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紅 龍玉玲 戴莉


[摘要] 目的 分析腦血管危重急診患者護理中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急診科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腦血管危重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患者入院時間為依據,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加強風險管理,對比兩組并發癥、護理差錯發生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護理差錯發生率分別為2.27%、2.27%,低于對照組的20.45%、13.64%(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住院時間更短,住院費用更少(P<0.05)。結論 腦血管危重急診患者護理中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降低并發癥與護理差錯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
[關鍵詞] 腦血管;危重急診;常規護理;風險管理;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mode in the nursing of cerebrovascular critical patients. Methods Eighty-eight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5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the time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risk manage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of care error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err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27% and 2.27%,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20.45% and 13.64%(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hospital stay and lower hospitalization costs(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mode in the nursing of cerebrovascular critical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errors,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reduce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Critical care; Routin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風險管理屬于臨床新型護理模式之一,通過全面評估各類風險事件,進而制定針對性的風險預防策略,最大程度上降低護理過程中的風險事件發生率,為患者贏取更多寶貴的急救時間,提高臨床治療經濟性與安全性[1-2]。該研究主要針對腦血管危重急診患者護理中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選取該院急診科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腦血管危重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急診科收治的88例腦血管危重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家屬知情同意;②發病72 h之內;③經顱腦CT檢查發現腦梗死或者其他腦病損傷;④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蛛網膜下腔出血;②存在精神疾病,服用抗癲癇藥物或者鎮靜藥物;③存在嚴重心、肝、腎并發癥;④凝血功能障礙;⑤血管畸形;⑥腫瘤;⑦外傷。以患者入院時間為依據,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年齡28~83歲,平均年齡(48.96±3.28)歲;共44例。男性30例,女性1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9~82歲,平均年齡(48.93±3.25)歲,共44例,男性32例,女性12例。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即患者保持絕對臥床狀態,對探視進行嚴格控制,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若患者處于昏迷狀態,則要及時吸除口鼻腔內分泌物,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平衡,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防止出現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并發癥。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風險管理。
1.2.1 識別風險? 對患者進行成功搶救之后,需及時行風險識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嚴重昏迷、腦疝以及窒息風險,同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狀況行床旁密切監測,以預估風險為依據,做好準備工作。
1.2.2 分析風險? 以患者臨床實際情況為依據,對可能會出現的風險進行預估,同時對腦血管為危重癥患者治療與護理過程中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考慮哪些護理措施可能不能獲得患者家屬信任。
1.2.3 評價風險? 采用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GCS評估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以及壓瘡風險評估表等對患者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評價[3-4]。
1.2.4 風險管理措施實施? ①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專職護士、責任護士以及護士長各1名,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計劃,對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仔細梳理,將各環節風險明確,分析以往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總結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②對患者加強管理,確保其呼吸道處于暢通狀態,對患者心電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觀察患者是否有呼吸緩慢、深度昏迷以及嘔吐等情況出現;對患者術后出血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對導尿管液體性質、量、顏色進行仔細觀察,及時做好護理記錄;及時向醫生匯報患者情況。③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在科室內建立梯隊化培訓機制,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一對一培訓護理經驗欠缺的護理人員,所有護理人員均要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認真學習,將腦血管疾病急救護理工作規范化,同時鼓勵護理人員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5]。④加強前瞻性風險預防:以醫院現有條件為依據,制定規范化的急診護理引導,劃分普通急診區、搶救區以及重癥區,以患者病情危重情況為依據,安排危重患者優先掛號;開通綠色通道,為腦血管危重急診患者診治提供便利;大力完善危重患者就診與轉運的規章制度,將護理人員各班工作職責具體明確,對患者生命體征、病情進行時刻關注,完善護理記錄,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制定風險發生之后的緊急處理預案,避免風險發生時措手不及。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并發癥、護理差錯發生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1.4?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x±s)、計數資料用[n(%)]表示,分別經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與護理差錯發生率
觀察組并發癥、護理差錯發生率分別為2.27%、2.27%,低于對照組的20.45%、13.64%(P<0.05),見表1。
2.2? 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住院時間更短,住院費用更少(P<0.05),見表2。
3? 討論
急診科是醫院收治危重癥患者的重要場所,具有疾病種類多、護理管理任務重等特點[6-7]。腦血管危重患者病情危急,為了挽救患者生命,需及早接受救治。為此,為了確保腦血管危重急診患者及時獲得救治,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除了為其提供常規護理服務之外,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同樣十分必要[8]。該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護理差錯發生率分別為2.27%、2.27%,低于對照組的20.45%、13.64%;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住院時間更短,住院費用更少(P<0.05),提示腦血管危重急診患者護理中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降低并發癥與護理差錯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究其原因,通過對護理風險進行識別、分析與評價,利于制定針對性的風險防范策略;組建專門的風險管理小組,利于明確護理人員責任;規范分區接診與護理工作流程,利于確保各項急救工作順利開展;制定風險發生之后的緊急處理預案,能避免風險發生時措手不及;通過實施各項風險管理策略,利于提高護理工作者的工作責任心與主動性,護理針對性增強,護理效率也得以提高[9-10]。
綜上所述,腦血管危重急診患者護理中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降低并發癥與護理差錯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萌,沈昳忞.氣動型呼吸機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和綜合護理[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 28(S4):593-594.
[2]? Carlton EW, Khattab A,Greaves K.Beyond triag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staff risk assessment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16,33(2):99-104.
[3]? 鄭艷,付沫,李玉蕭,等.MEWS結合VAS評分提高急性疼痛留觀病人危重癥早期識別率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7, 31(21):40-43.
[4]? 王薇,王長遠,王晶.急診危重癥患者流行病學分析及疾病譜特點:附北京市1家醫院2017年3176例急診病例分析[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8,30(10):987-990.
[5]? Veitch AM,Vanbiervliet G,Gershlick AH,et al.Endoscopy in patients on antiplatelet or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cluding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BSG)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guidelines[J].Endoscopy,2016,48(4):385-402.
[6]? 謝艷,周海英,田冉,等.風險管理對老年腦卒中患者跌倒自我效能水平提升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2):15-18.
[7]? 張賽男.急診危重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與生活質量及不良情緒的相關性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7,35(11):1453-1454.
[8]? 劉紅菊,高學農,李昕,等.授權管理模式對提高急診護理人員職業認同感與緩解職業倦怠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7, 33(3):303-305.
[9]? 黃玲,蘇小妹,梁琬屏,等.急診護理快速通道對急性腦卒中救治時間及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7, 24(4):455-457.
[10]? 關欣,林慧絨,陳小荷,等.急危重病人急診就診連續性護理模式的構建及應用效果分析[J].全科護理,2016,14(9):897-899.
(收稿日期: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