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輝
【摘 要】 如何利用課堂錯誤資源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這些情況和資源會對教學產生極強的促進動力,教師的任務就是將這些資源進行篩選、評定、轉化,讓學生在梳理、剖析、借鑒中完成知識構建,啟動鏈接意識和創新思維,形成獨特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錯誤資源;利用
從本源上來看,教學過程是學生思維認識升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由陌生到熟悉,從不會到會,思維層級逐漸得到提升。具體操作過程中,學生思維認知出現偏差已經成為一種學習常態,如何進行矯正需要教師站在學生視角出發,展開細化處理,將錯誤資源變廢為寶,將教學活動延伸到更深的層次。
一、自主梳理錯題
正所謂“知惑而后解惑”,如果學生連自身的問題都不了解,何談改正?數學學科具有多元性、廣泛性特點,其涵蓋的知識點和題型都非常豐富。面對多種類型的數學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誤,錯題自然產生。錯題產生時,教師不要直接向學生透漏相關信息,而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探索空間,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梳理錯題。錯題梳理是學生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啟動的重要外化表現。學生做完題后,教師給出答案讓學生進行對照。這時學生出現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教師讓學生自主反思,獨立思考,將錯誤的題型梳理出來。只有這樣,學生各種思維才能向縱深處推進。
在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三位數乘兩位數》時,教師展示了一組練習題:212×31、274×18、376×45?高鐵每小時的行進速度是306km,六小時后,高鐵行走了多少千米?每套桌凳224元,可以寫成什么?學生自主完成。教師沒有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間,但是學生完成練習題的速度還是很快的。這時教師展示答案,學生對照。學生的問題凸顯出來,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錯題的自我梳理和反思。“這三類題型中,你錯得最多的是哪一類,你認為出錯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靜下心進行梳理。正確認知帶給學生的是知識本身的價值,但是錯誤資源給學生帶來的啟迪更加豐富,它不僅會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價值,還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在做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經過錯題梳理活動,學生共性思維特征和個性思維特征都凸顯出來,數學練習頗有成效。
二、深度剖析錯題
讓學生從多元視角出發,對出錯較多的題型展開挖掘和探索。這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方法。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有自身特點,他們的認知有一定共性,出現的思維偏差也相同。面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錯題,引發學生探索熱情。這些錯題必須具有典型性。所謂的典型性是指大部分學生都會出現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展示出來才能給學生帶來觸動。在指導學生進行錯題剖析時,必須突出學生主體意識,給學生以充分合作交流的時間。學生個體的智慧是有限的,如果能夠將學生集中起來,集體的智慧在交流中碰撞、迸發,學生很快就能理順做題思路,發現自身存在的短板。經過錯題剖析活動,學生思維得到縱橫聯系,對教學產生的驅動力是不可估量的。
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時,主要講述了解決實際問題可以采用列表、畫圖、列式子的方式,不同解決方式各有利弊,必須從“已知條件”出發進行篩選。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展示錯得比較多的練習題:小崗村原來有一個寬16米的長方形花壇,因為要進行路面改造,花壇的寬減少了6米,這樣花壇的面積減少了多少平方米?現在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圖中畫出減少的部分,然后再進行解答)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認知誤區,因此教師將這道題展示出來,供學生探討交流。學生紛紛訴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其他學生自然會進行矯正。在展示、爭辯、化歸中,學生很快把握住了知識最精華的部分。
三、靈活借鑒錯題
深度挖掘、剖析錯題的終極目標是矯正學生思維,促使學生的認知向正確的軌道上發展。錯題剖析不是教學活動的終結,而是教學實踐的開始。學生在剖析錯題的過程中,知識學習存在的短板自然顯現,教師要從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著手進行針對性訓練。具體操作時,教師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展開突破。借鑒錯題內容是指學生對某一部分知識點掌握不牢固,教師就要從這一部分內容涉及的知識著手,進行習題布設和鏈接,夯實這部分內容。錯題形式借鑒則可以進行升級處理,不必拘泥于錯題出現的某種形式,可以進行適當的革新。具體如何操作需要教師展開大膽實踐嘗試,給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操作平臺。
學習《運算律——乘法分配律》后,在進行錯題分析時,教師發現對于單純的運算題,學生掌握的還是比較牢固的,但是一旦出現應用題,學生的思維就會遲緩,容易出現錯誤。為了給學生以正向引導,教師從訓練題內容出發展開實踐訓練。“公路兩旁有榕樹和楊樹各兩行,榕樹每行24棵,楊樹每行22棵。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榕樹比楊樹多幾棵?”學生思維迅速轉動起來。這道題與錯題有相似之處,但教師改變了數值。這樣的借鑒型習題給學生帶來的思維啟迪雖然較小,但學生只要能做對,訓練設計就成功了一半。當然,教師還從錯題形式上展開突破,進行趣味化操作,訓練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
轉變對錯誤避之唯恐不及的傳統教學理念,公開將其展現出來,并引導學生展開深度探究,挖掘出錯題中潛藏的積極因子,這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活動的重要目標。要讓學生在自主梳理中厘清錯題類型。呈現典型例題,展開深度剖析,對解決問題的思路有清晰規劃。借鑒錯題形式,設計新型訓練題,讓學生在實操中重新構建數學認知。
【參考文獻】
[1]楊文.小學數學教學錯誤資源的利用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8(11).
[2]張建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