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柯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折紙活動已經成為鍛煉小班幼兒動手能力和想象力的教學內容,并且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踐廣度和深度逐步提升。當下,幼兒教師應當積極研究折紙活動的特點,并將之與幼兒園實際教學情況相結合,創新其實踐策略。這樣才能發揮其優勢,提升幼兒園教學水平。那么,如何才能讓折紙活動與幼兒園課程緊密結合呢?幼兒年齡比較小,認知世界的能力和意識還不強,但這也意味著他們想象世界和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創設多樣化的游戲環境,就可以充分引導并發揮他們的學習優勢,從而激發其折紙興趣。
筆者認為,以幼兒為中心,以幼兒興趣為依據,以生活素材為主體以創設多樣化的游戲環境,是實現折紙活動與幼兒園教學相結合的根本途徑。當下,許多幼兒園教育研究工作者都在積極研究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中游戲環境創設的多種方式,而且已經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筆者現根據這些研究成果,從上述三個方面(以幼兒為中心,以幼兒興趣為依據,以生活素材為主體)分析游戲環境的創設策略,具體如下。
1.1 折紙活動形式簡單,內容有趣
幼兒還尚未建立其初步的知識體系,理解能力較差,所以一些內容復雜的游戲不僅會增加其游戲壓力,還會影響其游戲心情,因此絕大多數的小班幼兒喜歡內容簡單的游戲。所以教師必須要選擇那些內容簡單的游戲,最好是游戲規則特別簡單,幼兒一看就會,一聽就懂。在這種情況下,折紙活動以其簡單的形式和有趣的內容使其能夠專注于活動本身進行學習活動,而不必為了理解活動規則浪費太多的時間。
1.2 折紙活動需要幼兒互相交流
所有的幼兒內心純真,他們渴望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但是因為自身的能力不強,所以他們大多喜歡集體性的游戲,因為這樣能讓他們在接觸新鮮事物時獲得較強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而折紙活動需要幼兒之間交流互動,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作品,所以通過折紙游戲,幼兒就能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進行學習活動,而不會產生孤寂無助之感。
1.3 折紙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
對幼兒來說,任何一件能夠輕易做到的事情都很難持續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具有適當挑戰性的游戲才能長久的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在保證學習內容簡單化的基礎上還必須設置有一定難度的學習關卡,從而激發他們的求勝心,越是求之不得,他們就越努力。折紙是一門藝術,有非常簡單的也有非常復雜的,只要教師選取的活動難度適合小班幼兒,就能長久的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值得一說的是,幼兒教師要本著“要易不要難”的原則,絕對不能把折紙活動弄的太難,否則幼兒一直突破不了,那就容易畏懼退縮,不利于學習活動的順利推進。
2.1 確定幼兒主體地位,創設情景的游戲環境
在“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幼兒已經成為游戲課堂的主人,而教師作為引導者和啟發者,必須要通過創設情景的游戲環境讓幼兒“身臨其境”,自主理解和感受游戲的快樂。
以“小蝌蚪找媽媽”游戲為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對幼兒思維具有較強的啟發作用。所以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創設游戲情景,讓幼兒通過表演來體驗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這樣就能很好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游戲情景中,幼兒的游戲環境變得寬松和諧,學習壓力變得很小,如此,就能提升其活動效率和質量。
第一步,幼兒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游戲道具并分飾不同角色,制作過程即是折紙活動過程,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幼兒通力合作完成道具制作,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教給幼兒折紙方法,指導幼兒制作更加好看且立體的道具,增強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設計游戲臺詞,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當然,鑒于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詞匯量并不豐富,所以游戲臺詞不能包含任何生僻字,否則將嚴重影響游戲過程。
第二步,創設“小蝌蚪找媽媽”情景,引導幼兒從表演中總結小蝌蚪和小蝌蚪媽媽的體貌特征,分組討論小蝌蚪和小蝌蚪媽媽長的不一樣的地方,并引導他們用折紙作品體現青蛙在不同成長階段的體貌特征,不僅鍛煉了分析總結能力,還進一步夯實了折紙技巧,有助于其折紙興趣的提升。
2.2 尊重幼兒真實意愿,創設主題的游戲環境
幼兒喜歡什么,教師就應當提供什么。在“人本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應當有這樣的思想覺悟,特別是面對學習能力和思維尚不完善的幼兒時,教師更應該尊重幼兒的真實意愿,將幼兒的興趣點作為游戲主題,從而創設主題的游戲環境。
例如大部分的幼兒都喜歡看動畫片,那教師就可以組織“動漫展”游戲環境,讓幼兒零距離接觸到多種多樣的動漫人物,如此,就能顯著提升其游戲興趣。
試用折紙作品表現動漫人物的特點。當然,要用折紙方式完整的還原動漫人物的特點難度非常非常大,對幼兒來說,折紙的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動漫人物引導他們動手操作,從而激發他們的折紙興趣。
2.3 挖掘幼兒生活資源,創設生活化的游戲環境
幼兒生活資源非常豐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幼兒的生活認知,因此,創設生活化的游戲環境無疑會讓幼兒以更加貼近生活的方式獲取知識,可有效提升其活動能力和學習能力。
例如在折紙活動過程中,教師可設置趣味性較強的生活化游戲——“扔沙包學習簡單的數字”,主要過程分為兩步。
第一步:以生活中幼兒常玩的“轉盤”為基本素材,教師可引導幼兒用折紙方式制作數字圓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宜配合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數字圓盤,制作過程中有些幼兒肯定自己完成不了,需要他人的幫助,這就推動幼兒相互交流協作,從而有效推動折紙活動進程。
第二步:教師帶領幼兒按照游戲規則玩游戲。“扔沙包”游戲本身的規則非常簡單,兩人互相扔沙包,扔中對方得一分,但是和幼兒折紙活動相結合,就必須對規則進行改造,例如:兩人一組,一人守護數字圓盤一人扔沙包,扔中數字圓盤上的數字得一分,否則對方得一分,游戲進行三次,最后以統計得分決出勝者,勝者可以作為“折紙小分隊”的小隊長,帶領其他幼兒完成教師交代的折紙任務。讓在此規則的指導下,幼兒即能通過“扔沙包”游戲體味快樂,又能在游戲中獲得活動獎勵,從而激發折紙興趣。
創設游戲環境本身就能將折紙活動與游戲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克服了傳統折紙活動枯燥無趣的問題。在幼兒園折紙活動中,教師只有確定幼兒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真實意愿并挖掘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才能讓游戲環境變得更加科學合理,才能有效促進折紙活動同幼兒游戲教學的有機結合。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個人建議,希望各位教師能基本本文的分析繼續探究激發小班幼兒折紙興趣的策略,從而構建更加合理高效的折紙活動環境。
(作者單位:蕭山區戴村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