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秋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與決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算是對預算期內經費的收入支出以及其他財務狀況的預測。決算是對預算經費執行情況的總結,與預算不可分割。通過決算工作對預算經費的執行結果進行分析,促進預算的合理編制,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做好預算管理工作是提升決算質量的有效途徑,決算工作能否按期保質保量順利完成取決于預算的科學性、完整性、統一性的程度。因此,兩項工作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厚此薄彼。本文對預算與決算工作進行探究,希望對提升合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運行風險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決算管理
一、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與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預算法》的不斷深入實施和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部門預算的編制和執行也成了政府和社會備受關注的熱點。科學、規范的部門預算編制與執行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堅持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收支平衡的原則下,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預算管理提出的總體要求。目前預算與決算管理工作與總體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一)預算編制缺乏科學性、完整性
編制預算時,不經過調研,簡單地預估,簡單粗略地向財政部門提交預算數據;預算編制不按要求編制,不按經濟類別細化預算項目;不了解《預算法》相關規定,將非項目性支出列支于項目支出預算中或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專項經費界限不清,項目支出公用經費化;預算的編制方法有誤,一些部門在編制經常性支出時未嚴格按照零基預算法進行預算編制;存在遺漏一些專項支出的現象,導致后期的經濟項目無法開展;對于一些大額的項目支出又缺乏內控制度制約;在處理跨年度的支出項目時沒有利用滾動預算法編制預算,使期末出現資金結余,經濟效益沒有及時顯現;單位其他部門對預算編制的參與度不高,導致部門的預算方案缺乏針對性。
(二)預算編制缺乏統一性、真實性
對預算編制重要性認識不統一導致編制不統一,大多數部門領導和管理人員對預算管理沒有上升到政治高度,忽視單位的預算管理活動,導致預算管理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在向財政等部門提供預算數據時應付差事,沒有統一口徑。有的單位為了爭取項目資金盲目、虛假申報項目;或項目沒有確定,研究階段就急于申報,導致財政資金的大量結余或大量浪費;經費支出隨意,違規列支,預算有失真實。
(三)預算執行缺乏約束力、嚴謹性
前期預算編制簡單粗糙的結果就是導致預算執行過程中問題頻發,如想繼續運行項目,就東借西湊或拆東墻補西墻,使預算執行缺乏約束力;隨意改變資金使用用途,使用數量;各項預算支出的標準不明確,各部門預算管理責任不清晰。同時預算支出隨意,支出審核不嚴,超預算行為常態化,導致預算管理陷入混亂,預算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四)缺乏預算績效管理,各項考核數據沒有應用價值
首先,預算績效管理意識淡薄,對績效考核的認識處于初始階段。其次,績效管理體制、評價機構不健全,沒有科學的績效考核標準及量化指標。有的地區對項目預算的績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績效目標編制質量不高,評價結果不能正確反饋預算執行情況,評價結果的應用價值微乎其微。
(五)預算編制執行的弊端影響決算報告的編制
決算管理工作本身具有繁雜、瑣碎的特征,不僅工作量大、要求時間節點緊,而且財政部門要求決算編報口徑與單位綜合預算銜接一致,決算草案必須與預算相對應,按預算數、調整預算數、決算數分別列出。因此,預算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決算質量;財政部門要求決算報告要報送及時,決算批復和公開也要及時、完整、真實,決算報告盡可能做到編細、編深、編準、編透明。
如果預算管理差導致不能及時報出完整真實的決算報告,失真的決算報告直接影響信息披露的質量,甚至影響重大決策制定,乃至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
二、將預算管理觀念上升到政治高度,提高預算編制水平
長期以來,由于多方面原因,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從編制到執行再到監督,各個環節都亟待加強,從上至下應予以高度重視,否則將給經濟業務造成很大困擾,甚至造成經濟損失,也給決算管理工作帶來更多不便。
(一)提高預算管理意識,增強預算權威性
以講政治為前提,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開展全面預算管理,推進預算管理的宣傳教育,增強預算管理意識,建章立制,明確各部門預算管理權責,樹立預算管理觀念與預算管理權威;加強溝通,多部門聯動,不留死角,全方位開展動員工作,鼓勵全員參與單位的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管理的統一性、完整性,全面性。
(二)規范預算編制與執行,發揮內控制度與決算的作用
財務部門是預算編制的牽頭部門,負責預算編制的開展,動員、培訓、指導、實踐,從而提高各預算部門的預算編制水平,更好地完成預算管理工作;采用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預算編制方法,爭取預算編制科學性、精細性;加強預算編制的前期調研和論證,減少專項預算編制時的盲目性;充分發揮單位《內控制度》的作用,嚴格落實“三重一大”有關規定,重大支出項目嚴格執行審批制度,嚴格控制超預算、無預算支出,保障預算執行的剛性、約束性;科學分解預算指標,劃分職責分工,責任到人;充分利用決算數據分析,與預算編制相結合,促進預算編制更加科學合理。
(三)加強預算執行中的控制力度,完善績效考核制度
對預算執行的控制要有始有終,而且要有力度、有效果,控制要貫穿預算執行全過程;完善執行中項目的績效監控和已完成項目的績效評價,引入獨立第三方評價機構,給予更客觀公正的評價。以一級項目二級項目績效目標完成情況、下屬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實現情況、部門開展的重點項目績效評價情況為重點,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將績效目標設立作為項目預算安排的前置條件,編制清晰明確、合理細化、具體可行的預算績效目標,沒有編制績效目標的項目不予安排預算;將決算數據的分析利用與預算執行相結合,提升日常監管的針對性,及時分析、發現預算執行偏差,提高預算管理綜合水平。
三、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素質和會計核算水平。為預算管理和決算管理提供數據與技術支撐
(一)決算報告的編制依據的是單位財務核算數據,財務數據必須登記完整、準確無誤,賬證相符、賬實相符、賬表相符、表表相符,必須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預算執行結果和財務狀況。因此,要求財務核算工作做到數據精準無誤,為決算數據整理提供硬核支撐。決算工作也是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及日常工作質量的檢測。
(二)預算和決算編制都有各自的編制軟件,熟練運用這些財務工具,依靠信息技術手段掌握財務預算決算流程當中的每個細節;把尖端先進的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好,提供精準有價值的報告。
(三)2017年10月24日財政部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以下簡稱新政府會計制度),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科目進行了調整,核算內容、會計科目設置都發生很大變化;財務會計、預算會計平行記賬;雙分錄、雙功能、雙基礎;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使預算、決算、財務核算、信息披露等工作難度都有所提升;這項改革工作要求會計人員具體落實,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一年多來,很多會計人員對新會計制度還在摸索階段,亟待強化財務人員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全面掌握,熟練技術操作,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財務預算決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財務預決算管理是直接關乎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預決算編制工作,才能實現現實中資金的良好收支管理,才能實現陽光、透明、公開的財務,才能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中,發揮更為重要的社會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