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摘 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性工作。文章在分析當前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要通過健全基層黨組織建設體制機制、在服務大局中擔當作為、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大力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方法的途徑來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
關鍵詞: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
一、引言
公信力是基層黨組織的生命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性工作。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當前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探尋有效的治理路徑,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加強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的重大意義
公信力,《現代漢語詞典》將其解釋為“使公眾信任的力量,是公眾普遍信任基礎上形成的權威性資源。”[1]基層黨組織公信力是指基層黨組織因堅強有力、果敢有為、政令暢通、辦事高效而贏得信任基礎上的社會影響力。它是社會公眾對基層黨組織的心理感知與評價,是基層黨組織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的基礎和決定因素。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其公信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的強弱,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在基層得到高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給新時期黨的建設和國家建設描繪了宏偉的藍圖,但要將這藍圖變為現實,需要各級黨組織,尤其是廣大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出戰斗堡壘作用,充分起到帶動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及上級黨委的決策部署,將黨的宏大目標分解細化,攻堅克難,扎實推進,逐步實現。而在此過程中,必須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將各級干部群眾緊緊地團結在黨組織周圍,以黨中央為圓心,形成一道道力量的圓暈,保證目標實現。
三、當前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直高度重視黨的公信力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基層黨組織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創新工作機制、改進工作作風,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在看到主流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確有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影響到了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
(一)思想認識有偏差
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兩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對基層黨建工作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一是“等同論”。認為抓好行政工作就等于抓好黨的工作,這主要表現在行政負責人與黨組織負責人“一肩挑”的同志身上。“一肩挑”,往往是先任命為行政負責人后,再選為或任命為黨組織負責人。如此一來,讓一些同志錯誤地認為黨組織負責人的頭銜是配套的,黨組織的工作便成為附屬搭頭工作,從而對抓機關黨的建設工作認識不夠、情況不明、措施不力、效果不佳。二是“無為論”。認為抓黨建務虛,是裝門面的工作,可干可不干,干了也白干,少干少栽刺,多干得罪人,這主要表現在一些副職或同等級別干部擔任黨組織負責人的同志身上。這兩種觀念都直接影響到基層黨組織公信力的提升,以致出現一些單位對貫徹《條例》不力,對機關黨建的工作職責不明確,“樹立權威”和“擺正位置”的問題沒有得到較好體現。
(二)融合力度不夠強
黨建工作與其他業務工作融合不夠。一是基層黨建工作融合中心工作、本職工作不夠,存在“自彈自唱”,就黨建抓黨建的現象。機關黨建無處生根,便沒有強大的生命張力。工作內容上,就黨務抓黨務的多,工作浮在面上,停留在紙上,黨建工作難以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具體工作中。在工作方法上,只滿足于訂計劃、下任務,“貼在墻上”、“掛在嘴上”,沒落實到行動上,工作無創新。二是結合具體實際不夠,當政策的“傳聲筒”,人云亦云,心中無主見。突出表現為:坐而論道,憑想象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和承諾,導致好心辦壞事;作風漂浮,淺嘗輒止,缺乏深入持久的工作耐心,導致一些工作虎頭蛇尾。三是結合黨員實際需求不夠。做思想政治工作、組織政治學習方法陳舊,不能傳導感情,更不能觸動心靈,結果做者勞而無功,受者索然無味。
四、加強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的基本路徑
加強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組織要以上率下,積極作為,從微觀層面抓好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在基層的貫徹落實,以實際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
(一)健全基層黨組織建設體制機制
2010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加強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必須毫不動搖地貫徹落實好《條例》。一要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打通管理“梗阻”。要進一步完善工委上下級的工作指導關系,要用明確的發展規劃來統領工作,用鮮活的活動載體來推動工作。二要厘清職責,打造管理權威。要自上而下規范各級工委的管理職責及機構設置,加對機關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機關黨建工作在黨委的領導下,由機關工委牽頭,部門黨組(黨委)各負其責,機關黨組織具體抓落實,形成領導有力、職責明確、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的新的機關黨建工作格局。三要健全組織,打好工作基礎。健全組織首要解決的是人員問題。當前受2002年機構改革時“三定”方案影響,一些單位因沒有機關黨委辦公室主任或專職副書記的職數,人員遲遲難以到位。針對此情況,要全面落實《條例》,保證機關黨組織人員力量到位,必須得結合新一輪機構改革,在各級“三定”方案中對機關黨組織崗位職責和編制要求給予明確。
(二)要在服務大局中擔當作為
一要筑牢服務理念。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只有放在黨委、政府工作大局中去謀劃,才能找準定位、體現價值、有所作為。廣大基層黨組織要強化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和效率意識,破除不適應新形式發展的傳統觀念和條條框框,要圍繞黨的中心、圍繞單位的目標任務去思考、去貫徹、去落實,不能單純就黨建抓黨建,脫離實際抓黨建。二要找準工作結合。基層黨組織要努力做到黨委(黨組)想什么,基層黨建工作就抓什么;黨委(黨組)抓什么,基層黨建工作就落實什么。要把保證業務目標任務的完成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不斷拓展黨建工作的內涵和載體,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三要加強協調溝通。基層黨組織不僅要服務于本單位工作大局積極作為,而且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廣泛聯系動員干部職工參與工作,并善于發現各種影響工作開展的苗頭性問題,及時做好防范。同時,要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向機關行政領導、黨組的匯報,爭取支持,為機關黨組織活動開展營造寬松良好的工作環境。
(三)要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
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是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建設的主體,他們的作風表現、能力水平、形象評價直接影響到黨的執政能力,直接影響到黨的群眾威信和群眾對機關黨組織的認可程度。一要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增強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從根本上說是增強黨員的公信力。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要開展經常性的黨性教育,重點突出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教育,著務增強黨員的角色意識、身份認識,強化對黨組織的歸屬感、認同感。要寧缺毋濫,堅持標準發展黨員,真正把思想政治好、業務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吸收進黨的隊伍,不斷優化黨員隊伍的結構。二要加強黨務干部隊伍建設。廣大基層黨組織要對黨務干部培訓作出規劃,納入各級干部培訓的范圍,扎實開展專題性教育,切實提高黨務干部的思想政治修養和做好實際工作的能力。三要加強“四型”機關建設。“機關黨組織要積極推進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廉潔型機關建設,切實抓好黨員干部的理論武裝、政治教育、作風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機關黨員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努力爭創一流的工作業績。”[2]
(四)要大力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方法
一要創新黨的組織生活。要把著力點放在黨的組織建設上,加大教育、管理和監督的力度。要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做到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記錄規范。支部組織生活除開展一些基本的學習活動、支部會議外,要敢于創新,緊貼黨員干部實際、社會熱點等開展活動。二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黨建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針對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狀況,反映的熱點、難點、重點以及工作作風等問題,制定思想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建立定期談話制度、談心提醒制度、表彰激勵制度等必要的保障制度。三要創新活動載體。有活動才有活力。創新活動載體,活動才有效果。要圍繞黨建工作中心任務,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種活動,進一步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推進機關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各項主題活動的開展,使機關黨的工作與業務工作有機的融為一體,充分體現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提高機關黨建工作的有效性。
五、結語
在“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目標感召下,廣大基層黨組織只有堅持內外兼修,嚴格按照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新要求,破除“四風”之弊,大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才能傳導社會正能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發揮民力,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全力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中共中央.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