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岱超
高校教師黨支部在高等學校黨建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黨員普遍擁有碩士、博士的高學歷,他們專業知識豐富、眼界開闊,身上擔負著育人的時代重任。因此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組織力,激發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增加教師黨員的使命感、認同感和責任感是新時代高校黨支部建設的重要舉措。本文以“微文化”為時代背景,探究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組織力的方法和途徑。
一、微文化與高校黨支部組織力的內涵分析
(一)微文化
微文化在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移動通信技術和移動應用的飛速發展中悄然興起,是一種以微信、微博、QQ、短視頻、直播為代表的微媒體為主要傳播平臺,強調個性化和微觀表達的文化形態。它具有傳播媒介多樣化、傳播內容碎片化、傳播速度即時化的特點。
(二)組織力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組織力簡單來說就是組織在運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合力,是組織領導者通過組織、動員、協調、整合以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
(三)高校黨支部組織力
高校黨支部組織力,就是在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開展日常支部學習,進行黨員教育管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協調教學、科研、黨員學習、服務社會間的關系,不斷增強黨員的歸屬感、責任感、認同感和提升黨支部的引領力、凝聚力、戰斗力。
二、微時代高校教師黨支部組織力提升的重要意義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證
高校教師黨員,在黨員群體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他們擁有高學歷、豐富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同時他們身上還肩負著教育、引導、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提升高校黨支部的組織力,明確“培養什么人”這個高等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充分發揮教師黨員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將立德樹人落實到教學、科研、教育、實踐等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
(二)是推動基層黨支部建設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高校教師黨支部是引導和服務廣大教師黨員的重要橋梁,是促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是踐行為黨育人初心和為國育人使命的中堅力量。提升基層黨支部組織力,有利于充分調動廣大教師黨員的積極性,發揮教師黨員服務社會的能力,激發基層黨支部的創造力和凝聚力,進而推進基層黨支部的管理服務水平和規范建設發展。
(三)是加強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師是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的首要推動者,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大先生,是構建高校三全育人的中堅力量。提升黨支部組織力,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推進黨建與教學、科研等業務工作相融合,最終將思想和行動進一步統一到課程思政建設中來。
三、微時代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組織力的方法和途徑
(一)加強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提升組織引領力
黨支部是高校黨建工作中的基本單元,黨支部書記則是基層黨支部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在基層黨支部書記的選配中,一方面要選拔學術能力強,科研水平高,在本專業領域有一定建樹的黨員;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黨員自身的政治素養、黨務工作能力、群眾基礎,愛一行干一行,只有熱愛黨務工作、群眾基礎好的管理者,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達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加強對于黨支部書記的培訓工作,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充分發揮黨支部書記的頭雁作用;為黨支部書記配備綜合素質較高的宣傳委員和組織委員,幫助黨支部書記分擔工作壓力;加強制度保障,完善獎勵機制,在評職評優工作中對黨支部書記適當傾斜,使其獲得更多的認同感,提升黨支部書記工作的積極性。
(二)構建“黨建+”工作模式,提升組織創造力
第一,黨建+微媒體。隨著手機網民的數量不斷提升和5G時代的到來,高校黨支部應該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信、QQ等微媒體,創新黨務工作形式。一方面,利用微媒體的便捷功能。打破“三會一課”的傳統學習方式,開展線上會議模式,提高黨員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另一方面,發揮為媒體的教育功能。利用學習強國平臺觀看紅色影片,開展挑戰答題競賽,將重點知識剪輯成短視頻的形式,
第二,黨建+課程思政。將黨支部工作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可以豐富黨員學習內容,創新黨支部活動形式,提高教師的黨性修養和政治站位。將黨建理論和思想政治理論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引導學生把日常所見所學所感轉化為內在的品德和修養,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家、愛校、愛黨、愛國情懷。最終實現教與育的完美結合,構建育人大格局。
第三,黨建+業務工作。將業務工作和黨建工作相結合,發揮高校黨支部和教師黨員的人才優勢,創新“三會一課”形式,將教學、科研工作融入到黨員學習中,通過召開經驗交流會、分享會,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基層黨支部通過實踐調研的方式,發揮專業特色,將專業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中,以學促干、以干固學,豐富黨員活動形式和內容,進一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加強黨支部文化建設,提升組織凝聚力
第一、文化建設,是推動基層黨支部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提升黨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加強基層黨支部文化陣地建設,通過建立黨員文化墻,宣傳黨的政策法規、黨員權利義務等知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建立黨員閱讀室,購買一些歷史書籍、名人傳記等經典紅色書籍,帶領黨員在書中感悟理想信念,提升精氣神;利用學院網站、宣傳欄等平臺,宣傳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發揮幫黨引領作用,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第二、加強人文關懷。黨支部建立黨員檔案,了解每一位黨員的工作生活情況,主動關心幫助生活遇到困難的黨員教職工,通過走訪慰問,發放慰問金等方式傳遞黨支部的關懷與溫暖;黨支部為每一位黨員過政治生日,在政治生日當天送去祝福,增加黨員身份的認同感和組織生活的儀式感;在工作中黨員佩戴黨徽、設置黨員示范崗,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增強黨員的黨性意識以及黨員的歸屬感。
第三、豐富黨員學習內容,創新黨員學習形式。高校黨支部可以依托專業特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升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例如環境黨支部可以深入農村,在廁所改造、清潔能源利用、廢水廢液收集處理方法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議,助力美麗新農村建設。以網絡平臺為載體,開展黨支部日常學習。如開展微黨課活動,每位教師黨員錄制一小段視頻,分享所學所感,改變以往“坐著聽”的模式,讓黨課變得鮮活起來,所有黨員都參與其中,進一步增強黨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學院微信公眾號,講述黨員身邊的故事,從點滴中激發大家的干事創業的熱情,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育人才。(作者單位:燕山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基金:2019年度燕山大學黨建和思想政治研究立項課題:微文化背景下提升高校黨支部組織力的方法和途徑研究(項目編號YSUDJ2019B0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