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喬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及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也面臨科技的顛覆,在這一背景下,圍繞著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情況展開調研,從國內各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建設、企業及畢業生對課程體系的評價等方面了解我國金融專業存在的問題,希望本次調研結果能夠對國內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完善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一、調研情況概括
為完善高職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同時也為國內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完善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開展了本次調研活動。主要對金融企業、高職金融專業畢業生以及全國范圍內開設金融類專業的高職院校就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進行了全面調查。
二、調研對象及范圍
本次調研對象與范圍為全國范圍內開設金融相關專業的27所高職院校(其中重點為前五所金融專業標桿性高職院校)、金融企業以及往屆畢業生,了解高職院校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情況,和金融企業、往屆畢業生對課程設置的評價,幫助高職類院校在新的形式背景下優化金融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調研名單: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廣州番禺職業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重慶財經職業學院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經貿職業學院、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現代職業學院、重慶電子職業學院、江蘇財會職業學院、遵義職業技術學院、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貴州農業職業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黎明職業大學、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理工職業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黎明職業大學、重慶工程職院技術學院、四川財經職業學院、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金融企業調研名單:平安普惠重慶分公司、重慶飯司特餐飲文化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川支公司、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川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民生銀行璧山小微支行、中國銀行重慶分行、長沙惠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恒昌惠誠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行、恒豐銀行重慶分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巴南支行、五礦證券有限公司重慶中山三路證券營業部、中國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畢業生課程體系調研主要采取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開展,總共有56名學生參與了調研,調研名單由于人數過多,這里不再一一列出。
三、調研方法
調研主要采用了調查問卷,網絡資料,學校網站等多種方法開展,致力于通過調研找到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關鍵點。
四、調研內容
(一)高職院校金融相關專業開設情況
27所高職院校在金融類相關專業的開設上,主要涉及的專業類型有:金融管理、農村金融、金融保險、互聯網金融、國際金融、投資與理財、會計等。其中有18所院校均開設了金融管理專業,2所院校開設了農村金融專業、2所院校開設了互聯網金融專業、2所院校開設了投資與理財專業、1所院校開設了金融保險專業,1所院校開設了國際金融專業、1所院校開設了會計專業。
(二)專業課程設置情況
金融專業課程設置情況調研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了解27所目標調研高職院校目前的專業課程設置情況,二是根據往屆畢業生對金融課程的評價來了解課程滿足學生工作需求的能力。
高職院校對金融專業課程開設情況及其重要性排名(由高到低,主要列示前10名課程):金融基礎、證券投資實務、金融營銷實務、個人理財、保險理論與實務、互聯網金融、金融操作技能、金融法規與案例、金融認知實訓、銀行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
畢業生對金融專業課程開設置及其重要性排名(由高到低,主要列示前10名課程):銀行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個人理財、金融營銷實務、金融操作技能、金融職場形象設計與禮儀實訓、金融法規與案例、證券投資實務、商業銀行網點管理沙盤實訓、金融認知實訓、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
(三)專業核心課程調研內容
1.標桿性高職院校專業核心課程設置情況
由于調研條件和調研資源所限,本次專業核心課程設置調研主要針對金融專業建設上比較有代表性的5所全國標桿性高職院校。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金融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銀行會計實務、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金融服務禮儀、金融服務營銷、個人理財。
廣州番禺職業學院金融管理專業核心課程:銀行信貸實務、證券投資實務、保險實務、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個人理財業務、公司理財、互聯網金融、教學企業項目(客戶理財)、教學企業項目(金融數據處理)。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金融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區塊鏈金融、Python程序設計、人工智能及金融應用、金融數據分析與挖掘、金融科技實戰案例、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實務、證券投資分析與實踐、銀行業務與會計、金融投資工具、互聯網金融、理財規劃實務、經濟法、綜合業務實訓。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農村金融專業核心課程:貨幣銀行學、基礎會計、農村金融學、銀行會計、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個人理財、農業保險、小額信貸實務。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金融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銀行會計、金融營銷實務、證券投資實務、保險實務、個人理財實務、商業銀行綜合業務實訓、證券模擬交易實訓、金融禮儀實訓。
2.金融企業對金融專業核心課程設置的評價情況
金融企業對金融專業核心課程設置的重要性排名(由高到低):金融營銷實務、個人理財、互聯網金融、金融風險管理、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保險理論與實務、銀行會計實務、證券投資基金、小額信貸實務、證券投資實務、商業銀行業務經營與管理、國際金融。
(四)金融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研
1.高職院校認為金融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排名(由高到低):
