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杰
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快速發展,嚴重沖擊著傳統金融模式。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與時俱進,結合互聯網模式下的金融來指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重新定位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擴充師資隊伍等,并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和就業市場的需求培養出復合型金融技能型人才,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以適應互聯網時代對金融人才要求。
在互聯網模式下的金融業務中,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與云計算等現代科技,降低了信息獲取、加工和處理的成本,使金融活動的交易成本與信息不對稱程度顯著下降,大大提高了普通民眾和企業開展金融業務的效率和便捷。例如,余額寶分享收益、網絡眾籌為中小企業獲得融資創造條件。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和服務不斷創新,并向傳統金融滲透融合的產物。金融市場主體借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夢寐以求的低成本運營成為現實。
在互聯網模式下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都是圍繞互聯網展開業務的,因此對高職院校的傳統金融專業來說,傳統的金融人才培養方案已經不能夠滿足現在對金融人才的培養需求,對高職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注重培養從單一技能型人才向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轉變。培養出跨學科、復合型、高端互聯網金融人才。未來的金融人才應該是具備信息技術、互聯網思維、金融學和企業管理完美結合、金融與技術深度融合。因此應全面提升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適應社會發展潮流。
一、互聯網模式下高職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目標
絕大多數的高職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仍然以傳統的金融業務為主,局限于對學生金融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現在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需要的是復合型性的人才,既要具備金融專業的理論知識,又要掌握互聯網應用知識。
傳統金融機構的主要目標客戶群只是20%的凈產值高的優質客戶,而剩余的80%的客戶群可能更多的選擇了互聯網金融,例如2013年余額寶誕生,直接對銀行的傳統存款業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銀行的理財一般情況要求5萬元起購買,存款利率較低,而余額寶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為客戶的分散資金提供了隨存隨取、網購、支付轉賬等功能,同時放在余額寶里的小額資金還能享有銀行活期存款的利率,因此吸引了不少客戶群體,特別是善于使用網絡的年輕客戶群。電商、P2P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出現了很大的人才缺口,作為高職院校應該緊密的結合就業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缺口,不斷完善改進原有的金融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市場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二)課程設置不全面
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定位于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傳統的金融行業,課程設置主要圍繞其業務展開,理論課程缺少實際案例的配套,枯燥的理論更是讓學生缺少興趣點。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中各種電商平臺和支付工具的出現,例如微信、支付寶、余額寶等。沖擊著傳統的金融機構例如銀行的銀行卡刷卡業務、存儲業務。催生了傳統金融專業理論教學與互聯網模式下金融實踐的矛盾。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普遍應用,使得傳統的金融課程更加顯得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教學內容與生活中接觸到的互聯網模式下的金融脫節,導致學生會錯誤的認為金融專業的理論知識已經過時,可能產生錯誤的認識,使得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
(三)實訓課程較少
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課程主要以理論課為主,專業實訓課程較少,但是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往往都要靠實踐才能檢驗。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更多的只能依賴實訓課程,但實訓基地和軟件不完善使學生專業實訓不到位,學生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上難以達到金融行業要求,使得高職學生理論上不如本科生,技能培養上也沒能體現出職業院校的特點。
二、探索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與技能養成的新途徑
我國互聯網模式下金融正處于一個嶄新的新時代,它不同于傳統金融,對金融領域的人才要求更加復雜,傳統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應迅速適應互聯網模式下的金融發展的需求,培養內容不能只局限于金融理論知識,信息技術、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金融實訓等都需要酌情增加。伴隨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探索如何將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核心要點導入到傳統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來,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塑造出互聯網時代所需的新型復合型金融人才。有效解決互聯網模式下金融人才需求的缺口,基于上述問題點試探析金融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確定培養目標就是確定了培養方向,培養目標決定課程設置。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及日益普及,表現為科技創新依托互聯網不斷加快,互聯網經濟對傳統經濟的逐漸替代已成共識。完善現有傳統金融專業能力培養的基礎上,跟上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節奏,把培養互聯網時代金融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作為目標,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二)更新課程設置
在互聯網模式下,不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高職院校應進行系統化課程設置。一方面,要設置金融專業傳統核心課程,例如:金融營銷、風險管理、投資銀行業務、期貨交易實務等;另一方面,融入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例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營銷導論、與計算機和網絡相關的課程等;第三方面,增加專業實訓課程,例如: 互聯網營銷策劃案的策劃與撰寫、互聯網金融產品運營與推廣實踐等等。通過專業核心課和實訓課程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基本金融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緊扣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互聯網模式下高職金融專業新的課程體系,幫助學生適應未來職業需求,為學生順利實現就業創造有利條件。
(三)擴充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的范圍不能只局限于專任教師,應該邀請一些具有豐富相關專業經驗的金融機構在崗人員作為企業指導教師進入課堂,結合金融機構現實情況向學生講解相關工作流程,崗位要求,行業發展前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同時專業教師應該與金融機構的指導教師經常座談交流,與社會需求接軌,結合金融行業和崗位需求進行課程設置和制定培養方案,同時要積極地了解互聯網對金融的影響,將具體實例引入課堂。
引進金融與計算機復合型的教師或企業人才,同時還可以組織專任教師廣泛參加信息技能培訓,這樣更有利于在實踐課程中掌握教學重點,解決難點問題,使實踐課程更加有效果。完善校園與企業人才培養同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水平。
(四)增加人才培養考核評估項目
廣泛組織學生參加互聯網金融大賽,在校內開展互聯網金融大賽,以互聯網金融大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專業學習,將參賽納入期末考核加分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要鼓勵教師參加互聯網金融大賽,促進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提升。(作者單位: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