辦法等規范和約束審計人員的工作行為,依據績效考核制度,督促審計人員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擇優選取業務能力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人員,打造高專業化、高素質的復合型審計人才隊伍用于發現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缺陷,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議,促進審計成果有效轉化,最終使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得到優化完善。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審計全覆蓋的實現,能夠有效的促進相關經營管理制度的優化,通過對當前審計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強化審計監督職能、建立督辦清單機制以及加強審計隊伍建設等針對性措施,充分保障了審計全覆蓋工作的落實,發揮了風險防范和控制功能,有效指導并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的優化。(作者單位: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