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月 趙麗美 宋作梅
三大構成課程涉及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及立體構成三門課程。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不針對學科授課、課程講授各自為政、教學模式陳舊等弊端,而混合式的教學有助于讓學生能夠更清楚的了解課程。混合式教學是基于當前時代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本文對混合式教學進行了簡單介紹,對當前三大構成課程開展的現狀進行了總結,并對如何利用混合式教學來開展三大構成課程進行了探索,旨在為相關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混合式教學,即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老師積極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按照由淺到深的規律引導學生們進行深度學習。混合式教學是當下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根據網絡技術與平臺發展應運而生的產物。通過混合式教學,我們可以有效打破傳統課堂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并且能夠通過線上教學進一步拉近老師與學生們之間的距離。學生們學習的時間更加自由,老師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拓展資源。
“三大構成”課程在新時期引起了老師和學生們的高度重視。“三大構成”課程包括色彩構成、平面構成與立體構成,分別從平面、色彩、立體等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創造能力、審美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等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快速的向設計思維轉變。三大構成課程最早源自于20世紀初的包豪斯學院的“構成設計”,之后通過日本相關學者的推廣與傳播,使得目前國內外的各個藝術設計專業都開設有“三大構成”課程,但在名稱上與國內的稱謂不同,如日本的構成課一般叫“造型基礎”或“造型設計”,其內容上與國內的“三大構成”一致。
國外藝術類三大構成課的設置具有一定的嚴謹性與科學性,不同專業的構成課程側重不同,針對性強,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制定具體的教學大綱與目標,能將構成設計很好的融入到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中。
國內層面來看,隨著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在不斷變化,但是三大構成課程卻依然延續過去較保守的分盤教學教學模式,出現了較多問題,如分別進行平面構成課、色彩構成課和立體構成課的教學,更多注重課程自身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交叉交流少,教學手段單一、教學目的不明確、不同專業的課程內容一致、學生的課堂互動性差等,如此種種暴露出很多弊端。
基于以上問題,很多高校進行了相關的研究進行教學改革,提出了諸如游戲化教學模式、應用型導向的教學模式等,進行相應的改革,將單一的講解轉變為混合式的教學,在講課、輔導、講評等的過程中,利用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打造教學金課,為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3.1 線下教學
線下教學是我國目前教學中采用較為普遍的模式,對于拉近老師與學生們之間的距離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線下教學主要是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積極研讀教材,設計教學大綱,采取多種色彩構成或立體構成的線下教學方法:項目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翻轉課堂等,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以參與式教學為例,在平面構成課程“面構成”章節的講解內容中,教學內容涉及面的定義、種類、性格特點、視錯、圖底互換等。在面的種類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通過展示不同的案例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不同種類的面,并分組討論并總結中面的性格特點,以達到讓學生在摸索中成長的目的;圖底互換部分通過剖析具體的經典案例,讓學生掌握圖與地的相關知識,之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分組討論圖底互換的種類,并參與圖底互換設計練習,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能有效地提高學習質量。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一定的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提前了解相關的教學知識點,有效節省課堂教學時間。例如某些章節,學生可以通過與小組成員進行溝通交流,對每一個人進行任務安排,部分同學可以查找背景資料,部分同學可以查找案例,還有同學可以通過制作PPT課件讓全組的成果能夠更加直觀展現出來。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以后,小組長需要安排代表在課堂內進行分享,為老師和同學介紹自己小組的課前學習成果。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及其他學生可以做一定的記錄,對于講解人的優勢與不足之處進行相應的記錄,在展示人結束講解之后先由講解人介紹自己的大致思路,其他學生可以進行知識補充,并且給出對該位學生的意見。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有充分展現自己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活躍整個課堂的氛圍,提高學生們進行評價的能力。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三大構成課程的理論知識。
線下教學為學生們展示自我、提高應用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平臺,通過線下教學,學生們能夠積極在課堂上與老師、學生進行相應討論,老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們的建議和想法,對于當下的教學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2 線上教學
對于線上教學來說,教師應該要積極地利用當前的網絡平臺,目前已有的APP包括雨課堂、云班課、學習通及其他線上平臺等,都能夠有效促進線上教學。老師通過對教材的了解,練習線上教學能夠使得學生通過教師所錄制的視頻來加強自己對于三大構成理論知識的了解。
在線上教學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對整個課程要有一個清晰的理解,規劃好自己的教學目的,保持良好的狀態錄制視頻,并且對于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與能力要有所了解。老師要求學生對教材進行一定的學習,利用預習任務、課后作業先對要學習的內容進行了解。積極的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來進行自主學習,提前了解學習的要點,對于不懂的地方做好相應筆記。通過自己在線上的講解,幫助更多的學生能夠提前預習好三大構成理論知識。
參與線上教學時,則可以利用討論、小測驗、教師視頻演示等等方法加深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老師通過相應的演示,借助教學工具,積極組織學生們與組員之間對視頻上的內容進行討論,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可以通過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論證,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來展現自己的應用能力。同時,老師在一段內容講解結束以后需要留下問題供學生們討論與思考,激發學生們的思考和課堂參與積極性,進而使得三大構成課程能夠真正的為學生的創造思維和藝術性提升發揮實際作用。
線上教學結束后,利用在線測試題目通過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批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和周末的時間不斷的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完成本課的訓練,繼而幫助老師檢驗教學成果。利用線上教學的方式,老師可以錄制一些深入講解的理論視頻,供學生在課后進行觀摩學習,幫助學生打好三大構成課程的理論基礎,一方面也能夠用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反復的復習練習,讓學生能夠在課外有更多的學習機會,進而不需要局限于課堂上的有限時間,讓學生能夠在課外利用慕課上的視頻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當前三大構成課程的教學應該要積極地利用混合式教學來開展,使得課堂氛圍能夠更加活躍,學生也能有更多的途徑來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符合當前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本文系藝術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新課改背景下“三大構成”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編號:2018GJJG678。
(作者單位:河北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