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采用導入式教學方法,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升數學課堂的效率。文章簡單敘述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重點闡述了導入式教學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導入式教學? 效率?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6-0076-02
前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對事物的認知主要還是感性認知,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要想提升數學課堂效率,就要在數學課堂開始時用趣味性的內容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愿意跟隨教師一起進入數學知識的學習探究,這就是導入式教學。要想高效地展開導入式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采取不同的導入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對學生展開高效教學。
一、小學數學導入式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采取導入式教學的方法是學生上好這堂課的第一個環節,直接關系到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首先,在新課程教學標準不斷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讓學生自主進行數學知識探究學習。如果教師在導入教學環節,就能夠抓住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那么學生就會在課堂上主動地進行學習知識的思考探究。結合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而不是被動地在教師的強迫之下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只有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究,學生的學習效果才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其次,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在長時間的積累過程中,不斷地建立知識之間的結構體系,教師通過導入教學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系統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說導入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認識,以及對于新舊知識之間的一個聯系。最后,教師在課堂上恰當地采取游戲導入或者是通過為學生講故事的方法,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的時候就會變得簡單,而且學生也樂于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結合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點為學生創造恰當的導入學習方式,讓學生樂于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
二、小學數學導入式教學的策略
1.游戲化導入,活躍課堂氣氛
游戲導入法,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課堂開始時,組織學生做一個小游戲,并且把將要學的數學知識通過游戲來展現。數學知識不像語文課文,有故事有情節,內容豐富多彩,數學知識是由數字和公式等枯燥無味的元素構成,數學的學習相對來說是比較無趣的,所以在數學課堂的氛圍是嚴肅和呆板的。因此教師在講解前組織大家做一個小游戲,讓學生都參與進來,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在開展小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讓班級中的所有同學都參與進來,更好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相關內容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除法計算時,可以找15個學生來做一個自由組隊的游戲,15個學生分成三組,要做到每個組人數一樣,讓學生自由組隊,剩下的學生可以幫忙數數,并調整人數,學生們通過組隊的形式知道并能理解簡易的除法運算,15人平均分成三等分,每個等分就是5個人。通過讓學生做游戲,使數學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幫助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知識。
2.復習法導入,系統掌握知識
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學生所學習的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幫助學生復習與學習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進而引入新的課程。這是教學中常見的數學導入方法。采取這種導入方法,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實現對于舊知識的復習,幫助學生加強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系統地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因此,結合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復習導入,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計算題的掌握,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引入一步計算的應用題讓學生進行解答,然后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將兩步應用題組成一道題讓學生進行完成練習,這樣既能夠鞏固學生已經學習過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過渡到新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也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了有效的鋪墊,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也能夠得到明顯的提高。
3.演示法導入,快速理解知識
演示導入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在對學生開始講課之前,讓學生完成與本課相關的學習內容演示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入方法。采取這種導入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學生不僅對于新學習的知識有更加直觀的認識,而且對于過去學習的知識也能夠進行很好的復習,能夠起到非常好的過渡作用。演示導入教學的方法,優點在于教師不用為學生制作教具,也不用制作課件,就能夠讓學生把抽象的數學名詞和知識點簡單演示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學習的數學知識,采取演示導入教學,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演示的過程不能太復雜,同時也不能占用學生課堂上過多的教學時間,否則會產生本末倒置的教學現狀。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相遇問題”時,可以讓兩名學生通過在講臺上演示,相向而行或者是同向而行的情況,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名詞。學生在觀看同學演示的過程中,能夠明確路程、時間和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此類應用題的解決,提高學生完成數學知識學習的效果。
4.故事導入法,激發學生興趣
