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生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二部,吉林 長春 130000)
宮腔鏡手術是門診中刺激強度較大的手術類型,刮宮及擴宮過程中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及不適感,部分患者無法耐受[1]。實施宮腔鏡手術需確保鎮靜鎮痛效果充分,患者術后蘇醒時間短,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丙泊酚屬于臨床常用靜脈麻醉類藥物,其主要優勢為代謝速度快,麻醉起效時間短,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丙泊酚鎮痛效果不夠理想,為此臨床需聯合鎮痛類藥物共同完成麻醉[2]。地佐辛屬阿片類鎮痛藥物,鎮痛作用顯著,起效速度快,藥物無成癮性,大部分患者可耐受,術中鎮痛效果突出,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0例宮腔鏡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病例樣本為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時間段我院收治的50宮腔鏡手術患者,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劃分為2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樣本量保持一致,n=25,研究組,年齡21-36歲,平均(30.29±3.41)歲,體重45-67 kg,平均(57.23±5.46)kg。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30.34±3.45)歲,體重42-66 kg,平均(57.17±5.42)kg,常規資料(年齡、體重)兩組患者無統計學差異(P>0.05),對本次研究結果無影響。全部50例患者均無肝腎功能障礙及心血管疾病,術前均為服用鎮痛及鎮靜類藥物。
1.2 方法。術前6-8h告知兩組患者禁食禁水,取患者截石位,上肢靜脈開放,采取鼻飼導管吸氧,氧流量為2 L/min,檢測患者動脈壓及心率指標,術前30 min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及0.1 g苯巴比妥。兩組患者靜脈注射丙泊酚速度均設置為3 mg/(kg.min),如患者睫毛反射完全消失,可實施手術治。術中如患者產生吞咽、體動、皺眉等反應,可追加0.5-1.0 mg/kg丙泊酚,如患者HR低于50次/min,MAP低于60 mmHg,需靜脈注射阿托品及麻黃堿,并加快輸液速度。如患者呼吸暫停時間超過15s或SpO2指標低于93%,需將患者下頜托起,頭部后仰,如癥狀未得到有效緩解,需實施輔助性通氣治療。研究組患者于術前15 min靜脈注射5 mg地佐辛(1 mg/mL),術后患者蘇醒狀態良好可護送至病房內。
1.3 評價標準。統計兩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喚醒時間、離院時間、丙泊酚用量等麻醉效果指標,統計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煩躁、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術后30 min疼痛評分(VAS)。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數據資料均為計數資料,表示方法為%,檢驗方法為χ2檢驗,麻醉起效時間、喚醒時間、離院時間、丙泊酚用量、術后30 min疼痛評分為計數資料,表示方法為(),檢驗方法為t檢驗,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 23.0,如P<0.05,則兩組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
2.1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指標。麻醉起效時間、喚醒時間、離院時間、丙泊酚用量等麻醉效果指標比較,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組間麻醉效果指標比較()

表1 組間麻醉效果指標比較()
丙泊酚用量(mg)組別 n 麻醉起效時間(s)喚醒時間(min)離院時間(min)研究組 25 31.24±9.25 1.73±0.45 34.69±7.15 106.53±9.24對照組 25 36.89±10.12 3.49±0.88 38.94±7.02 112.48±9.12 t - 2.060 8.903 2.120 2.291 P - 0.044 0.000 0.039 0.026
2.2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術后30 minVAS評分。惡心嘔吐、煩躁、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及術后30 min疼痛評分比較,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及VAS評分比較
宮腔鏡手術是門診常規手術類型,為確保手術順利完成,需輔助采取靜脈麻醉措施。門診受到手術時間等因素的限制,需保證麻醉藥物效果確切,起效速度快,術后患者短時間內可蘇醒。宮腔鏡手術操作中極易造成局部感覺神經應激反應,患者自主神經過度興奮,繼而產生心率速度減慢、惡心嘔吐、腹痛、面色蒼白等不良反應[3]。實施宮內操作及擴張宮頸過程中極易導致患者疼痛,內臟疼痛、局部組織損傷、炎癥等極易導致患者術后疼痛。單一藥物大劑量麻醉無法實現有效的麻醉及鎮痛效果,臨床主要采用復合麻醉的方式,以提高麻醉效果及鎮痛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經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后麻醉起效時間、喚醒時間、離院時間、丙泊酚用量等麻醉效果指標及惡心嘔吐、煩躁、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術后30 min疼痛評分指標優勢顯著,提示丙泊酚復合地佐辛應用于宮腔鏡手術麻醉中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丙泊酚屬臨床常用麻醉類藥物,用藥后可阻斷迷走神經傳入纖維及中樞化學感受區,對惡心嘔吐等癥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優勢為麻醉蘇醒時間短,起效速度快,催眠及鎮靜效果良好,可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恐懼及焦慮心理狀態。丙泊酚主要缺陷為呼吸抑制作用明顯,部分患者應用后產生低氧血癥、呼吸頻率降低、呼吸停止等不良反應,對人體心血管系統具有負性傳導及負性肌力作用,可擴張周邊血管組織,引發血壓異常降低及心率下降,少部分患者產傳導阻滯等癥狀,丙泊酚鎮痛作用不佳,患者術后宮縮疼痛明顯。地佐辛屬臨床常用阿片類受體激動劑,具有脊髓鎮靜及鎮痛作用,呼吸抑制作用輕微,臨床研究表明,地佐辛鎮痛效果與嗎啡接近,與哌替啶相比,鎮痛效果優勢顯著。地佐辛對μ受體存在部分激動作用,用藥后人體無明顯μ受體依賴,與嗎啡相比,呼吸抑制作用輕微。地佐辛可對胃腸道平滑肌實現有效松弛,有效降低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靜脈注射劑量為5 mg,可在15 min后起效,持續作用時間超過6 h[4]。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分析可知,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麻醉起效時間及喚醒時間較短,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穩定。丙泊酚與地佐辛具有良好的藥效協同作用,二者實施復合麻醉可顯著減少丙泊酚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發生率。地佐辛鎮痛效果顯著且持續時間長,有效彌補了丙泊酚血藥濃度下降速度快及鎮痛效果不足的缺陷,可降低患者術后宮縮疼痛的發生率。由此可見,宮腔鏡手術中采用丙泊酚復合地佐辛麻醉其麻醉效果、鎮痛效果、安全性均可麻醉臨床要求,值得推廣應用。
由此可知,宮腔鏡手術中采用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臨床效果顯著,可縮短麻醉起效時間、喚醒時間、離院時間,減少丙泊酚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同時,本次研究選取樣本量不足,缺乏同類型醫療機構數據對比分析,宮腔鏡手術中采用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的臨床效果需進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