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云玲
摘 要: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要始終堅持農業優先發展,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黨的十九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鄉村藍圖,“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更是為我國農業經濟管理與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基于此,先對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發展目標作簡單分析,進而重點闡述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形勢;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7.056
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三農”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頻頻提到的“熱詞”。必須明確認識到,新形勢下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是大勢所趨,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
1 主要目標
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主要目標有以下兩點:①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新形勢下我國針對“三農”問題提出了諸多科學的發展戰略,更是采取以農業帶動工業發展的方式,穩固了農業經濟。針對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發展效率低、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要想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發展,就必須始終將農業經濟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將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作為工作重心,逐步實現農業整體競爭水平提升,讓廣大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②進一步融合農村經濟與城鎮經濟。城鄉收入差距問題越來越成為國家和社會的重大問題,同時農業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傳統生產模式下農村經濟競爭力仍處于落后階段,迫切實現城鄉一體化。而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能夠通過科學化變革,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效率與質量。
2 有效途徑
2.1 立足于農村經濟現狀,把握農村經濟發展大方向
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科學發展要進一步貫徹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作出的重要指示,進一步深化改革農村經濟,嚴格按照相應的發展路徑,重點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與難點。總的來說,首先需要把握農村經濟管理科學發展這一大方向,將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融合農村經濟與城鎮經濟、實現小康社會作為根本目標,以此為農業經濟管理科學化發展奠定基礎[1]。另外,針對農業經濟生產管理中存在的發展資源不均衡及生產規模小而散的問題,要強調農業生產管理的重要性,堅持農業生產管理的質量為先,注重開發多種農業生產項目,營造農業產品多元化和銷售市場廣闊化新局面。在具體的制度戰略執行上,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力度,進一步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
2.2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濟
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沒有統一的規范與模式,注重因地制宜和特色發展,以此保證不同區域的農業經濟呈現不同特點,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我國農村資源和氣候環境來看,不同地區均有所不同,實施統一的發展模式必然存在局限,這就需要當地結合實際的發展現狀和特點,按照農業經濟管理大規范和大要求進行自主探索與創新,進行特色化發展,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充分開發和挖掘當地的生產資源,大大提升農業資源的生產率,且在農業生產利用和開發過程中要堅持綠色發展和循環經濟的原則,促進農業生產資源循環利用。
2.3 注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農業生產逐漸集約化和科學化,農業生產管理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這些人才可以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應用至農業生產與農業經營管理中,能夠將知識轉變為生產力。必須明確認識到,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卻對農業生產知識性要求不高,這導致我國農業生產管理核心競爭力不足,農業經濟管理形式存在自主性與主觀性,生產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這讓農業經濟管理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因此,新形勢下要想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科學化發展,就必須重視農業生產人才的培養,通過高校培養大量的優質人才,重點以經濟學、社會學、農業生產知識及管理學等學科知識為主,將農業經濟管理上升至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管理體系,以此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效率與質量[2]。可以預見,農業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勢必會成為促進和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生力軍,這讓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顯得更加的急迫且必要。
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管理科學化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國針對“三農”問題提出了多項戰略政策,旨在改變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農業經濟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動實現小康社會的必要舉措,必須始終堅持和貫徹。
參考文獻:
[1] 周世喜.關于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0):39-40.
[2] 李孟廷.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7,37(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