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

摘要:低滲透稠油油藏的存在會嚴重影響當前的原油開采效率,因此解決低滲液滲油的開采問題一直都是當前石油領域的關鍵任務,充分分析低滲透稠油的開發技術和方式,結合經濟、技術、油井等方面進行界限分析,對于提升產量、減少資源浪費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而將這些研究應用在實踐中能夠進一步完善當前的原油開采領域的發展體系,構建高效能、高產量的低滲稠油開采方案,從而推動我國原油生產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低滲稠油;有效開發;實踐研究
低滲稠油的主要特征便是埋層較深,通常以1600m為標準,且滲透率在200*10-3μ㎡以下,會受到地層內部溫度的影響,其粘稠度通常在50mPa·s以上,因此利用傳統的開采方式起到的效率并不高,常見的開采方式有天然氣吞吐、DCS等[1],但是目前的開發方式依舊未能達成較高的突破,因此借助案例分析低滲稠油的開發方式,構建創新開采體系,利用技術的加持使其具備穩定的開發成效,將是能源開采的重大轉折點。
一、低滲稠油項目概率及開發效果
本文選擇某斷塊油田進行分析[2],該油田整體的含油面積約為1.9km2,地質的油層儲量為190*104t,油層的埋藏深度在2000m以下,孔隙含量為9.7-16%,經過油層勘察之后發現,油田的滲透率在(5.8-24)*10-3μ㎡,油藏分布的平均厚度控制在2.7m左右,整體油藏性質為低滲稠油性質,目前僅有一口油井進行生產,但是由于油藏深度較大,且物性差,因此直井開發的方式效率不高,利用壓裂開采也未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開發的界限分析
(一)經濟方面
在選擇油井的過程中,注重經濟界限是進行生產盈虧管理的重點,經濟界限需要通過原油單價、油井型號、生產參數、開發方式等進行綜合分析,建立在成本規劃基礎上定位可采儲量。常見的水平井經濟界限為3711t/井,水平井壓裂開發為4115t/井,長水平井的常規開發為4074t/井,長水平井的壓裂開發為6091t/井。
(二)技術方面
技術界限涉及到不同的細節,首先需要進行油區模型建立,結合地質地貌、油藏發育狀態來制定模型。模型中涵蓋油藏的滲透率、傳導系數、壓縮系數等,且需要結合個體油井的指標進行分析,由于本次案例中僅有一口油井進行作業,那么需要建立在油井模式基礎上構建全區模型,這種方式能夠分析油井的性能和作業效率,根據油藏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生產效率最高的方案。
另外,要針對開發的方式已經油井的型號進行優化處理,本次案例中使用的是直井生產方式,較水平井的產能低,因此在開發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對水平井進行分析,水平井能夠有效增加設備與原油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油的阻力,能夠全面提升油氣產量;另外針對稠油來講,水平井會進一步降低注汽壓力,進而提升吸汽的性能。因此在選擇井型的時候,需要結合全區的模型進行參數分析,針對各項指標進行對比,選擇開采效率最優的設備進行作業。詳細的對比數據見表1所示。
根據表1可知,利用長水平井進行低滲稠油開發具備較高的效果,較常規的水平井開發方式以及直井作業都具備更高的優勢,同時利用長水平井進行分段壓裂、吞吐結合的開發方式效果較單純常規以及壓裂的效率高,因此在制定優化方案的過程中,可以著重針對長水平油井進行研究。
三、長水平油井的應用界限分析
(一)技術界限
1.1優化裂縫間距
一個水平井的生產效率能夠與多口直井相同,而水平井在進行多段壓裂過程中,會造成多裂縫現象,這種多裂縫會隨著生產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減小,加重了不同裂縫之間的干擾,從而降低產量[3]。因此針對裂縫間距進行優化是利用長水平油井作業過程中應該注重的關鍵,也是技術界限之一,綜合分析裂縫間距與產油量之間的動態數值,建立對比模型,能夠定位產量最優的裂縫間距。本次研究案例中將低滲稠油的滲透率作為定量,分析產量和裂縫間距之間的關系,最終將最優產量裂縫間距定為150m。
1.2優化裂縫半長
當定位了最優的裂縫間距后,便需要結合數值模擬系統來定位裂縫的半長與設備開發效率之間的關系,就生產經驗和生產數據來看,當裂縫的半長逐步增大的過程中,產油量將不斷上升,但是當裂縫半長增加至一定數值后,產油量會極具下降,通過數據的動態分析,最終將本次案例中的裂縫半長定為70m。但是該數值會受到不同油田地質結構以及原油性質的影響,因此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究。
1.3優化水平長度
水平長度主要能夠影響設備在開采過程中的泄油面積,且會對剩余油含量產生影響,因此合理的控制水平長度能夠優化低滲稠油的開采效率,同樣按照滲透率、水平長度以及產出量進行分析,定位最優的水平長度點,本次案例中適合的水平長度為500m,且需要根據不同區塊的實際地址情況進行調整。
1.4經濟厚度界限
經濟厚度界限是指在原有經濟界限的基礎上能夠供開發作業的最小厚度參數,當開發過程中儲油量小于該數據時,生產所得的效益將小于生產過程中消耗的成本,造成經濟效益下降,本此案例中將原油的單價定位70/bbl,在水平長度為500m的基礎上經濟界限為5219t,結合油層的厚度,最終將最優經濟厚度界限定為8m,因此集中勘測8m以上厚度的油區,在其范圍內進行布井開采,能夠有效提升開采的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低滲稠油的開采進行技術研發和優化創新,是當前石油領域最重要的任務,本文案例屬于低滲稠油油田,在開采中合理制定動態模型,建立在開發界限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開發技術,定位技術之后制定技術界限標準,經過文章分析可知,利用長水平油井,控制裂縫間距、半長、開發水平長度以及經濟厚度元素能夠全面提升開發效率。同時在當前以及未來的生產中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技術創新,從而構建更加完善的技術體系,助力原油開采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松林,張云輝,關文龍,等.超深層稠油油藏天然氣吞吐試驗改善效果措施研究[J].特種油氣藏,2019,(18):73-75.
[2]段志剛,杜勇,龔雪峰,等.深層稠油油藏DCS技術研究及應用[J].特種油氣藏,2018,18(6):113-114.
[3]于天忠.中深層超稠油油藏空氣輔助蒸汽吞吐試驗研究[J].特種油氣藏,2017,20(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