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良學風是高校學習風貌和辦學質量的高度體現,也是積極導向和思想凝聚的潛在文化。依據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從思想引領、目標樹立、心理關注、榜樣示范、實踐引導入手,構建“五維并舉”學風體系,建立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家校聯動的學風建設協同機制,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共同促進班級學風、院系學風、學校學風的提升。
關鍵詞:學風建設;高職院校;五維并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眱灹紝W風是高校學習風貌的高度體現,學風的優劣影響學校人才培養水平的高低,影響學校辦學質量的好壞,也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未來的進步和發展。對學生而言,學風是積極導向和思想凝聚的潛在文化。
一、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現狀
基于高職院校生源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略為薄弱,加之生源結構復雜,基本方向為單招和統考。其自身專業課基礎和公共課基礎掌握程度不一,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學習動機缺失
學生由高中壓力式學習轉變為大學自律式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足、適應能力較差等問題。脫離高中教師、家長的嚴格監管以及學業壓力,79.23%的學生表示自身的學習態度不佳,無法集中精力認真聽講。76.35%的學生認為專業涉及課程內容與自己最初設想不同,對本專業缺乏認同,主要表現為對專業知識缺乏興趣,不想從事本行業。對專業就業前景迷茫的學生占81.32%,畢業從事何項工作,自身需要掌握何種知識,了解較為空洞、籠統,導致學習主觀能動性差。
(二)時間管理不當
時間是學習的重要資源,93.26%的學生表示自己大學的時間并未高效利用,同時有89.36%的學生認為自己對時間的統籌上未做規劃,導致大學生活在睡覺、游戲、外賣中度過。另外,調查發現對自己學習時間有掌控力度的學生中,認為自身學習方法存在一定問題的占79.56%,他們表示對于專業技能的學習時間占比較多,但成效一般。
(三)環境管理缺失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風建設的有利條件,學習場所的合適與否與學習效率的高低直接相關。在問卷中,81.23%的學生表示課外學習場所為宿舍,僅有36.56%的學生選擇自習室,23.65%的學生進入圖書館進行學習。
(四)自我效能感差
高職院校學生除被賦予“熱愛表現”“動手能力強”等積極特點,同時也具有“自律性差”“學習基礎薄弱”“綜合能力差”等負面定位。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3.47%的學生認為學習會改變自己生活現狀,68.94%的學生表示大學所學與自己的職業生涯關系不大,其結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均處于薄弱狀態。
二、 “五維并舉”學風體系構建
(一)思想引領,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學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客觀性,學校堅持以教師隊伍為抓手,專任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認識專業領域打好基礎,通過課堂的教授環節及時答疑解惑,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求知欲。以自身專業素養,贏得學生專業認同,培育學生專業素養。輔導員、班主任扮演好學生思想引領者角色,從日常學習、生活中不斷激勵學生、引導學生,逐步增強專業認同,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同時,學工部門成員善于提供學習問題座談、專業方向講座等學習機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學學科。
(二)實踐引導,深化學生課堂參與度
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學生掌握專業技能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必備的職業技能,還需要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職業交往能力以及不斷增強自身職業意識等。教師通過課堂實際操作、實際訓練優化學生動手能力的靈活性,鞏固學生專業知識的基礎性,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實踐引導脫離乏味的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學院以本院專業特色,制定每學年參觀計劃,將課堂延伸至教室外,乃至校園外,為學生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切身體會行業魅力。
(三)榜樣示范,探討多種高效學習法
