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峰 張錦富
摘要:經濟與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兩翼。自從杭州灣的跨海大橋正式落成之后,海鹽縣杭州灣新建的跨海大橋上應運而生一座新興的城市。本文分析杭州灣跨海大橋新區小康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獨特的思想構造,并提出一些建議,以期進一步構建能和跨海大橋相輔相成的城市文明和小康文化。
關鍵詞:新時代 城市文明 小康文化
杭州灣跨海大橋新區坐落于大橋的北橋堍,那里有著生機勃勃的新文化。要想了解新區城市文明以及小康文化,歸根結底還是要通過結合經濟和文化,只有二者進行有機的統一才能形成新的風景。換而言之,要將重點放在新區的建設上,讓文化在經濟振興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利用該地自身優秀文化特色與整個杭州灣跨海大橋新區的發展相互促進,推動新時代小康文化的全面發展。
一、構建新時代的小康文化基礎:把握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杭州灣跨海大橋新區區位得天獨厚,毗鄰上海,處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帶;擁有浙北唯一的進出口天然海港乍浦港,與上海黃浦江、京杭大運河相通;與上海、杭州、寧波、蘇州四城市連成二小時內互達的“交通圈”,為提升小康文化含量、夯實構建新時代小康文化的基礎。
二、新時代小康文化的特征
在作出具體的規劃前,要先為該地區做一個充分的、具體的實際規劃,只有具備完整的方案才能做到有前瞻性,并且全方位、立體化地體現當地獨有的功能性定位。
(一)主導性。要以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目標,去提升整個大橋新區的城市文明小康文化的層次和品位。
(二)地方性。地方性的重點在于一定要有自己本身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大橋依水而建,是水的眼睛,體現獨特性的吳越文化。
(三)前瞻性。只有使經濟和文化同步發展,才能更好地面向世界,著眼未來,因此,一定要打破這種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四)適應性。要做到“四個適應”的小康文化:與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適應;要與大橋新區開發格局、發展遠景相適應;與新時代的城市文明相適應;與新時代群眾小康文化的需求相適應。
(五)兼容性。隨著新時代經濟文化的全球化發展,對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要用全新的文化經營理念。最好的方式就是改革創新,只有想出新點子,有新的目標和規劃才能更有利于新區的發展,我們要借鑒以往成功的規劃設計,學習其中的優點,但要聯系實際,不然就無法形成自己得天獨厚的新區文化。
三、建設新區小康文化的總體構想
(一)繼承昨天,加大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海鹽縣建制于公元前222年,迄今已2200多年,其文化產業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距今已五千年的馬家浜文化,還有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也奠定了新區的價值,還包括中國十大名園之一的綺園和南北湖風景區這些名勝古跡。
(二)把握當下,要將開發和利用地域的優秀文化資源作為重中之重
上文曾提到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本地有非常優秀的地理文化,因為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繁榮使海鹽文化種類十分豐富。大眾公認的優秀文化資源更能得到社會的認同,也會奠定今后的發展,所以,新區有非常大的潛力,也正由于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配合許多現代高科技的卓越成果,體現了新區的特色。
1.源文化
其中有原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在全國率先開啟城鎮企業制度改革之源,中國核電之源——秦山核電站的建成,聞名天下的錢江潮源自南北湖外的石帆島,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首的海鹽腔。
2.旅游文化
海天一色的南北湖自然風景區,加上新區卓越的科研成果都是非常典型的。綺園擁有百年歷史的江南私家園林,還有英雄紀念館、圖書館都擁有非常強大的優勢,這些都是獨具特色的地方文旅資源。
(三)構想明天,構筑新區小康文化經濟的新增長點
昨日的成就即使不足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日的成就就算再輝煌也不能保證絕對完美,如果要構建一個符合審美的、以大橋為中心的新區文化,我們就應當既著眼未來也照顧到現在,只有不停地學習、借鑒、革新才能繼承昨天的美好,把握新區的未來。目前新區的基本定位是:想要建設成具有國際性大都市的“大橋文化圈”,以海鹽縣杭州灣跨海大橋為中心點,構建“杭州灣跨海大橋新區”小康文化圈。總之,要結合潛在的商機和獨具特色的村落文化,因地制宜,走好創新發展之路,才能真正打好“橋”牌。
(作者簡介:劉燕峰,女,本科,海鹽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務;張錦富,男,本科,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文化站,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公共文化理論)(責任編輯 徐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