故事導入法是指教師在課堂通過講一個故事來引出本課堂即將要講解的內容,在講故事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把數學知識點通過故事表達出來。小學生都喜歡聽有趣的故事,所以講故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以把相關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具體的故事情境中,故事中的主人公在玩耍游戲或者是購物的過程中產生了問題,需要班級中聰明的同學們幫助解決問題,激發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例如在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在課堂開始時,給同學們講小豬佩奇的故事,有一天佩奇、喬治、蘇溪、丹尼四個好朋友在游樂場玩,這時佩德羅、瑞貝卡和理查德來了,然后蘇溪的媽媽來接蘇溪回家去了,請問最后有幾個小朋友在操場上玩呢?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小朋友基本都看過,把其中的一個故事情節拿到課堂來講,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刺激他們對故事中問題的思考,在同學說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師可以從這個故事過渡到10以內的加減法的運算。
5.圖片導入法,使數學學習簡單
圖片導入法就是在課堂開始,先讓學生觀察直觀的圖片,現在的小學數學教材,加入了大量的插圖,圖文并茂是現在小學數學課本的一大特色,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這些插圖進行數學教學。小學生的認知還是以具象為主,所以圖片的導入使得抽象的數學變得直觀易懂,能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此外圖片還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所以不但能增加數學趣味性,也大大降低了數學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認識圖形時,教師就可以從課本上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圖片開始,通過這些圖片來認識圖形,這樣直觀形象,通過對圖片的觀察,讓學生對這些圖形有基本的印象和概念,從而講解圖形的邊和長,再講各種圖形的面積和周長的計算,一步一步不斷地深化。讓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這個章節,從具象的圖片開始,到面積和周長的計算,由易入難,掌握圖形的知識。這樣的學習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6.信息化導入,使數學學習充滿樂趣
信息化導入是目前導入式教學運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現在大部分的學校都實現了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這一教育資源進行數學教學。信息化的導入就是教師將課件做成PPT,在課堂上借助PPT來進行內容講解。其最大的優點就在于把數學知識通過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來展現給學生,讓數學不再抽象、不再枯燥。使數學學習也能內容豐富,聲像俱全,充滿樂趣。教師還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視頻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導入教學,讓學生通過動態的演示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時,在正式講課之前,用動態圖來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三條邊是不能動的,而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是不停地動。這一演示直觀地展示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的不穩定性。教師從兩個動態圖開始,講解三角形和四邊形的性質和特點,就順利了許多,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就簡單了許多。
7.用學具導入,直觀形象的展示知識
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展開課堂教學,不再是簡單的教師對學生灌輸式教學的方式,而是更加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數學是一門鍛煉抽象思維的課程,經常會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學生如果思維不夠敏捷就很難跟上教師的思路,這個時候采取學具為學生進行知識的展示,能夠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氛圍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因此,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習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在課前準備相關的學具,然后在課堂上進行直觀的展示,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明顯的提高。例如:教師在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學認識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首先在課前為學生制作各種類型的三角形,這樣學生就能夠通過直觀的展示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就是三角形。這一部分知識點的重點在于三角形的三條邊要首尾相連接在一塊兒,只有這樣才能夠被稱為三角形。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學生也能夠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相關知識。
8.設疑化導入,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知識儲備相對豐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設置疑問導入教學內容,這樣能夠為學生創新性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實際的導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學習內容的思考研究,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思考解決相關的問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際教學內容之前,需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相關信息,通過多種多樣的提問來確保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高。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學“2/5倍數的特征”時,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相關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思考學習內容,2和5的倍數都包含哪些?請你在百數表中標出它們,同時,根據已經找到的數字,找一找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具有什么樣的特征。教師在對學生布置完問題之后,要組織學生進行思考交流,給學生引導思考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樣一來,才能夠確保學生通過主動的思考學習,加深自己對于學習知識的印象,同時還能夠提高數學知識學習的效率。
結語
小學數學導入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下探索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導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對數學的興趣,精彩的導入是實現高效率數學課堂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積累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展開導入式教學,讓學生在剛剛開始學習數學知識之前就能夠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建設.課堂導入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南北橋,2019(14):142.
[2]謝曉霞.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入方式的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9(7):100.
作者簡介:
周平年,男,漢族,1962年生,甘肅武威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班主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