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何睿新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二十一世紀是護理多元化發展的世紀,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醫療護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外科醫生對專科手術涉及種類的不斷創新、手術器械種類不斷增多,對手術配合人員的專業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醫院手術室具有較強的專業操作性強、多學科手術操作、手術術式變化快、手術器械更新快、護士跟臺手術的流動性較大等諸多特殊性,造成對手術室新護士的培訓不規范,新護士專科業務能力不強,醫生滿意度降低,新護士心理壓力過大,自我認可度降低,手術配合無法做到無縫鏈接,醫護關系緊張等諸多問題發生;如何培養新護士更快、更熟練的掌握手術室護理基本技能,適應手術室工作環境,有更好的配合醫生完成手術,這一直是我科一直探索的問題[1]。從《手術室十大安全管理標本》考慮,新護士如果不能熟練的配合醫生完成手術,沒有較強的心理素質和過硬的專科手術配合技能,將會對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產生嚴重影響,造成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對醫護患三方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國家衛生計生委《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國衛辦醫發[2016]2 號)為指導,針對本科室2019年入職人員進行不同的培訓模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初入職的手術室新護士10名,年齡22-26歲,平均年齡(24.51±0.32)歲,所選護士均為大專畢業,已經完成2年及以上三甲醫院規范化培訓,均獲得護士執業證書,隨機選取5名新護士作為實驗組,給予特殊培訓模式;其余5名新護士給予傳統方式學習,作為對照組,兩組護士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手術室新護士給予傳統帶教方式進行學習,實驗組手術室新護士給予特殊培訓模式進行學習,特殊培訓模式主要內容如下:
1.2.1 建立健全師資力量:為我院手術室新護士安排一對一指定帶教老師,應具有 5 年及以上的手術室護理工作經驗,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獲得主管護師或護師資格證書的高年資帶教老師 5 名,按照醫院及科室制定的新護士規范化培訓計劃執行帶教工作,帶教學習時間規定為 6個月,每半年進行一次專科理論考試。每一個月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一項基礎護理操作考試及一項手術室專科操作考試,教學組長定期考核[2]。
1.2.2 手術室相關知識及專業理論知識培訓:由帶教老師帶領新護士熟悉和了解手術室布局,為新護士講解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對新護士進行中、小型手術的器械護士的相關知識培訓,重點掌握常見手術的術前準備、切口位置、手術方式以及器械配備等,手術室常用藥物的相關知識,無菌觀念以及各類滅菌方法,術后院感的防控等[3]。
1.2.3 手術室專業技術實踐技能培訓:由帶教老師指導新護士進行手術室基礎無菌技術操作,掌握手術室基礎儀器設備的安全操作與維護保養,給予術前、術后與患者的溝通技巧等培訓,帶教老師對新護士的技能操作情況隨時進行測評。同時由科室護士長帶頭,與臨床各外科醫生及手術室護理專科組長共同協商制定,現目前科室所完成的手術配合量、物資準備情況、醫生的滿意度等,制定一套針對于目前各專科手術配合的詳細手術配合指引[4],具體內容包含見表1。

表1 A醫生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手術配合指引
表格所涉及內容為該專科手術主刀醫生的特定配合詳細步驟(例如:胃腸外科A醫生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手術配合指引),每名特殊培訓模式的新護士在每臺手術開始前,需詳細按照所制定的手術配合指引,提前了解手術醫生的習慣、手術所需用物,知曉手術配合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若在手術配合過程中,發現指引所寫內容不夠完善,應在手術完成后,及時進行該指引的更改,同時交專科組長審核。
1.2.4 帶教過程中的人文關懷:新入職的護士,從原來的工作環境轉變到現在手術室工作環境中,由于手術室的專科工作性較強,涉及專科知識廣,對應變能力和工作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很多新護士在一開始都會有難以適應,甚至會產生抵觸的心理,帶教老師應不定期的關心新護士心理情況;對目前工作的適應情況;程序的了解程度;必要時可根據個人學習情況針對性的進行理論、技術配合同時情緒疏導[5]。
1.2.5 由帶教老師定期總結:分析手術室新護士每個月的學習掌握情況,在隨時測評中發現的新護士掌握薄弱的環節如:特殊手術體位、特殊儀器的應用以及急救手術等,著重檢查新護士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手術配合情況,并針對性進行薄弱環節培訓,對培訓后實踐技能操作進行考評,提高新護士工作質量和效率。對6 個月的培訓完成后,由帶教老師和手術室護士長負責對新護士進行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操作的考核,考核合格的新護士進行下一階段學習,帶教老師在發現新護士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時給予有效指導,并進行測評。
1.2.6 提倡自我總結與自我反饋:新護士在最初的工作中,對工作環境、工作制度和流程沒有完全認識和理解時,就容易造成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只有正確認識錯誤的發生條件,認識自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自我業務能力的提高,樹立健康正確的不良事件上報理念,才可以有效的減少錯誤的發生率。我科對不良事件上報制度,采取科內獎勵制度,獎勵的本身不在于杜絕不良事件的發生,而在于糾正員工傳統思想,發現問題,及時的反饋問題,集思廣益的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原因分析,或在反饋問題的過程中,提醒其他同事注意避免同類問題的再次發生,在護理工作或在手術配合中,更加的做到細中有細[6]。
1.3 統計學分析。對本文所有數據應用 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名手術室新護士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后,實驗組手術室新護士帶教學習時間縮短,且帶教老師滿意度和手術室急救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顯示,手術室新護士給予傳統方式培訓學習,存在很多弊端,我國教育方式常以經驗教育為主,大部分醫院為師徒式的帶教方式,且帶教老師不固定,內容較散亂、隨機,沒有系統性。培訓內容只注重手術配合度,忽視了理論基礎知識的培訓,手術室新護士學到的知識不系統、不規范、不利于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合理使用,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安全也帶來諸多隱患;手術室新護士的特殊培訓將基礎知識和技能操作整合得更加系統化、規范化,加之帶教老師給予隨時測評,隨時關心新護士對環境、對手術配合的適應情況,必要時也可以做到因人施教。將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進行加強訓練,調動了護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新護士工作質量有所提高。本文就我院手術室10名新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特殊培訓模式學習和傳統方式學習,結果發現特殊培訓模式下手術室新護士帶教學習時間縮短,且帶教老師滿意度和手術室急救能力、醫生滿意度、自我認可度均高于對照組。而隨著常規手術量的增加和手術室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日益繁重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刻不容緩[7]。

表2 手術室新護士培訓考核
總之,特殊培訓模式可以明顯縮短手術室新護士的學習時間,提高手術室急救能力,增加帶教老師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