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夢鍵 童沁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知識的殿堂,它不僅是培養人才和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傳承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的物質載體,其物理空間更是圖書館資源建設和提供服務的保障和依托。OAO 背景下,面對日益增長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信息的獲取途徑,高校讀書館需要對空間進行合理的統籌與規劃,需要不斷的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將OAO與高校圖書館相結合可以實現線上線下資源互通、信息互聯,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為學生們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OAO 背景下,高校學生更加趨向于在教室與宿舍之外的第三空間進行學習討論,這種學習模式需要具有強大的數字化系統空間作為支撐。構建靈活、多元、數字化的學習環境空間,成為當下高校圖書館更新與再生設計的主流。
1.1 研究目的
在 互聯網APP、微信的技術不斷成熟以及大面積普及應用的條件下,圖書館可以利用最新的網絡工具,將讀者易于接受的 OAO 模式和傳統的圖書館線下服務結合起來,通過移動客戶端、微信、QQ、APP 等多種途徑解決學生預定座位、借書還書、線上復習等多元化的使用功能需求;利用空間設計技巧以及各種新材料新設計的應用,打破之前高校傳統圖書館刻板、功能單一的室內空間模式,增加電腦數字平臺、電源、網線、耳機孔、計時器等多樣式輔助設備。通過 OAO 智能管理模式實現 “館員服務”與“師生自助服務”雙軌并行,大大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及加大讀者的使用主體性與舒適性
1.2 研究意義
基于 OAO 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與信息技術緊密聯系,其內在的空間的劃分與使用功能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閱讀觀念和閱讀模式的改變,使讀者對于高校圖書館的空間要求不斷提高。旨在創造一個具有交流、連續、開放、人文、生態的室內外圖書館空間,結合 OAO 智能管理模式,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立體式空間系統,讓高校圖書館在信息時代下能夠更加貼切的為讀者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
2.1 空間智能化植入分析
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 許多高校圖書館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服務建設中??臻g智能化植入必然需要大量的新型智能電子終端預留足夠的使用空間完成智能終端布置??臻g智能化分別體現在身份智能識別、線下使用終端、電子搜索查詢以及閱讀設備升級等方面,并通過 OAO 模式實現線上服務與線下使用的有效融合。
在OAO 背景下,大數據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高校圖書館每天產生的數據量非常巨大,有效地利用好這些數據將會使圖書館室內外空間得到系統的優化。通過智能設備統計學生到圖書館學習的數量和不同流線不同空間不同時間段分布情況,切實了解到學生的內在需求,對空間進行不斷的改良優化,針對特殊情況做出適宜的調整方案,使空間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2.2 服務模式創新與優化對空間結構的影響
在OAO 背景下,數字化時代的蓬勃發展,服務方式由單一的館員服務向館員服務與讀者自助服務相結合的雙軌模式的轉變,促使圖書館對空間進行重新排列。圖書館要增加閱讀空間,改善閱讀環境,擴展服務功能,培養高素質管理人員,強調以讀者為主體,開放式管理,取消單獨空間的館員服務,加強空間的連通性,使用戶在圖書館中實現最大化自主體驗感。
電子載體形態的出現,大大沖擊了原有的紙質書籍,它不僅在之前具備存儲 “字”與“圖片”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聲音”與“圖像”,還表現出了流動性、多樣性、可學性、參與性、互動性等全方位的特質。知識載體的變化使得紙質藏書面積壓縮,用戶使用面積擴大,更方便我們對原有空間進行重新規劃,為讀者提供溫馨舒適的閱讀活動空間、創新創造空間、交流合作空間與休閑空間。
但一部分讀者到圖書館內主要是找尋和閱讀紙質文獻,享受這種與書籍接觸的感受,因而紙質資源仍有其存在價值。圖書館應定期結合大數據對館藏利用情況進行調研分析,了解書籍借閱量和讀者借閱偏好,提高紙質圖書的利用率,從而將紙質圖書的使用空間發揮到最大化。
室內空間通過變化的布局、形態、尺度和環境燈構建內部空間秩序,不同的空間秩序會給讀者不一樣的空間情感和空間體驗。讀者希望在公共場合中都能夠有屬于個人或者集體的私密空間,開放空間中個人的私密性和領域性相對較弱,在選擇座位時也會考慮座位的獨立性。因此在設計時,要根據不同學習行為所需的環境差異,采用適當的設計手法劃分出具有私密感和領域感相對較強的獨立空間。
3.1 強調“以讀者為中心”原則
高校圖書館的空間再造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空間的設計既要滿足讀者目的性較強的行為活動,又要適應休閑閱讀、及時研討等具有一-定 主觀隨意性的行為發生。在設計學習空間時,關注人與人、人與空間、人與信息之間的關系,兼顧空間的整體性與多元性,注重高校人文精神,為讀者提供快捷高效、多元靈活的學習環境空間。
3.2 智能化、信息化原則
如今信息化、科技化逐漸引領整個社會乃至整個時代的發展,對社會的各方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教學模式的改變以及數字信息資源的增多,使得當今高校圖書館的學習空間設計需要應付這倆種變化。
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的智能化,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與建筑實體空間緊密結合實現的。數字技術和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使各種智能電子終端轉化為服務主體,讀者可以通過網絡獲取電子資源,增加了圖書館新維度。這種改變使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功能發生轉型和整體空間結構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空間組織、空間界面等方面。因此,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需要考慮到信息技術對其產生的影響,并通過合理的空間設計來引導各類積極行為的發生,才能使高校圖書館的功能與空間更好的適應時代的變化。
3.3 注重人文精神原則
圖書館是高校主要建筑之-,是展示學校學術水平、凸顯校園歷史和文化的重要標志,也是- -所高校區別與其他高校的獨特表征,其空間特征和場所精神需結合學校自身的歷史傳統,彰顯高校文化獨特的風格和氣質,有助于讀者在空間中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3.4 人性化設計原則
在圖書館建設中,要以人性化的服務與創新的管理模式從多個方面實現無障礙的圖書館設計工作,設計無障礙圖書館可以滿足特殊讀者的閱讀需求。
在時代的推進下,僅僅停留在實用層面的空間已無法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讀者比較注重圖書館的文化氛圍,具有文化沉淀氣息的空間更受讀者的青睞。由此,當今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還需要考慮不同人群對個性化的追求,注重讀者的內心感受,打造符合讀者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學習環境空間。
3.5 營造良好的物理空間環境
光照是人在觀察事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中間媒介,是對空間環境進行認知、感知的必要前提條件。同時,光不僅從視覺層面影響讀者的感知力,還可通過環境氛圍營造影響讀者的情緒,例如,在光線比較明亮的環境下讀者會處于較興奮的狀態,能對于環境做出更多反應:在光線比較陰暗的環境中則會讓人產生消極情緒。因此,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設計應重視室內光環境的營造,讓光線明暗適合讀者的行為狀態。
色彩是人對環境認知中- -項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建筑空間中,色彩不僅能起到劃分空間、引導人流的作用,還能打破空間的單調乏味性。色彩以各種形式、材料作為載體隨時隨地地出現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影響著人們的認知活
基金項目:重慶郵電大學“課程思政”試點課程建設項目空間、結構、形式,項目號:XFZS1917;重慶郵電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XJG1729。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