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芹 馬琪鈺 付元豪
【摘要】我國已全面邁入老齡化,養老問題成為主要社會問題之一,各類養老服務不斷涌現,養老服務質量成為新的社會熱點。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走入大家的生活,為居家養老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條件。本文在分析當前社區居家養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探究“互聯網+”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的新模式,有效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 社區居家養老? 養老平臺? 質量提升
一、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現狀
在老齡化進程日趨加快的今天,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已經形成了以社區服務為平臺,以社區老年人為服務對象,引入社會機構專業服務和鏈接志愿服務,以日間照料、家政服務、居家關懷等為形式,涵蓋生活關愛、醫療服務、心靈關懷、代買服務等內容的社區養老模式。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發展迅速等特點,社區居家服務供需失衡,再加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還只是剛剛起步,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缺失,各項服務內容缺少針對性,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要想在解決城市居民養老問題上發揮作用,還需要抓住機遇,創新發展模式,真正迎合居民各方面的養老需求。
二、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面臨發展難題
在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下,居家養老成為老年人的首先,隨著城市社區的發展,養老服務也成為了社區治理和服務的重要內容,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同時可以獲得社區或以社區為紐帶的社會機構的專業化服務,備受老年人歡迎,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社區與養老的結合尚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走向更加規范的發展道路。
(一)老年人口多,供給—需求難以平衡。一方面,從全國總體層面看,我國龐大的老年人口基數使得養老服務需求量大,但市場上現有的服務供給總量有限,兩者存在不平衡;另一方面,從發展速度上看,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大于服務增長速度,短時間內也難以調和。
(二)服務內容重日常生活照料輕心靈關愛。當下社區中,對于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服務的側重點仍然集中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但對于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別是心靈關愛內容則比較少,這也受當前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傳統意義上的居家養老特性的限制。然而調查表明,老年人在養老過程中最需要的往往是心靈上的關懷,這就導致許多老年人出現生活空虛、郁悶難解的問題,甚至產生心理問題,需要引起格外關注。
(三)養老服務針對性不強,效率及質量有待提高。當前社會機構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缺乏與老年人直接溝通的渠道,無法第一時間得出老年人對服務質量的評價與建議。此外,非專業服務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考核、培訓、激勵和管理機制,導致了養老服務人員專業素質低,養老服務效率也難以提高。
三、“互聯網+養老”新時代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創新
(一)“互聯網+養老”新時代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內涵
“互聯網+養老”新時代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是在新時代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當下,通過建立互聯網養老服務平臺,憑借信息技術及大數據分析中心作用,成功實現居家養老依靠互聯網技術轉型升級,在新的領域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生態養老服務方法,一般依托信息全面、鏈接各方資源的養老平臺作為媒介,在細化養老真實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鏈接、實施養老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質量好、形式多樣、切合需求的養老服務。
(二)“互聯網+養老”新時代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運作
“互聯網+養老”新時代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成功實現了互聯網技術與養老需求的有效結合,該模式助力養老服務質量的提升主要是通過三個主要步驟的運作實現的。
1、服務需求方根據實際需要發布需求信息
服務需求方通過手機、電腦等通訊工具發布到相應的互聯網信息平臺上,平臺對相關信息加以整合,在確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健康護理需求得以滿足的條件下反饋給服務供給方。服務需求方是指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及其關系人,服務供給方是指為老年人提供具體的養老服務的專業機構或企業,互聯網信息平臺是指依托互聯網建立的綜合養老服務平臺或中介。
2、網絡平臺根據服務需求對接服務供給方
平臺利用大數據收集養老方面的服務需求,并針對這些數據分析具象需求,之后將需求信息提供給平臺合作的相關養老服務機構,聯合出具詳細的服務方案,之后反饋給服務需求方,需求方核實方案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并將意見反饋給平臺,進行方案優化,此次循環過程有效保證了服務的質量。
3、高效優質、形式多樣的服務供給過程
服務方案確定后便是具體的服務供給過程。該過程以前期三方協商制定的服務方案為主要依據,由服務供給方具體負責各項工作,期間根據老年人的具體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方案,養老服務平臺在此過程中起到監督、審核、協調的作用。
四、新模式發展需克服的困難
“互聯網+養老”新時代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不可否認打開了新時代養老的新局面,但也不能盲目樂觀,其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以下問題:首先,新模式以大數據信息收集、分析為基礎,但老年人基本信息比較零散、相關機構共享的相關信息也比較有限,加大了平臺建設的難度;網絡監管難度大,不能完全避免部分企業趁機鉆空子謀利益;網絡的虛擬性無可避免,平臺機制與合作方資質審查機制都很難避免不良分子對整個養老氛圍帶來破壞;網絡的普及程度雖然很高,但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由于自身習慣或身體健康狀況的原因,對網絡的熟悉程度并不高,使用上可能存在困難;等等。
挑戰的存在是促進問題解決、完善的動力,順應社會的發展,經過社會各界的努力,“互聯網+養老”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會獲得更好地發展。
五、總結
新時代下社會出現新的特點,但居家養老依然是我國老年人的首選,老年人口不斷壯大使得養老問題逐漸深化,養老需求被不斷放大,同時,全面小康時代的到來也使優質養老走入視野。“互聯網+”的全面運用為居家養老提供了創新方向,有助于養老質量的不斷提升,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這一模式創新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將兩者的優勢進行深度結合,將促進問題解決。
參考文獻:
[1]羅經緯.公共服務能力背景下“互聯網+”智慧養老模式探究[J].四川水泥,2017(02).
[2]梁爽.“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開發與探討[J].絲路視野,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