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勇進
前言:何為語文?語,言者也;文,字者也。語文的直接釋義就是語言和文字。華夏文明之所以能長時間屹立于世界頂端,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密不可分。傳統文化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教師可以根據古詩文的特點和規律來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和學習習慣,立足于“語用”點,重新認識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價值。當然,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積極學習和積累前輩優秀的教育經驗,以達到不斷促進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優化改革的目的。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這里的“語文實踐”指的就是語言文字的運用。那么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文教學又該如何立足于“語用”點,挖掘出古詩文獨特的言語表達形式,以體現古文類文本的“語用”功能呢?中國的古詩文一般語言凝練、內涵豐富,具有含蓄性、跳躍性等特點。教師在解讀時,對于詩詞的用韻、用律和用詞,詩中的意象、意境和空白,都應有一定的關注。實際上,就古詩教學而言,教材在編排時對其言語形式的目標指向并不明晰,這就需要教師在解讀古詩文時,對其“語用”目標有一定的關注,設計有效的語言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本文筆者主要從小古文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立足“語用”點,教好小古文的教學策略這兩個方面對如何立足“語用”點,教好小學古文闡述自己的觀點,希望能幫助到廣大小學語文教育者。
1.1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唐詩宋詞元曲,都有著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悠悠的歲月長河中經過篩選、滌蕩,流傳至今的古詩文,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古詩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凝聚著古人的智慧。一首好詩,就像一盞醇厚的香茗,初嘗略苦,晦澀難懂,但細細品味之后便發現原來香氣十足,讓人回味無窮。在閱讀經典的同時,也要適當地引導學生學會鑒賞,以達到感悟古詩文內涵的目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不僅能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傳承和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1.2學習古詩文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語文核心素養”這個詞越來越多的被語文教育者所提到。那么,何為語文核心素養?筆者認為語文核心素養是一種多元性質的,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涵蓋語文知識積累、語言建構、思維發展、審美鑒賞等多方面要素的綜合能力。語文核心素養并不是簡單的聽說讀寫,或者是機械的背誦詩文詞句。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育者應始終銘記葉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教”。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生應該學習語文,更應該知道如何學習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并引導學生去體會古詩文中的深刻內涵和表達手法,那么學習到的東西一定比通過問老師或者問同學更加深刻。這樣也更加有利于學生對于學習語文自信心的建立,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有著重要意義。
1.3傳統古詩文教育有助于開創中國特色的語文教育之路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開創一條中國特色的語文教育之路。然而由于教育觀念尚未完全轉變和教學方式不當等限制,“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時有出現。原因雖多,但與炎黃子孫身上文化傳承感的缺失有著密切聯系。我國的語文教育發展之路,是結合哲學、歷史、國學等傳統文化的綜合演變之路。而現代化的傳統古詩文教育,既是對集“經、史、子、集”為一體的國學經典的發掘,同時也是對對華夏文明的傳承和發揚。
2.1選擇適當的古詩文內容進行誦讀
課堂是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主陣地,教師應在課堂上滲透適當的誦讀內容,對教學形式采取適當調整,并指導學生先熟讀,再進行有節奏,有感情的誦讀。立足“語用”角度,讓學生去感受、去學習古人對于語言的運用和表達。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適當的古詩文誦讀實踐活動必不可少,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朗誦技巧,增進學生對古詩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在誦讀中感悟古詩文的語言魅力。當然,學生并不是對所有的古詩文都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取舍。如果選取晦澀難懂的古詩文來誦讀,不僅大大增加誦讀難度,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而且也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倦。所以,教師應該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學習情況等因素來選取內容不過于晦澀,韻律感強,篇幅不長的古詩文進行誦讀。對于小學生來講,《三字經》《朱子家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在誦讀時,教師可以利用背景音樂渲染誦讀氣氛,悠揚的古琴,喑啞的二胡都適合用做配樂朗誦的聲音。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融入感情,感受詩詞中的“語用”點,進行積極地學習、健康地消化,使之轉化為自身語文關鍵能力能力的一部分。
2.2在誦讀的基礎上背誦
少年時期的孩子都有著極強的記憶傾向——而且是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的。比如,很多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后仍對童年所記憶的一些爛大街的音樂記憶猶新,或者是對一些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倒背如流。這是因為十歲出頭的兒童將達到一生中記憶力的頂峰,并且很容易記住所關注的事物。在心靈純凈的童年時期記誦的古詩文,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長大以后在學習、工作、待人接物中能自然地運用出來。所以,若是能在這一時期讓學生受到古詩文的熏陶,誦讀并記憶一些經典的古詩文,說是受益終身并不為過。因為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陶冶個人情操,甚至還能影響個人的性格和人生理想的形成。從“語用”的角度來看,背誦一些經典的古詩文,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來說有著極大的幫助。
2.3指導學生進行簡單的鑒賞
在以往的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大多沒有進行有效的引導鑒賞,學生在學習時通常是機械性記憶,其對于學生語文關鍵能力提升的效果微乎其微。筆者認為,新課標改革形勢下的小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古詩文鑒賞能力。鑒賞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教師應將古詩文所涉及到的鑒賞點進行詳解分析,同時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將古詩文的魅力深深根植于學生的心中。比如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所營造出的優美意境、感悟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咀嚼古詩詞中的“語用”點,使學生知其幾何更能知其為何。從“語用”的角度來看,學生具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就可以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積累更多的經典傳統文化,學語文也就成了學習一門藝術。教師教學生,教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更是在傳授能力。而擁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對于學生的語言建構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古詩文作為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小學語文教育領域具有重要地位,有著推進小學語文教育向著有中國傳統色彩的特色語文理念方向發展的作用。語文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小學生正處于樹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語文教育對小學生“三觀”的形成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重視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文教學,立足于“語用”點,鼓勵并引導學生對優秀經典古詩文中的語言運用技巧進行學習。此外,傳統文化在現代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運用有一定的途徑,有助于推動華夏文明的傳承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廣泛應用。綜上所述,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立足“語用”點,挖掘古詩文的育人價值,切切實實地教好小古文。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新橋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