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新時代下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即把傳統教學利用網絡轉化成為線上線下相互學習的過程。高校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教學理念進行轉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利于培育后發優勢,推動高質量復合型人才培養。本文主要是利用自身線上線下的教學實踐,從網絡環境下線上線下教學在教學課程互動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線上線下? 教學探討? 高校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紛紛利用慕課教學法、微課、在線課程等網絡教學進行課堂教學延伸,豐富學生知識。但是,線上教學需要學生自覺和主動學習,否則難以起到應有作用。高校應當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合,通過混合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內涵、特征、價值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指將線下課堂教學與在線課程融合,通過混合式教學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發揮各自教學優勢,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效果,拓展學習的寬度和深度,在學生理解充分之后,再利用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如習題,案例,視頻等強化學習。通過混合式教學培養成為具有專業特長、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是利用互聯網平臺技術,互聯網移動設備普及程度等。"互聯網+教育"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能夠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和人數限制。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給"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不間斷的學習賦予了新的形式。以慕課(MOOC)、SPOC為代表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將傳統的教學的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形成彼此獨立的知識點,然后通過網絡發布,學生可以任何時刻,從任何知識點再次進行學習,直到知識點學懂為止。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有重要的價值:第一,適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舉措。第二,建立真正的高效課堂。第三,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第四,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助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對提高高校教育教學水平起著重要作用,其不僅改善了傳統枯燥、單調的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線上線下模式中的實踐運用
(一)課前線上教學,學生展開課堂預習
在網絡平臺的幫助下,學生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可以自主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也可以通過回看加深理解,鞏固知識。比如學生在學習課程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知識點,老師可以選用適合的網絡學習平臺,組織學生定期學習、交流并進行反饋。在線上平臺中,老師還可以搜集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對于提出次數較多的問題,老師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加以解答。
(二)課中線下教學,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線下教學即指的是課堂教學,老師在課堂上要做好教育指引作用,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加強對專業課程的操作能力。比如,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一起學習、完成任務,在小組同學的相互鼓勵和幫扶下,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會更上一層樓。學生在展開小組學習時,老師不能置身事外,也必須要參與其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問題和難點進行引導,指導學生對應用型知識進行遷移。
(三)課后線上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后老師要運用好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來解決學生課堂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老師可以借助線上平臺展開專業課程講解,通過線上教學,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資源,幫助學生鍛煉專業課程的實操技能。老師可以將教學資源存儲在班級群中,鼓勵學生思考、互動、交流,加強其自主參與性,使學生就自我學習過程梳理經驗和不足,以便后續學習加以改正,通過上述分析研究,我認為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頗具優勢性。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高校教學的新方向
為適應時代發展和人才培養國際化的趨勢,我國高校需要培養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應肩負起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任,為此應當遵循這些原則。第一,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化思維和國際化能力的人才。第二,要服務于社會緊缺人才培養。如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才、學前師范教育人才等,推動新經濟、新產業發展,促進產教融合。第三,服務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新時代高校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僅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還可以為高校培育后發優勢,高等學校競爭中脫穎而出,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擴大影響力,爭取更多的教育資源和社會支持,提升高校整體的辦學實力。
四、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中的新要求
(一)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新要求
首先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課堂教學,教師通常備課只需要準備一堂課的內容,而很少進行知識點的擴散、知識點延伸等的更深層次的內容。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除了準備好課堂基本內容之外,還需要廣泛閱讀、查找相關文獻,將所講授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擴散。因此這對教師需要有更高水平的知識儲備。其次,線上線下互動教學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發生根本變化。教師需要從原來的知識講授為主轉向為學生答疑解惑為主,從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理解轉向提高學生深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教師從課堂上的角色由原來的主演者轉變為課堂里的導演者,負責課堂整體的組織規劃,讓學生們為課堂的主體,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共同提高。再次,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對課程的考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課程的考核一般采用考試或提交論文作業等形式,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核。新模式的教學則需要教師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將考試逐步滲透到學習的過程中。這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一些的要求,教師需要實時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的互動交流、探討及對所學知識的應用,需要因人而異地給出具有個性的考核方法,促進學生知識點的理解掌握,以及獨立思辨,相互合作能力的提高。
(二)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新要求
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要求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學生學習過程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課堂學習變為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學習。每一堂課程的學習內容將由教師提前通過網絡發布,學生通過線上學習,思考、理解、掌握等,在線下課堂上進行交流、答疑解惑和知識點的擴展。學生的學習由一個時間段,變化為貫穿整個學期的始終。學生的學習實現過程化,對知識點加以延伸、擴展和應用。線下課堂教學教師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可以就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惑提出討論,還可以解答別人的疑問,課堂學習是相互學習的過程。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相互提問,共同學習、交流提高,而且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都能更好的掌握,并能就知識點加以擴展和思考更加深入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結語
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是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環境下產生,基于對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科學認識,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作為混合式教學缺一不可的兩個環節,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兩者只有做到相互依存、優勢互補,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合力,使混合式教學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徐艷.網絡環境下民辦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9(10):157-158.
[2]周峰利.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在教學課程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9,6(09):156-158.
[3]杜小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為例[J].電子商務,2019(08):81-82.
[4]陳富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育教學中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運用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3):164.
作者簡介:陳蔭枝(1987--),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研究生在讀,助理實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