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藝菲
摘 要:創新一直時作為學術研究亙古不變的話題,那又如何進行創新呢?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已經覆蓋了大部分,那作為現如今的學者如何開辟新的研究領域呢?本文將會從學術創新的一個方面:創新角度,經過大量的現實例子,論證兩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
關鍵詞:問題意識;創新;學術研究;實際研究
在現當時的學術圈內,問題意識與學術創新越來越成為學者的敏感話題。為什么這么強調問題意識呢,可以說問題意識可謂是學術發展的不竭動力,離開了問題意識學術就缺乏了創新,千遍一律,人文科學就無法進步。首先作為一名學者要發現問題,提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不解以及期待解決的地方,然后與學術圈中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集思廣益才有解決的方法與途徑。在當現實大背景下的學士學問背景下,作為一個年輕的學者不光要有過硬的文化文學知識還需要緊貼實際生活,把握現實發展動向,切實把握人民的實際需求,一切從實際出發,滿足大眾的實際需求。我們必須充分注意宏觀戰略和總體問題,并在微觀一級密切注意具體的實際問題。
什么是問題意識呢?按照書面解釋上來說就是人主體在實踐活動之中產生對所要調查的事物以抱有產生不解等情緒,這種情緒極大的推動了人們對于解決眼前的問題具有推動的作用。擁有問題意識就會產生解決問題的動力,從而推進從一定方面會推進社會的發展。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教師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不可或缺的,拋開問題意識談創新是沒有靈魂的無根之源,是空切之談。擁有問題意識就能影射出一個人的實際創作能力。擁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是一切開始的根源,更是創新的動力。歷史上一切的偉人證明了這點,哥白尼敢于在宗教時代中提出“日心說”,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對學術精神的追求,敢于對權威說不,這就是問題意識和學術精神,正是有像哥白尼一樣的發現問題的人才讓罪惡的中世紀落下了帷幕,才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人們才走向了新的世紀。在音樂界亦是如此,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曾對小提琴演奏進行革新,他曾在一個把位四根弦上同時演奏出四個八度,更是在一根弦上演奏出一首完整的小提琴曲,徹底顛覆了小提琴的演奏并將其帶“音樂之后”的地位,并且影響了同時代的演奏家比如說李斯特,將浪漫主義的風格帶上了新的高度。正是有這樣的一批人人們他們善于思考,打破常規,才將我們的社會進行推動創新。
在中國社會中,更早之前就提出了存疑思想。著名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認為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他高度注重問題意識,認為問題意識是學術的起點,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發明數以千萬計,起點是要問。 動物不如人,他們永遠也不會問。聰明人反應很好,傻瓜問愚蠢。人力勝于自然,并且只詢問一切?!闭l擁有了問題意識誰就能最早進行創新搶占先機。當代青年竹笛演奏家石磊就成功改造了十孔笛,由于現代民樂發展的需求,傳統音樂體系的局限就顯現出來。由于傳統音樂體系特色原因,不常使用偏音,所以傳統竹笛只有六個孔,而睡著交流胡進度,傳統民樂就要開始演奏西方大小調,這個時候傳統六孔笛的弊端就顯現出來。演奏偏音時往往需要演奏者的技術,以及氣息的控制運用,這樣常常會出現音不準以及笛膜振碎的現象。而改革之后的十孔笛極大的方便了演奏者,它借鑒了西方長笛的打孔原理,在生效上極大模仿了西方長笛的音效,使演奏者更好的演奏現代音樂,讓竹笛走出國門,更加國際化。他們就是善于發現問題,發現弊端,并積極解決的這類人。
論文的重點是創新。這是對論文必要性的核心支持。那么如何實現論文的創新呢?我認為它可以基于主題的創新,創造性思維,和材料從現代性的三個方面入手。
選擇一個開創性的研究項目。在各個專業領域中,有些問題尚未得到研究,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忽略。過去還存在一些不是研究必需的或必需的問題,而現在已經有了研究的必要條件。生活發展中不斷出現新的問題。這一類發展實踐起來就更加困難,因為開展開創性研究,往往沒有的現實數據的借鑒和參考方法,因此發展起來更加困難。但是同時。看到并提出別人看不到的問題本身就是科學發現。在這類心得領域上進行研究創新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且所做的研究更加會填補學術研究的空白。
選擇發展研究主題。對其他人已經研究過的問題的研究不一定是創新的。 我們不能簡單地查看是否已經研究了該主題,關鍵是看我們是否可以提出新的見解。
