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明社會需要人們素質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素質教育首當其沖,越為受社會各界關注,作為素質教育的奠基者,語文則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不二選擇。尤其中職學校,面對社會如此的競爭就業壓力,做好自身素質教育則是很大的優勢之一,因此砸中職語文教學中,會多多少少穿插些傳統文化和禮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當然也要保證其正常語文知識教育之外,把這些優良的文化傳統和民族文化滲透到課堂中,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素質修養。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德育
國家對職教的重視,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國民素質,尤其就業素質以及其他綜合素質,因此在中職教育教學中必然要對學生素質作為一項主要課程來抓,尤其德育教育,只有從學生時代抓起,才是祖國的未來,其根本就是促進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和概率,因此在中職學校中語文教學中有計劃、有目標地展開德育教育,以致達到較高的德育效果。
一、 在中職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意義
德育教育是我國教育中一項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可以說從牙牙學語到大學以致研究生博士教育都離不開德育教育,從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禮儀教育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一直是禮儀之邦,因此對國民的德育教育始終沒有松懈過,尤其在人生的高中階段,由于個體差異或者自身能力的影響分為普高和職高,普高自不必多說,就說職高而言,其進行德育教育更為明顯,其重要意義有幾點:首先是國家形勢的需要,為逐步提高國民素質做出的一項決策。第二學生將來就業形勢的迫切需要。為提高自身競爭力增大就業概率。第三正確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需要。高中正處于青春期,正對世界形成自己看法的黃金時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影響其一生的事情。由于語文是落實和貫徹實施德育教育的最好選擇,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上滲透德育意義重大,一方面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另一方面有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實教師的日常行為舉止、言談處事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德育的學習效果。另外,隨著高素質的人才越來越具有競爭力,中職生必須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優良的道德素質,才有獲得就業概率以及時代步伐。提升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弘揚民族精神,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目前中職語文德育教育現狀
就目前中職生對于語文德育教育方面還是多多少少有點問題存在的,由于現代社會節奏快以及網絡沖擊,以及各種思想觀念的侵擾,對于現代學生道德底線的沖擊以及對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認識的偏離時有沖撞,加上學生自身自制力以及誘惑力的薄弱,很容易導致偏離正確軌道,一直更加不可收拾。另外學校自身因素也是導致德育教育失敗或無成效的重要因素,對于學生德育教育,僅僅側重于對于學生的道德約束性和規范性的教育,片面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管理,來生硬地實施德育。忽略學生的心理感受,學生人格不易健全,而且好多傳統教育理念以分高看德的片面思想和錯誤結論,導致中職學生得不到系統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素質訓練。還存在形式主義,只追求所謂的教學,忽略對思想道德的培養。從而也暴露出不完善、認真的一面,急功近利,敷衍了事嚴重抑制造成負面影響。
三、 中職語文融入德育教學方法措施
(一)中職語文德育教學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
將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價值的思想成果融入中職語文德育教學中,是實踐德育教育的最好檢驗,通過經典的傳統文化的教育,與現實中語文教學有機聯合起來,更能增加其效果,兩者相輔相成,德育教育的改革發展可很好的弘揚傳統文化,再則傳統文化作為語文德育的歷史前提與基礎,為德育改革工作的改革創新提供了原動力。要想有效地促進傳統文化與中職語文德育課的融合,教師可結合相應課程和學生實際情況,可以朗讀經典文化篇章以及親身實踐的傳統文化的禮節等以便達到更好效果,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格局。當然必須合理把控好時間節點和執行力度,避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中職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等以及微課形式傳統文化片段視頻引入課堂教學中來,朗讀《論語》《弟子規》和《道德經》等經典論著培養感恩教育、健康教育、國情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
(二)在中職語文課堂禮儀教育教學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禮儀是現代文明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形式。對學生的禮儀教育,在學校可以培養文明禮貌的好習慣,道德認識水平。尤其對學生日常生活有效規范文明禮儀、交際禮儀以及職業禮儀的教育,將來提高學生就業提高概率。
(三)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重心
德育工作的重心在于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樹立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以此來推動其她教育的進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立德樹人以及綜合素質的重要前提。將中華民族優秀的愛國主義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合,對性地分析批判各種反面的愛國主義實例的危害,讓學生意識到背叛國家的嚴重后果,從而提高學生的拒腐防變能力。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文章教學,如杜甫的《春望》、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等詩,來讓學生深刻體會古時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愛國情操和面對危難時視死如歸、舍生取義的高貴品質;讓學生培養愛國情操,可結合抗日影片教學,誓死不當亡國奴,以及諸多歷史名劇,深刻教育學生思想認識和大局觀念。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目前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將來就業的激烈殘酷事實,除了有交情的技術水平外,對于我國國情以及道德禮儀也是十分重要的標準,尤其大的政治觀念以及做人道德水準,是學生將來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穿插德育教育是必然的,也是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大好機會,希望學生在重要的高中階段培養好人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等,不受世俗以及邪惡誘惑,保持較高的思想品德,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余學強.感悟品味文學,收獲華彩人生:淺談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J].文教資料,2012(29):45-46.
[2]陳瑩.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入德育教育[J].民營科技,2011(7):53.
[3]吳萬功.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9(24):15.
[4]李海燕.中職學校語文教學與中職生從業素質培養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高艷峰,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