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娟
摘? 要:“鄉村振興”信息資源中積聚了“高校智慧”和實踐成果。合理地管理和發揮“鄉村振興”資源價值是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河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項目建設為例進行探討。
關鍵詞:鄉村振興;高校檔案;創新服務;資源管理
《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工作的落實和高校“鄉村振興”行動開展,聚合了大量的人才信息、研究成果和教育資源。[1][2]鄉村振興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建設是開展智慧檔案信息服務,發揮檔案作用的有效途徑。
1 河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項目建設的優勢
1.1 人才優勢。學校應時代所需涌現出大批專家學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省校特聘教授、國家和省級重點學科第一學術帶頭人等名師以及廣大師生用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到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之中,為美麗鄉村建設做出愛農、助農的貢獻,同時對實現中原崛起、促進河南跨越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1.2 平臺優勢。學校牽頭組建的“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是從全國2700多所高等學校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家首批“2011計劃”的14個協同創新中心之一。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動物免疫學國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CIMMYT-中國(河南)小麥玉米聯合研究中心等7個國際和國家研究平臺,國家玉米改良鄭州分中心、教育部高校林木種質資源創新和生長發育調控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動物生長發育調控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村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國家煙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70個省部級研究平臺也發揮著各自不同學科的優勢,積極投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
1.3 科技優勢。學校師生始終傳承著“自強不息、質樸無華、樂于奉獻”的優良傳統,在國家糧豐工程,創造了多個國內和國際糧食高產紀錄。學校的科技服務始終活躍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道路上,數年來多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為支撐河南糧食連年增產和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 河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項目建設的目標
2.1 設計開發符合河南省情的“鄉村振興”高端人才智庫。平臺設計首批各方面專家學者70余人、3個科研團隊的檔案信息資料進庫。他們是學校眾多投身“鄉村振興”行動中的代表,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教授;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小麥栽培方向學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省管優秀專家郭天財教授;中原學者、河南農業大學康相濤教授、范國強教授等科研團隊,兩個科研團隊均兩次獲得國家科技獎項。
2.2 設計開發“鄉村振興農業科研成果”檔案信息庫。多年來學校發揮自身優勢與特色,始終在圍繞優勢和特色上做文章,專助農業,重點突破。19個獲獎項目均與“鄉村振興”密切相關。近10年時間學校獲得國家科技部科技獎19項,其中以第一主持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或技術發明獎8項。包括:康相濤教授領銜的家禽研究團隊主持的“地方雞保護利用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獲獎。該團隊繼2008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后,2018年再次摘得國家科技獎。
2.3 設計開發“鄉村振興遠教”信息資源庫。依托河南農業大學檔案館檔案管理系統,開發所需模塊,通過應用當前的先進技術,實現資源庫文件數據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鑒定、銷毀、統計、編研等功能,適用于資源生命周期管理。針對不同利用對象,實現信息資源分層共享,方便、快捷滿足各類用戶利用需求。保證資源庫信息的可靠可信和長期可用,使資源庫中的文件也具備傳統檔案所具有的原始性、憑證性和長期可讀性。“鄉村振興”資源庫建立,實現互聯網遠程查檔服務,走出校園網,能夠分享給更多的地區。因此如何方便高效地利用資源庫資源是資源庫建設的重點與亮點。為了解決該問題,本項目提出互聯網遠程查檔服務方案,以外部用戶利用需求為出發點,構建基于遠教資源與科研資源的遠程查檔系統。該系統將“鄉村振興”資源庫利用服務窗口延伸至每一個區域,解決資源“異地利用需求”與“信息孤島”的問題,突破資源屬地化利用限制,建立資源“遠程調取、就地查閱”新模式,有效提升“鄉村振興”資源庫的對外服務能力。
3 河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項目建設的目的與作用
3.1 網絡化知識服務。構建基于知識服務的信息資源平臺門戶網站,把“鄉村振興”資源庫中各種資源(人才智庫、遠教資源、科研資源)有機結合起來,發揮“鄉村振興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優勢,利用豐富知識資源提供多元化的知識服務。而管理平臺網站作為宣傳窗口,能夠使得更多利用者最直接獲得信息資源,資源管理平臺將借助這一媒介為廣大利用者提供多元化的知識服務。
3.2 多樣化信息服務。通過管理平臺門戶網站可以定期把“鄉村振興”主題照片、視頻等聲像信息資源展示給廣大用戶,這樣不僅是對“鄉村振興”工作的一種宣傳,也可以提高信息資源平臺的使用率,有效盤活“鄉村振興”信息資源。
3.3 可視化決策服務。信息資源內容的可視化分析展現,本項目信息資源庫是“鄉村振興”戰略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記錄,通過文字、圖片、影像等形式真實再現了“鄉村振興”行動歷史過程,除了具有實際的科研、指導、學習意義以外,還具有文化的實證性、系統性、歷史傳承性與教育性,是實現文化傳承創新功能的有聲再現。
本項目建設將對信息資源平臺內容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全面分析,通過整合信息資源業務數據和相關信息資源管理功能,構建各類數據統計模型和決策模型。通過數據多維分析、數據可視化等手段,展現各項資源業務、數據指標,使領導能夠全面、準確、快速地了解整個資源庫的運行狀況,輔助領導對“鄉村振興”行動進行決策。
3.4 電子文件安全可信歸檔服務。人才資源、科研資源、遠教資源是信息資源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活動的重要成果,其能否原始、真實、可靠、有效地保存,體現了鄉村振興信息資源平臺管理保障體系是否安全可靠。同時由于網絡具有連接形式的多樣性、開放性、互連性等特征,在電子文件的輸入、存貯、傳輸和提供利用過程中易造成信息的失控、失真、被篡改、泄密等諸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平臺將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維護電子文件的安全。[3]同時,系統數據接口支持與學校其他系統進行標準對接,以實現智慧校園、OA系統等共享數據平臺的電子數據實時歸檔。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教技〔2018〕15號.
[2]曹航,李洋.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鄉村檔案保管機構建設現狀:一個簡要評述[J].檔案管理,2019(04):44-46.
[3]南京軒恩軟件開發有限公司相關項目建設資料.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檔案館 來稿日期: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