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晶 吳云貴 張順勇

摘 要:針對六枝特區黃精產業發展現狀,從野生資源、標準體系、宣傳推介、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黃精產業現狀;優勢單品;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六枝特區位于貴州省西部、六盤水市的東部,處于東經105°08′~105°43′北緯25°59′~26°33′之間,平均海拔1350m,年均溫15.2℃、日照時數1243h、無霜期294d、年降雨量1600mm。六枝特區野生黃精資源豐富,民間對黃精的開發利用較早,對黃精入藥和作為藥膳都有一些獨特的用法。每年都有大量的野生黃精作為初級原材銷往全國各地?,F代醫學研究表明,黃精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延緩衰老和抗菌的作用,對于治療糖尿病也很有療效。黃精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種,可以配合枸杞、地黃煎湯服用,也可以配合瘦肉、母雞煲湯服用。由于野生黃精資源遭到濫采濫挖,野生黃精種質資源越來越少,對積馴化栽培利用未引起重視,現大量引種栽培的黃精種源來源不清,對打造六枝黃精道地藥材極為不利。為此,對六枝特區發展黃精產業進行了初步探析,供參考。
一、發展現狀
(一)野生黃精資源豐富
六枝特區野生黃精種類多,全區18個鄉鎮街道皆有野生黃精分布,廣泛分布于1100~1850m地帶,多與青岡、山櫻桃、刺竹、榛子等喬灌木共生,喜生于腐葉土深厚的山林(竹林)間,在山坡地或草叢中也有野生黃精生長。根據有關資料,六枝野生黃精至少有6種類型,但以滇黃精、黃精和多花黃精較為常見。
(二)民間對野生黃精的開發利用較為廣泛
六枝特區民間對野生黃精的稱呼有“牛尾筍”“土人叁”“桂桂陽”“竹英臺”之稱。民間用黃精與黑芝麻九蒸九曬,制成黃精芝麻丸,用于改善手腳發冷、四肢無力、手腳麻木等癥狀。也有將黃精洗凈切片曬干,與豬蹄燉湯服用,主要用于提高免疫能力。也有將新鮮黃精洗凈切片泡酒制成藥酒。
(三)引種栽培面積較大
現六枝特區黃精種植面積達4039畝,涉及經營主體9家(見表1),其中種植基地達1000畝以上有2家,種植基地200畝以上500畝以下種植企業有3家,200畝以下4家,栽培品種主要為川黃精(多花黃精),有少量的滇黃精,種源來源于四川省和云南省,對本地黃精馴化栽培的目前僅有1家企業,面積11.6畝。黃精栽培2~3年采收,一般畝產1.2~2t,每t售價1.1萬元。
(四)黃精產業發展得到重視
2015年六枝特區大用現代農業園區采用“車厘子—黃精”間套作面積達到5000畝,2016年在六枝特區郎岱鎮新建成的百草園(中藥材)主體公園中,將多花黃精作為展示對象,面積達100㎡,2019年貴州省中藥材辦公室明確黃精為六枝特區中藥材優勢單品,省中藥材辦公室批準了2個項目扶持黃精產業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濫采濫挖野生黃精資源現象嚴重
區內有17個鄉場(集市)有中草藥銷售和收購野生黃精,據初步估算,全區1年內至少銷售野生黃精(鮮品)達到21t。野生條件下黃精要生長4~5a才開花,采藥者無論大小都采,許多正在開花的植株也照采。
(二)標準化技術體系尚未形成
區內黃精種植多在幼林、綠化苗木間套作多花黃精,但都沒有形成標準化生態栽培模式,尤其是病蟲害防治、除草、施肥、收獲、初加工等都沒有形成標準技術體系。
(三)缺乏對黃精產品的宣傳推介
區內野生黃精資源極為豐富,栽培面積也較大,民間運用較廣泛,但缺少系統的基礎研究,更沒有形成黃精新品種。六枝野生黃精化學成分、仿野生栽培、良種繁育、加工等都缺乏系統的研究,民間藥用也沒有得到重視,所生產的黃精鮮品僅作為初級產品銷往省外,經營主體收益較低,影響了下步發展。
(四)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低
一產栽培面積較大,加工能力不足,加工產品未形成商品化。從2017年以來,六枝特區黃精種植面積在4000畝以上,目前還沒有黃精初加工廠,這對于黃精產業抗風險能力嚴重不足,制約了黃精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民間有制作黃精阿膠片、黃精蜂蜜等產品,但沒有規模,更沒有品牌。
三、發展思路及對策
(一)加快黃精種植加工標準化體系建設
農業農村、科技、林業等部門應加大項目扶持力度,加快野生黃精馴化栽培繁育力度,通過藥理檢測,培育有效含量高的黃精新品種。通過農業公關項目的實施,推進黃精產業基礎研究工作,如種質資源、仿野生栽培、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建立黃精種植加工標準化體系建設,推進黃精產業化發展。
(二)加大黃精產品的宣傳推介力度
充分利用農民豐收節、中藥材展會、新聞媒體等媒介,有計劃推介黃精藥膳、保健食品、初加工產品,提高六枝黃精知名度。黃精花期較長,是一種較好的蜜源植物,可在黃精種植基地推廣六枝巖峰養殖,增加經營主體的收入。
(三)促進黃精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2020年全區黃精種植面積較2019年大幅度減少,主要原因是上年大面積采挖黃精后缺少項目支撐,有實力的經營主體不愿意投資黃精產業。應積極借鑒黃精道地產區的先進經驗和方法,積極探索適合六枝特區黃精產業標準化種植、加工模式,推廣林下黃精種植、玉米與黃精間套作、黃精壓草栽培等種植模式,新建1~2個1000㎡以上的黃精初加工廠。應重視發展黃精初加工產業,為藥企提供優良的藥材,增加地方的財政稅收。
(四)加大對黃精產業從業人員的培養
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對黃精從業人員的培訓培養力度,尤其重視培養黃精產業管理方面的高級人才。
四、結束語
通過對六枝特區黃精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制約六枝特區黃精產業發展瓶頸,據此提出了對策建議,從加快推進六枝黃精形成道地藥材,通過項目建設推動標準化建設,促進黃精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大對黃精產業從業人員的培養入手,將黃精產業打造成六枝特區一項富民產業,成為小康社會建設的有利抓手。
參考文獻:
[1]黃璐琦,楊維澤,楊紹兵等.黃精生產加工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6-19.
作者簡介:宋榮晶(1975-)男,農藝師,主要從事園藝及中藥材產業發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