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宣傳具有引導社會輿論導向作用,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做好高校新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聞宣傳,是有效引導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本文提出了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和有效載體,并具體提出了做好高校思政宣傳工作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聞宣傳
新聞宣傳具有引導社會輿論導向作用,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是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新聞宣傳既是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展示學校發展成就的重要出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既要服務改革發展的大局,又要遵循新聞宣傳規律,找準工作重點和切入點,改革創新宣傳形式和內容,可以結合媒體需求從挖掘身邊的故事與典型開始,講好故事,做有溫度的高校新聞宣傳,上好高校思想政治大課。
一、高校新聞宜傳是商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離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1]“四個服務”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提供了根本遵循。就“培養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談到,要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宣傳思想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2]高校新聞宣傳是重要的宣傳思想陣地。高校新聞宣傳主要包括“對內新聞宣傳”和“對外新聞宣傳”兩個方面。“對內新聞宣傳”主要是面向校內廣大師生進行新聞宣傳,“對外新聞宣傳”主要是面向社會公眾進行新聞宣傳。
“對內新聞宣傳”主要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高校宣傳部是黨委宣傳部,要為學校中心工作服務。具體來說,就是圍繞學校特有的文化、精神、辦學理念,進行新聞宣傳。把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學校的發展目標,改革思路與舉措,向師生傳達貫徹。同時也傳達學校的育人理念,辦學宗旨與價值追求,力求統一思想,使之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文化價值目標和追求。從某種意義上講,高校新聞宣傳是一堂沒有時空限制的思政大課,源源不斷,潤物無聲地將學校文脈代代相傳。
思想開路、輿論先行。好的對內新聞宣傳是促進學生素質提升、全面發展的有力教育形式和手段。高校新聞宣傳也是思政的重要陣地,可以通過新聞宣傳有針對性地進行輿論引導,把握輿論的主導權。正向的新聞宣傳可以營造寬松、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思想文化氛圍,起到對師生的動員、鼓勁、教育、引導作用。
學校宣傳部是窗口單位,“對外新聞宣傳”可以通過報道學校改革發展成就、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樹立學校形象,提升聲譽和影響力。通過對外新聞宣傳可以把學校在改革發展中形成的新經驗、新典型、新成就等廣泛傳播出去,.通過傳播自身的辦學特色和獨特優勢,向社會輻射學科、專業、產學研等信息,也可以主動、有效地對接社會、行業需求。高校是很多新聞的策源地,很多科技、文化、教育甚至經濟、政治新聞的第一現場就在高校。近年來,高校領域并不平靜,新聞熱點、突發事件頻出,許多事件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對外樹立形象,做好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高校對外新聞宣傳工作還具有展示、塑造、公關、疏導的功能。
無論是對內宣傳,還是對外宣傳,無論是對內凝心聚力,還是對外樹立中國高校形象,高校新聞宣傳都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
二、明確高校新聞宣傳定位,遵循新聞宣傳規律
“新聞”和“宣傳”是看待問題的兩個不同視角,在高校新聞宣傳中要做到辯證統一,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遵從新聞傳播規律的基礎上,讓高校新聞宣傳成為一堂思政大課。
高校新聞宣傳也是我國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高校新聞宣傳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工作中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并以之牢固占領高校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創新新聞宣傳形式,挖掘鮮活的新聞宣傳內容,以新聞宣傳為陣地,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者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研究受眾心理,研究用戶需求,在校園中尋找典型人物、典型故事,篩選師生感興趣的事實和內容進行報道。
信息爆炸時代,新媒體野蠻生長,面對海量信息,高校新聞宣傳部門責任重大,一方面要篩選推送有效權威信息,幫助高校大學生了解更多的社會時事、熱點新聞和國家政策,一方面還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新聞宣傳中。
高校新聞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新聞規律與特點,提高專業性。新聞貴在求快求新求差異求趣味。剛剛發生的事,特殊的事,有趣的事,與受眾相關的事總能引發受眾的關注,是新聞追逐的熱點。可以根據受眾需求,遵從新聞規律,逐步改變校園新聞存在的“會議多、講話多、活動多”等問題,從受眾角度出發,創新宣傳方式,轉變文風,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做到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高校宣傳部工作人員要深入課堂、深入科研組,在教書育人的第一現場,去見證、去記錄、去報道,用生動、形象的人和事詮釋抽象的學校工作材料、國家大政方針,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高校新聞宣傳還要充分發揮陣地優勢。高校新聞宣傳陣地豐富,傳統陣地有校報、廣播、電視、宣傳欄等;新興陣地有抖音、校園網絡、微博、官方微信等。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新聞宣傳要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創新宣傳手段,形成由平面到立體,由單一到綜合的宣傳矩陣,在融媒體時代發揮高校思政的陣地作用。
三、加強組織策劃擴大高校新聞宣傳的思政效果
加強組織策劃能充分挖掘新聞報道的潛力,引導輿論走向,放大新聞宣傳效果。比如天津大學在2019年下半年召開了“三全育人五育并舉”的會議,常規傳統的新聞宣傳操作只是會議新聞,簡單地報道一些會議和活動,提煉校領導講話內容。這條與師生息息相關的改革內容很可能淹沒在大量的信息中。但有了前期的組織策劃效果會大不一樣。這是學校一項關系廣大師生利益、回答“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重要決策,是天津大學2019年下半年的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要新聞策劃先行,新聞宣傳可以先進行信息發布,進行專家解讀,再以答記者問的形式接受專訪回應師生關心的問題,還可以發表評論性文章。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形成強勢宣傳,引導輿論走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動員各條戰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把宣傳工作同各個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31這就為高校新聞宣傳思想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高校新聞宣傳思想工作是一個多部門聯動的綜合性的體系。
轉文風,通過挖掘講述師生的身邊人身邊事,通過小故事傳播正能11。身邊人、身邊事更能引發師生的強烈共鳴,2019年1月份《人民日報》新媒體轉載了兩件天津大學的事情,一個是食堂的小姐姐霸氣暖心告示,一個是81歲“學霸奶奶”的求學路,這樣的事情引起了師生非常廣泛的共鳴,評論非常積極正向。受這個啟發,媒體與高校應加強互動,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熱點問題,結合學校的特點有目的地策劃一些選題,能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另外,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策劃,圍繞某些主題形成系列化、系統化的內容,能有效解決新媒體帶來的內容碎片化的問題。
四、對接社會媒體,對接新技術融合助力高校大思政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一個長期的、恒久的目標和要求,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不僅是高校的工作,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特別是媒體在營造良好育人環境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青年大學生關注的內容有很大的不同,關注問題的方式角度有很大不同,他們的話語體系有鮮明特點,他們的興趣愛好有很大差異。這一點《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掌握著很多閱讀數據,能夠從中得出讀者特別是青年大學生讀者的偏好分析。高校新聞宣傳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要更加貼近年輕人,通過“微語言”講好大道理。高校新聞宣傳部門可以與媒體溝通、交流、相互學習,把大道理融入新語言、新形式、新技術,豐富傳播的新媒體產品和渠道,更加有針對性地占領傳播的主陣地。此外還要加強新技術的融合和應用,比如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等。用年輕人的話語體系引導年輕人,用年輕人喜歡的傳播形式傳播正能量。
此外與社會媒體加強聯系,加強溝通,能夠搭建大學通向社會的有效溝通橋梁,讓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并認同大學,積極營造更適合高校與媒體交流、合作的良好環境。這些都有利于高校的思政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3]新華社.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N].2016-12-9.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趙暉,天津大學黨委宣傳部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