一般而言,科學研究課題不會立即完全解決。學術觀點是在重復研究中繼續深化和發展。最后,它是相對固定的,并成為一門常規科學。從理論上講,本文的創新應補充和深化現有觀點。
盡管已經討論了一些問題并得出了著名的結論,但是在某些社會情況和社會條件下,確實有必要提出和研究。結合社會發展的現實,重新強調一些已經明確但又無動于衷的理論觀點,以引起人們對某種現象和規律的關注,可以調整理解,糾正偏見,并為各種民族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從中學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將新的理論添加到本文的現有理論中很重要。
一些論文已經得出結論駁斥和修改現有意見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發現已經得出結論的觀點是錯誤的,有偏見的,并迅速反駁和糾正它們。批評和糾正獨白的畢業論文往往具有很高的創新價值;參加學術辯論。創新畢業論文很容易。因此反駁和修改現有觀念也是論文創新的過程。
不善于創新思維的人無法撰寫創新畢業論文。畢業論文往往更需要作者發現問題的眼光。
專注和思考是創造性思考的唯一方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專注于問題,則會在大腦皮層中形成相應的興奮中心。這時,他會受到一些外部信息的刺激,并可以立即做出反應并實現他的想法。甚至有時,我覺得我不再考慮這個問題,并且無意中獲得了該問題的答案。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靈感突然來了。實際上,無意識狀態下的啟發也以有意識的思考為前提,即,盡管大腦不再有意識地思考問題,但無意識或潛意識的問題思考仍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繼續進行。
創造創造性思維還應注意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努力克服思想的趨向??茖W研究必須以數據為基礎,思維必須在現有思維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因此很容易受到約束;思考的人們生活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各種社會觀念和特定的文化氛圍都不會錯。擺脫限制,消除干擾,用自己的頭腦真正思考問題,您將獲得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并撰寫創新的畢業論文。二是要努力避免因心態造成的負面影響。由于長期關注某個問題,很容易在頭腦中形成固定的思想。心理活動具有較強的慣性和明顯的傾向。
當沿著固定的思路無休止地思考問題,使山川河流流水時,我們必須主動考慮另一條道路,跳出原有的思維圈才是創新的方法,固守陳規就無法進行創新,離開舒適圈才是前行的方向。 擺脫束縛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與他人討論,或閱讀新材料以接受新刺激,以新信息激發人們的思想。另一種是暫時做其他事情,研究一段時間,以使原來的思想逐漸消失,使思想跳出原來的圈子,擺脫“轉身”的局面。第三是減少不是自己本身問題帶來的缺陷。有許多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研究者自身人格特征的某些劣勢,可能會阻礙創造性思維活動,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克服這些障礙。
創新材料的使用也是論文創新的重點之一。往往與時俱進是制勝的法寶。時代在飛速發展,信息更新換代比較快,材料的換新更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新的和獨特的理論觀點的建立和建立與新鮮材料的使用密不可分。
創新是論文的生命。沒有創新,根本就不需要寫作。創新是一切的靈魂所在。在當代學士背景越來越單一簡單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去思考我們能為這個圈子帶來什么,僅僅是走著前輩的腳印是不夠的。我們站在偉人的肩膀上,就更應該去到達更廣闊的天空。這篇論文僅僅是我的一點小小看法,作為在這個領域已經學習了至少六年的我們,更應該結合實踐,不斷創新,不斷發現新的問題,再積極努力的去解決困難,為我們的所學習的所熱愛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參考文獻:
[1]鄭芳.論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問題意識的培養[D].山東師范大學,2008.
[2]潘醒.論法學研究中問題意識的導向功能及其方法論意義[J].青海社會科學,2012(04):105-109.
[3]吳愛民,宇赟.怎樣出新 如何深刻——寫在開放教育學員撰寫畢業論文之際[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綜合版),2004(02):70-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