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紅章 靳曉麗
摘 要:職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勞動者素質、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競爭力的有效載體。通過對職業教育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可以發現:社會吸引力不強;投入不足,實訓基地建設落后;技能教師缺乏,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弱;政策扶持不夠等等,成為制約縣域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利因素。實現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必須強化政府的各項職能,發揮職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科學發展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工作,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日益提高,辦學結構日趨合理,辦學條件逐漸改善,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但從總體上講,與地方經濟發展快速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職業教育發展水平還不高,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全面的問題仍然存在。職業教育面臨著師資力量不充分、資金投入不足等難題,還有發展模式轉換的挑戰等。所以,職業教育被世界各國認為是實現經濟繁榮、提高國家生產力重要手段的今天,縣域職業教育的發展任重道遠。
一、 制約縣域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利因素
以我縣為例,我縣作為國家級重點扶持縣,受自身環境因素,高層次人才引進困難,即使引進來了,也無法留住。解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人才缺乏的瓶頸,只能是加強中初級技能人才的培養。確保他們有一席之地,發揮特長,做到既培養又使用,切實為本地經濟建設服務。但當前職業教育存在以下發展不利因素:
(一)社會吸引力不強是影響職教發展的首要因素
具體表現為:一是多數人仍存有重普教、輕職教的意識。重學識輕技術的傳統觀念一直影響著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二是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意愿不強,職業學校和企業發展結合得不夠緊密;另一方面是受“干中學”的傳統觀念所左右,認為用“以師帶徒”的形式,既可節省培訓費用,又能解決人手不足的壓力。因此,造成企業與職校合作機會的缺失。三是職業教育對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不強,導致招生難度加大,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帶著失落感走進校門,沒有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投入不足,實訓基地建設落后是影響職教發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盡管各級政府盡力增加對職教的投入,但遠遠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文件)規定,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應不低于30%,而大部分城市在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上未能足額撥付。投入不足,造成職校對實訓基地建設有心無力,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無法得以有效提高,直接影響了畢業學生的就業。
(三)技能教師缺乏,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弱是影響職教發展的關鍵因素
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職責和任務,提高技術應用能力是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學生這一能力的提高,依賴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然而,目前很多職校專業課教師由教文化課轉行過來,實踐操作技能不高,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 關于縣域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考實現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要從兩方面下功夫
(一)強化政府的各項職能,保障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 強化政府引導職能,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
各級政府要加強引導,認真分析各種影響職業教育社會地位的深層次原因,運用宣傳、政策等手段,切實發揮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和免費兩大政策的杠桿作用,進一步增強中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使職業教育工作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2. 強化政府財政示范功能,引導社會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要進一步提高職業學校的基礎能力建設水平,尤其重要的是要制訂或修訂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公用經費標準、教師編制標準、實習實訓設備配備標準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嚴格依法予以不折不扣地落實。以政府關心關懷職業教育的良好形象,示范引導社會各界形成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抓住教育部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啟動新一輪縣級職教中心建設這一機遇,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職業教育。
3. 強化政府服務功能,促進職校與企業相互吸引、凝聚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是近年來為實踐所證明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和教育模式改革的重大創新,符合職業教育辦學和技能型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職校的辦學宗旨主要是為企業培養技能型人才,而職校畢業生的歸宿也主要是企業。因此由政府著力促進職校與企業的合作,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聯系,對于真正創建“工學結合”育人模式和“校企合作”戰略同盟的體制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發揮職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 要重質量,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提高教學質量是職業教育的當務之急。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以學生是否能就業,是否勝任職業崗位的要求,是否受社會歡迎,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基本標準。同時,要根據就業市場和企業的需要,適應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產品升級換代的實際情況,按照“學校圍著市場轉,專業圍著產業轉,人才培養圍著需要轉”的路子,及時調整專業結構,靈活設置專業科類。
2. 要有特色,充分發揮品牌效應
圍繞我縣五金機電、汽車配件、玻璃器皿、棉麻紡織等支柱產業,借著渤海糧倉項目的不斷推進,及雄安新區初建,縣內外具有大量對中初級技能人才的需求現狀,各職業學校要認真分析自身的特點,根據市場需要,有針對性集中人力和財力資源進行重點培育,打造一批品牌專業;挑選愛崗敬業、責任心強的教師重點培養,通過培訓、特聘和特邀等方式,打造一支品牌教師隊伍;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主動加強與業務上級、當地政府和企業的聯系,爭取政策支持或資金幫助,打造品牌實訓基地。
3. 要求創新,努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是推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制度保障和機制創新。把學生安排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訓練學生的教育教學模式,既可彌補目前校內實訓基地不足、“雙師型”教師缺乏的問題,增強辦學活力,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工作作風,也為企業挑選吸納人才提供了便利條件。
作者簡介:
白紅章,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技工學校;
靳曉麗,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