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玲
新課改的背景下許多科目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根據多年高中歷史教學的經驗得出我們需要轉變歷史學科的教學核心目標,同時需要我們朝著更加規范化的課堂邁進,找到更適合現代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我們還需要通過研究歷史學科教學的權重來進一步確認以后歷史學科的教學模型。高中歷史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身的三觀。基于此,新課改的推行帶來的變化考慮到多方面,學生和教師要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的課程要求和教學方法。本篇文章旨在通過對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與傳統高中歷史教學方式進行結合,研究和探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目標及其教學權重。
高中歷史教學新課改的推行對我們現行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傳統教育留下來的知識體系需要與現在的教學要求進行重新組合,讓教師和學生以新課改課程要求和素質教育為向導,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關鍵點,選擇更加靈活的教學手段進行課堂上的創新。高中歷史的教學目標是要立足于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在幫助學生順利通過高考的同時提供新穎的教學課堂。高中歷史教學的核心要求是讓學生在進行歷史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歷史學科素養,教師改變固有的教學思維,以新課改精神為指導方針,認真研究歷史學科各部分的權重,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1從過去重視傳授歷史知識轉變為重視傳授學習知識的過程與方法
歷史教學的新課標改革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將歷史事件的過程和歷史思維方法作為目標提出來,這樣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也能培養自身的總結能力,學習歷史發展過程和歷史人物發展史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在學生對歷史的基礎理解上加以深化,讓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加真實更加有深度的歷史知識,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要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歷史知識,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傳授如何學習知識,在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2課程內容向強專題、重典型和多樣性轉變
在新課程改革下學生課本上的側重點也有所改變,修整過后的教材以專題的形式將歷史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目前將重要的歷史整體分為了三個必修板塊,分別是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思想文化這三個必修,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又將一些不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編為了六個選修板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也給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提供了素材。新課標改革將歷史課程內容朝著專題性發展,給出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建立了學習的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培養歷史觀,打造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1.3教學方法更注重師生互動,形式多樣
新課改的要求是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過程中需要給學生自我思考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不能局限于教師的思路,講究的是發散思維,同時,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講授必修的部分,但是教師還需要利用現有的資源,有條件的班級可以開展興趣小組,發揮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教師提供一個課題,學生課下查閱書籍或者有關史料視頻,學生參與度增加,學習的興趣也就得到了提高。教師觀看學生的課件時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
2.1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領會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的主要要求是教師轉變傳統思維,課堂授課的過程中需要有兩大主體——教師、學生;這樣的新理念需要教師要積極適應課堂變化,在教課的過程中逐漸接受雙主體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需要從教育組織者做起,傳統單一的講授模式已經不能順應時代的變化,我們需要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中需要學習當代的新鮮的知識點,及時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與學生增加聯系,給學生在學校的生活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將高中教育由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學生在課堂的中心地位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出更優秀的新時代青年。
2.2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要求教師要重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體系
歷史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構是在課本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擴展知識,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歷史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點,高中歷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積累知識的過程,以教材為依托和平臺進行整合優化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加有意義的知識,必要的時候可以創辦歷史專題課進行知識點的整合,形成更加系統的教學內容體系。新課改教學目標需要教師結合高中教學的特點,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素質教育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應試教育,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將教學目標進行優化,提高目標的可行性。高中歷史教學目標需要有可以讓學生進行思維拓展的子目標,為社會提供復合型人才。在高中歷史的教學內容上需要教師在講授必修課程的時候最大程度的往外延伸,為學生提供更加新穎的歷史研究內容,更多地充實歷史課堂內容,不能讓課堂變得枯燥。
2.3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應注重學生歷史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高中歷史教學的改革不僅是在課堂主體方面,還表現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是在全方面培養學生,在學生閱讀、理解問題上進行教育。關于歷史學科的教學需要學生在課下閱讀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書籍,在閱讀新的知識的時候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技巧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課程上教師可以找一些容易吸引學生的歷史材料題引導學生收集史料自主解決,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課堂上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講授重點知識時提醒學生進行標記,提高學生日后復習的效率,也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加教材的記憶。
2.4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高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大都已經養成,在這個階段的學生一般創造性的思維比較發達,教師需要抓住并且放大這個優點,不能被傳統課堂模式所束縛,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努力培養好奇的心態,培養學生對知識點的思維創新。時代的變化使得高中生對外界的聯系增多,這類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比較強,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對歷史事件有獨立的觀點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歷史。互聯網發達的時代教師可以利用教師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通過很多視頻解析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歷史的魅力,比如一些壁畫、青銅器、瓷器等等都可以展現出歷史的輝煌,啟迪學生的思維。
在學習鴉片戰爭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林則徐》相關視頻,帶領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近代中國落后的原因和各個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等等,同時可以讓學生在教材中尋找有關的解析,與課本內容有效結合。
2.5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在新課改之后有了許多的教育資源,將這些資源充分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去,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歷史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既緊密又疏遠,歷史課堂的教學需要教師把握學生的心理,否則歷史課堂就會是枯燥無味的。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實施了新媒體教學,教師應該及時運用好這一資源,將歷史包含的枯燥無味的知識點轉化為視頻、相片等生動的表現方式。我們歷史學科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銘記歷史還要讓培養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歷史學科教學體系在高中的教學內容上是比較復雜的,所以新課標核心素養權重確定的方法選定過程需要運用科學的辦法進行運算。高中歷史教學作為一門重要的科目需要教師進行教材的權重分析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方法。教材的權重分析在我們所知道的方法中主要有以下三種:熵值法、德爾菲法及層次分析法。在這三種分析方法中本篇文章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介紹。根據層次分析法進行分析主要將歷史教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在這五個基礎上進行分析,首先要明確歷史教學的總體目標和這五個部分之間的聯系重要程度,據此將這五個部分進行劃分層次,建立教學側重點的模型。根據眾多教育學專家對歷史教學發展趨勢的分析進行分層次打分,這樣的打分但是不排除每個專家研究領域不同造成結果的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加入群組層次分析法,這樣再次進行打分,雙重標準減少結果的主觀性因素。根據筆者收集到的材料和數據,新課改下歷史課程內容權重的排序為唯物史觀權重最高、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權重相當并位居第二、時空解釋權重第三、史料實證權重最低。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目標與傳統教學相比有了本質上的區別,教師需要緊跟新課改的腳步,快速適應課程新變化,同時明確新課標歷史學科內容的權重比例,要有目標有側重的進行教學。學生課堂地位的上升不僅僅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教師與學生應該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學生的成績進步,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學科的目標教學不容忽視,教師教學有所側重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海市靈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