朋輩互助,榜樣引領在高職院校育人成效顯而易見?;诟呗氃盒W生學習現狀等客觀事實,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尤為重要。除課堂、圖書館、自習室等場所外,學生日常交流對象的學習行為將帶動朋輩、宿舍、班級等的學習風氣。通過設置宿舍文化氛圍評比、宿舍學習成績評比、班級知識競賽等活動,抓好學生關注點,將適當壓力轉換為動力,激勵學生學會向朋輩學習。利用畢業校友分享會、高低年級交流會、學習標兵分享會等活動的開展,影響學生制定學習規劃,借鑒高效學習方法,提高自我要求。針對存在困難學科學生,形成宿舍幫扶小組、班級幫扶小組、高年紀對低年級幫扶小組等形式精準幫扶,通過榜樣示范,重樹信心,由易到難,逐步打破學科學習障礙。
(四)心理關注,減少學習過程心理化
高職院校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受同學、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環境因素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干擾,對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效率存在一定影響。學校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普及學生學習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識,筑牢心理成長防線;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團體輔導,正視自身情緒化、心理化等問題,緩解學習過程的心理壓力;通過針對專業迷茫等問題學生一對一輔導,樹立正確自我認知,不斷增強自身心理調適能力,做好定期回訪工作。
(五)目標樹立,提升就業創業專業化
高職院校學生進校之初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針對大一學生,在了解本專業就業導向以及對專業領域存有基本認同度的基礎上,職業意識和職業規劃的形成作為本階段重中之重。步入大二學年,學生應接觸更加專業和細致的《就業指導》課程,了解畢業流程、應聘流程、面試流程以及簡歷制作等與實際更為貼合的相關知識,做好就業心理準備,為自己學什么,怎樣學,為什么學習提供內在動力。除此之外,學校激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申報,鼓勵相關教師進行指導,通過創新創業校級、市級、國家級比賽以及創新創業交流會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在各領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三、 學風建設協同機制的實踐路徑
(一)線上,擴大學生關注面
高校網絡教育等平臺為當代大學生提供海量的學習資源?;诰W絡知識質量良莠不齊,鼓勵學生關注學校官網、學校公眾號、學院公眾號、班級QQ群等平臺發布專業相關信息,潛移默化中注入學習內容。同時,學院開展線上答疑解惑等輔助教學形式,采用課程重難點回顧等文章形式,激勵學生不斷鞏固學習;采用任課教師微課、小視頻等形式,分享學習方法與技巧等內容,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養成。
(二)線下,捕捉學生敏感點
學校、學院定期召開主題班會、講座、座談會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通過交流討論,細致觀察捕捉學生學習敏感點,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新鮮事物作為切入點,融會貫通于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能中。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與建議,進行一對一解答與輔導咨詢,堅持解決學生困難與激勵學習相結合,堅持引導學生思想與促進學習相結合。
(三)課內,鞏固學生基礎線
優質的教學效果基于優良的課堂氛圍,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在注重課堂紀律的基礎上,不斷揣摩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不斷鞏固學生課堂基礎知識的掌握,通過與學優學生積極互動產生聯動作用,帶動班級學習狀態,形成課堂認真學習的學習行為。對于學習困難學生,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建立該生個人檔案重點關注,以生活環境、成長經歷、學習成績、學習態度等多層面了解,對癥下藥,給予幫助。
(四)課外,激發學生潛在力
高職院校通過組織并鼓勵學生參加相關專業技能競賽及其他技能競賽,通過行業專家、行業精英以及相關專業帶頭人的專業化建議,細化參賽學生專業操作,嚴格其評價標準,幫助學生取得質性進步。引導學生在參賽過程中不斷挖掘自身潛在力,提升專業學習力;建議學生參賽結束后不斷總結自身優勢與不足,形成學習系統,為專業化技能學習奠定基礎。
(五)家校聯動,掌握學生全方面
學生學習表現與家長教育息息相關,通過搭建家校聯動平臺,構建家校育人共同體。采用QQ、微信、電話、家訪等渠道,定期溝通學生家校表現,制定學生曠課率、抬頭率、課后作業、期中考核、期末成績等相關數據,反饋其動態變化,督促學生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濤.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76-78.
[2]呂平,張瑞.高校學風建設聯動機制探析:以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為視角[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1):16-17.
作者簡介:
李欣,重慶市,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