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學生缺乏財務分析能力、實訓室條件有所欠缺、課程內容不實用或陳舊、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缺乏合適的教材、無法調動學生興趣等。
2.畢業生認為金融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排名(由高到低):
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無法調動學生興趣、課程內容不實用或陳舊、課堂上讓學生參與不夠、課堂考核方式不合理等。
(五)專業課程對接職業情況
1.27所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對接職業證書主要開設了以下課程:銀行法律法規與綜合業務、個人理財、金融風險管理、個人信貸、理財規劃師基礎知識、證券投資基金、金融基礎、經濟基礎與實務、證券法律法規、初級會計實務、期貨與期權、證券市場基礎、證券投資實務、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等。
2.在對接職業的金融技能需求方面,根據高職院校和金融企業的調研結果,對需要提升的職業技能進行排名如下:
高職院校認為需要提升的職業技能排名(由高到低):營銷能力、溝通能力、辦公軟件操作技能、職業道德與素養、理財能力、財務分析能力。
金融企業認為需要提升的職業技能排名(由高到低):營銷能力、溝通能力、服務意識、動手能力、專業知識、職業道德與素養。
四、調研結論
(一)調研院校專業課程設置情況總結
通過調研,發現各個院校的課程體系均是在滿足崗位要求分析的基礎上,強調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國內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大都偏向于開設培養學生金融基礎知識的課程,而有關于大數據挖掘、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課程幾乎尚未涉及,只有兩所金融類標桿性院校開設了相關課程。此外,調研結果還顯示,大部分院校仍存在實踐環節不夠、課程內容陳舊、實訓室條件欠缺等問題。
1.基礎課程領域
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主要包括《金融基礎》、《經濟學基礎》、《金融法規與案例》、《會計基礎》等課程,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金融學的基本原理和理論知識。
2.核心課程領域
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證券投資實務》、《保險理論與實務》、《個人理財》、《銀行會計實務》、《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小額信貸實務》、《金融營銷實務》,培養學生在銀行、證券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工作的業務技能。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互聯網金融》課程,讓學生了解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和精神。
其中,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還開設了《區塊鏈金融》、《Python程序設計》、《人工智能及金融應用》、《金融數據分析與挖掘》、《金融科技實戰案例》等核心課程。而另一所標桿性院校廣州番禺職業學院也開設了《金融數據處理》課程。
3.實踐課程領域
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開設的實踐課程主要包括《證券投資實訓》、《商業銀行網點管理沙盤實訓》、《金融操作技能》、《保險營銷實訓》、《金融認知實訓》,提高學生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實踐能力,讓學生熟悉網絡銀行和電子支付與結算的操作技能。但調研中大部分高校反映目前的實習和實踐環節仍然不夠,所以如何根據行業市場對人才能力的需求特點來進一步完善實踐課程的設置,與理論專業知識緊密相結合,應該作為課程體系建設中重要的一環。
4.職業資格考試相關課程開設情況總結
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在職業資格相關課程開設上,主要針對的是銀行、證券、保險、會計等4個就業方向。其中大部分調研院校開設的考證課程重點針對的是銀行和證券從業資格考試。
(二)金融企業對專業課程體系的評價情況總結
從調研數據分析,發現目前大部分畢業生就業的金融企業對于金融專業知識深度要求不高,更看重學生的營銷能力、溝通能力和職業素養等方面,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對于學生的溝通能力、服務意識等要求有所提高。在調研結果中,對《金融營銷實務》、《個人理財》、《互聯網金融》等課程評分較高,可以注意到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科技的深入應用,金融企業除了對學生營銷能力的看重,在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方面要求也有所提升。
(三)畢業生對專業課程體系的評價情況總結
畢業生在對課程設置進行評價時,對《銀行法律法規與綜合業務》、《個人理財》等銀行從業資格考試課程,《證券投資實務》等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課程,及《金融營銷實務》、《金融操作技能》等實踐類課程評分較高,可以看出畢業生在工作中一是對金融類職業資格證書仍有一定的需求,二是其更加看重金融課程對實踐能力的提升。此外,在課程教學調研結果中也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課程設置中實踐操作環節仍然不夠,存在課程內容不實用或陳舊問題。
五、對專業建設的建議
通過本次調研,了解到目前國內相關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情況,有利于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建議如下:
(一)優化課程體系結構與教學內容選擇
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必須依據人才培養的細化目標,并不斷優化每門課程的結構及教學內容的選擇。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模塊課程實現有機銜接,邏輯關聯,使課程間具有連貫性和遞進關系,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按先基礎后提高的原則進行安排。
(二)探索以促進就業為核心的實踐課程
金融專業的在實踐課程設置上,應該考慮金融行業市場對人才能力的需求特點。實訓課程的開發需要以技能培訓為基本點,使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能夠對金融行業的就業領域和就業技能需求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幫助其更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習。同時,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應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調整實訓課的深度,做到因材施教。
(三)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認證相一致的策略
金融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時,建立與崗位或專業核心能力相關的職業資格等級證書認證服務的課程,體現專業技能與證書的一致性,真正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課程設置與時俱進,對接行業發展方向
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應該考慮人才現實與未來的需求,設置與金融業發展前景相適應的課程。特別是我國近年來互聯網與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及與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使得傳統金融模式和所需解決的金融問題發生了本質改變。這也相應的促進金融領域的知識更新與理論拓展,及對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迫切需求。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也應與時俱進,對接行業發展方向。(作者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