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娟
摘?要:探究性學習活動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對此,文章簡單地介紹了探究性學習這種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在此基礎上詳細分析了探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應用
探究性學習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教學模式,該種教學方法提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相應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活動,可以改變以往學生單調背誦知識的局面,并能讓學生學習的熱情得到有效提高,讓學生在探究中理解語文學科內涵,最終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要特別注重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
一、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伴隨教學體制的改革,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出現較大程度的變化,加上以往教學方法、模式和評價出現改變,讓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變革較為明顯。在新的教學環境中,縱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得到有效提高,并獲得相應的學習效果,但是,目前使用的教學方法依舊存在教學有效性不高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浪費了教學時間,并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教學引導,幫助學生樹立一定的語文思維,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
二、 探究性學習的內涵及應用優勢
(一)探究性學習的內涵
對于探究性學習,也就是教師將不同類型的方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便于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得到有效激發,這樣能讓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索,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探究性學習具有多樣化方法這一特點,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并便于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注意堅持活動性、自主性、綜合性、團隊性等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探究性學習的作用。
(二)探究性學習的應用優勢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深化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此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想法和觀點也多種多樣。當學生解決問題時,他們將會獲得成功,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獲得有關學習和生活的更多知識。探究性學習方法主要是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索,提出相應問題,并對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以及通過觀察和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或任務來引導學生,學生可以清楚地明確目標,鍛煉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根據自身具體狀況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發散思維與求異思維,這恰好是創新的基礎,因此,探究性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一)創設良好探究情境
在小學語文中,古詩詞內容可以說是抽象性比較強的一部分內容,同時也為重點內容之一,實際中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這部分知識,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景,指引學生在情景中進行探究,在探究中發展。對于探究情景創設,主要是利用多媒體,將學生熟悉的情景,或者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直觀的感受文本內容,并針對性的探究文本中的內容。如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古詩《望廬山瀑布》這一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詩歌中的意境進行很好的理解,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出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觀,并引導學生根據直觀、形象的視頻來理解抽象的古詩詞內容,學生通過觀看形象的視頻,會對本節課知識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探索,讓學生根據自己看到的視頻,來探究古詩意境,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古詩《望廬山瀑布》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行深入的感受,有助于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將其他描述自然景觀的古詩詞引進課堂,讓學生對不同古詩詞進行對比,促使學生在對比中理解古詩詞內容。同時這樣的探究情境創設,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開拓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提升。
(二)小組合作開展探究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與探究性學習活動之間的關系較為緊密,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引導學生探究相應知識,便于學生對文本中包含的知識進行更加深入地理解。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狀況把他們分成相應小組,不同組別的學生任務不相同,小組中的學生通過一定教學活動,對任務進行探究,并在探究中學習新知識,促進學生探究性能力提升。
例如,教師在指引學生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節課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現要求學生自主對課文進行閱讀、分析,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將課文的中心思想歸納出來,并對課文進行段落劃分。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要求各個小組的學生相互交流自己對于課文的理解、觀點,歸納總結出小組成員都認可的答案。學生在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環節,教師應深入其中,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引,幫助學生可以更加順利地完成探究性學習活動。同時為了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同教材內容相結合,給學生設置針對性的問題,之后指引學生根據問題進行相應的探究,如“父親和兒子了不起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在課文中重復了很多次‘不論發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的具體意義是什么?”學生們在問題的指引下,探究性學習活動會更加具有目的性,并且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得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效果得到明顯增強。
(三)開展生活化探究活動
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活動應該立足于學生周邊的現實生活,這樣便于學生在生活中對相應知識進行很好的理解,并嘗試應用知識,以此滿足學生的綜合發展需求。對于語文學科,其本身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極大關聯,小學語文教師在設置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時候,可引導學生將出發點放在周邊的實際生活,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積累,使得語文知識得到更好的探索。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活動中,可引導學生為大家簡單地說一下自己生活中發生的趣事、自己的觀點,一方面可以增強語文課堂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與生活之間的關聯。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彩虹》的知識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將彩虹的圖片播放出來,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調動學生的愛美心理,接著教師指引學生從周邊的生活出發,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候可以看到彩虹?自己看到的彩虹是什么樣子的?在學生表述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人工制造彩虹,讓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彩虹,并對彩虹開展探究,在此基礎上引入教材內容,促進學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