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睿
摘 要:該文分析了塞罕壩地區森林經營生產作業現狀和存在問題,闡述了林場營林生產經營的指導思想與設計依據,提出了營林調查方式和采伐的技術設計,以期為保障塞罕壩林場綠色、健康、高效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塞罕壩;森林經營;撫育間伐;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6.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2-0045-02
1 生產現狀
森林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資源,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木材和林產品,而且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空氣、固碳釋氧等生態功能。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總經營面積約為9.33萬hm2,主要以人工林為主。
塞罕壩現有森林的主要特點是以人工林為主,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樹種單一、結構簡單、純林較多、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森林自身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失調,生物棲息地受到影響,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環境調節能力下降,抵抗有害生物入侵和森林火災的能力變弱,從而使得森林的多功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為此,塞罕壩地區的營林生產應著力調整林分密度,合理配置林分結構,實現森林多功能的恢復和提高,以期更好地發揮森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目標。
2 指導思想與設計依據
2.1 指導思想 堅持以營林、生產為基礎,科學培育、可持續發展,經濟高效、依法經營,以調整資源結構、科學合理利用為原則,達到技術上合理、生產上可行、質量上增效的效果。(1)采伐作業措施:由林場、分場、營林區3級綜合管理,林業技術員堅持技術管理,嚴格按照管理程序,切實保證作業質量,保障營林生產作業穩定有序開展,積極推行營林科學性和治林依法行。(2)經營目的:通過森林撫育措施,優化森林結構,充分發揮林地生產力,使森林生態效能得到最大化,從而有效地提高人工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使得森林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2.2 營林生產的目的 一是調整塞罕壩地區森林資源結構,減小森林郁閉度,加強森林透光性,使得森林樹木能得到高效生長;二是提高森林健康水平,通過森林經營提高樹木抗風險能力,增強抵抗風雪、森林病蟲害等自然災害;三是使科學合理地更新林分,充分發揮單位面積林地的生產力,讓林地樹木產出更多的商品材。
3 營林調查方式與精度要求
營林生產作業的調查設計部分,所有參與調查設計的人員都應嚴格按照商品林經營技術規程、相關的技術文件和法律法規要求,本著技術合理、生產可行、提質增效的原則,完成調查設計。主要方法有:
3.1 面積因子 主要采用GPS沿設計地塊的邊界進行測量,標記主要坐標,并對林間的空地等不許作業的面積進行予以扣除,利用電子地圖標注位置和面積,最終由技術人員確定實際作業面積,施工員利用涂漆標識確定四周邊界。
3.2 林分因子 主要采取方樣進行調查,樣方的采取均勻分布在作業小班內,抽樣的面積不得低于2%,所選樣方內,對所有林木進行胸圍尺實測。根據不同的樹種推算林分的蓄積含量,總計要求精度必須在95%以上。郁閉度主要采用樹冠投影的方法,其他如樹齡、生長量、生長率、樹高等,采用伐倒后1~3株實體木進行測量確定。
3.3 產材計算 根據上面的樣方隨機抽取樹木,測算產材量,選取的規格材與非規格材的精度保持在95%以上,剩余副產品的精度在80%以上。
4 經營采伐的技術設計
根據《河北省商品林經營技術規程》,塞罕壩森林經營對成熟林主要采取擇伐作業方式,對中近熟林主要采用撫育間伐,分為疏伐和生長伐2種作業方式。
4.1 邊界設計 營林作業設計的小班四界要清晰,邊界盡量明顯并且涂漆辨識,嚴格以小班為單位進行基本獨立設計,設計時充分考慮區域的森林經營理念。
4.2 伐前復核 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對作業林分進行伐前復核,如果發現有關內容不符合有關規定,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時上報上級林業主管部門進行部門復核。
4.3 打號作業 森林撫育工作前,要求各單位組織人員進行實施打號作業,選擇采伐木時堅持去小留大、去劣留優的原則,還要注意密勻度,保留木要求樹干圓直、枝繁葉茂,無病腐、剮蹭現象。
4.4 伐木作業 平地作業的,要求伐根一律清零,樹倒方向背向集材道方向;坡地作業的,要求與上坡面平,樹倒方向朝向集材道方向,為保障安全,同時采伐的工人間距不得低于30m,機械作業的不得低于50m。
4.5 造材作業 根據材質靈活造材方式,宜材則材,宜條則條。根據秋季市場行情,主要采取生產原條的造材方式。
4.6 庫區管理 加強標準化庫區管理,要求每個規格只設1個楞垛,確保入庫木材的長度、彎曲度、徑級等各項指標的誤差控制。歸楞整齊,材質優良,方便裝運,深受客戶青睞。嚴抓木材售前庫區管理。明確松桿生產管理責任人,雇傭人員全天野外看護,避免木材丟失。
4.7 林地清理 嚴格按照森林防火的要求,將作業區內的枝柴一律清除到林外,運走或在雨季集中銷毀,徹底消除火災隱患。
5 經營采伐的施工管理
5.1 作業管理 嚴格按照設計方案施工作業,組織全場生產技術人員和青年先鋒隊人員一同打號作業,確保作業按時保質完成;統一制作防護鐵桶,撫育間伐過程中保證每個集材車都有專人對保留木進行鐵皮包裹,避免機械損傷。為避免采伐木損傷材質,集材小拖均安裝懸掛升降架,確保在運輸過程中采伐木質量完好,為林產品銷售提供質量保證;加強雙強度回測檢查,不僅確保了營林作業精度,也提高了營林生產進度;嚴格按照中幼撫作業流程,確保質量一流;對作難度較大的地塊,結合機械二次運輸實施騾子拖坡。
5.2 作業流程 作業流程如下:批復方案-技術培訓-伐前復核-打號-撫育間伐-銷售造材-歸楞作業-入庫銷售-清理枝柴-撫育驗收-跡地更新-補植補造。
5.3 檔案管理 嚴格執行“三員”“三卡”“兩書”的技術管理,做到作業前復核、作業中檢查指導、作業結束后驗收,實行全過程監管。在生產作業中,推行領導包保、主任負責、工程發包、合同規范等制度,確保各項生產任務得以順利進行。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