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張貽聰
摘要:高校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是構建和諧校園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它與高校黨的建設、教學管理、行政工作、教務管理、學生管理等工作互相貫通,融為一體。本文對高校學生安全工作進行探討,提出安全管理的若干創新模式,對于促進高校學生安全管理的與時俱進,創建和諧校園都具有積極實踐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校;安全管理;主要內容;創新
安全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要求,沒有安全就沒有穩定。大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環境的需要。由國家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指出,高校必須提高安全意識,堅持預防為主,完善管理機制,強化教育訓練,實現齊抓共管。近年高校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學生安全管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適應新時期特點,做好高校學生安全管理工作,維護高校校園安全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是高校管理者和輔導員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充分認識安全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性
從國家層面看,黨中央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習近平總書記說:“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構建平安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建設工作在學校工作的具體內容。從法治角度看,學校安全工作是依法治校、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重要表現。依法治校的關鍵就是要根據法律法規采取恰當合理的辦法來完善章程,處理問題事務,切實維護好學校、教師、學生的權利,明確其職責,督促其積極履行好義務,確保教育教學工作安全、穩定、有序開展。安全是所有0前面的1,沒有安全,所有的依法治校和制度建設都可能失去意義。從學生的角度看,學校安全工作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保障。學生是學校的教育教學對象,安全關愛是關愛學生的基石與核心。關心、關愛學生,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當前最關心、最實際的問題,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安全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從發展的角度看,學校安全工作始終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學校要持續發展,需要有兩條生命線支撐。一是長期的校園安全(包括師生安全、校產安全);二是良好的教育教學質量。把“安全高于一切,責任重于泰山”“安全穩定是大局,安全工作無小事”當作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才有可能真正回到“以學生為本”的正確管理軌道上,才能確保學校可持續發展。否則,任何忽視學校安全工作的發展都是空中樓閣。
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堅持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完善學生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體系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是習總書記最近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的教育命題。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高校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大學生的特點抓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大師生座談時指出:“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識,教育他們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發展走向,認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讓學生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科學思想基礎。”要把立德樹人理念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
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文明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牢牢把握變局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重大機遇,是青年大學生開拓廣闊發展空間、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現實要求。大學生要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增強對堅持黨的領導的信念,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永遠跟黨走。同時,悠久的歷史文化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極大的幫助,有益于國家安全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學生安全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做好學生安全工作,必須分層次、分階段、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學校不同部門要互相協調,共同合作,同時又要明確分工,責任到人。高校要本著“安全優先,預防為主”的原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安全巡查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督查制度在內的多種管理機制。深入開展“三深入”(深入寢室、深入課堂、深入食堂)活動,了解學生情況,并不定期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讓學生樹立安全觀念,對于學生特殊情況要早發現,早匯報、早解決。
(二)堅持以教育、引導、實踐為思路,創新學生安全管理工作形式方法
高校學生安全管理工作與高等教育改革的實施和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而當前高校學生普遍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安全問題堪憂。高校一方面要不斷強化傳統安全教育途徑,加強安全用火、用電及防盜、防騙知識、地震應急的宣傳,及時消除隱患,還要加強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財產保護意識是實現自我管理的重要過程,也是安全教育工作的一部分。編寫并發放安全教育手冊;舉辦安全知識培訓或專題報告會;拍攝并共享專題安全教育片;定期開展消防、地震等知識培訓和演習;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使安全文明教育寓于學生活動之中;開展安全教育周活動,通過安全知識集中教育的形式,利用班會、團隊活動、活動課、學科滲透、學生辯論、法制講座等途徑,通過講解、演示、自我教育和訓練,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
另一方面還要運用新技術手段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利用易班、app等新媒體開設安全培訓,通過安全知識網上教育考試等方式,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安全知識的重要陣地;充分應用新媒體,如微博、微信、QQ、易班等工具,加強對不穩定和隱性因素進行監管和防控,將信息技術加入“技防”的必要措施中,構建新媒體時代高校安全管理新機制、新途徑和新方法;建立學校安全隱患自查系統、隱患動態監督統計分析評價系統等學校安全監督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家校通”信息聯絡網,讓信息溝通方便快捷。
(三)堅持以標準化建設與服務并重為抓手,創新學生安全管理工作體制機制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的持續擴張,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劇增。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差是現階段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給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根據學生的成長環境、學業基礎、能力素質和心理特點,高校應重點關注學業困難、心理問題、家庭突發事件、就業困難四類學生,針對不同類型重點關注學生,做好分類管理和教育疏導工作,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關注學生成長。
“無規矩不成方圓”。法律法規教育是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和增強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法規教育,明確告知其責任和義務,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高校學生在學習法律法規常識外,還應進行校級校規教育。通過大學生相關法律法規和校級校規知識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利用法律知識規范行為,也有利于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法律知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頭腦中,依法辦事,依法行事,才能切實做到依法治校,學生安全才真正落到實處。
整合各類資源,聯防創新,凝聚學校安全管理體制所有力量。積極響應教育部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舉措,使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教學,開設“大學生安全教育”選修課程,共建課堂安全聯防。通過新生家長會、家校平臺、qq微信群等形式,落實學校安全管理機制,創建家校合力安全聯防。聯合交警大隊、派出所、法院等機構,開展安全警示教育課、“安全知識進校園”宣傳等,以項目化的方式共贏共建共育“援助基地”和“教育基地,共建警校合力安全聯防。
三、結語
高校安全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堅持將維護安全穩定作為根本目標、堅持將加強風險研判作為引領支撐、堅持將落實要素管控作為關鍵環節、堅持將深化聯動治理作為推進手段,切實解決好高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精準發力建設平安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