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傳統金融業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完備的系統、善全的運作、以及大批優秀的金融人才。而近些年互聯網的盛行和發展,更是給整個金融業帶來了無法想象的能量與機遇。現在的金融時代是數據的時代、發展的時代,也是變革的時代。乘著互聯網的好風,重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互聯網和金融業更好地結合起來,發揮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下的優勢、揚長避短,對當代金融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中國 金融 互聯網 發展現況
當代中國金融業以極快的速度和穩健的態勢發展著。傳統金融業與當代金融業有很多的不同,雖其本質仍是將資金短缺者與資產富余者結合起來,但是從內容到形式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互聯網與金融業的結合形式、發展現況及其與傳統金融業的優劣,是我們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一、什么是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顧名思義就是將當代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業的職能有機結合起來,把金融業業態和服務體系寄托在互聯網平臺上,以此進行大數據的計算,為這個業態下的每個人都帶來便利和快捷。不僅如此,互聯網金融還在監管和普惠方面有著革新,并推動整個金融業的發展。
(一)發展模式。①第三方支付。從廣義上講,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支付服務。近7年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近3年雖增長速度減緩但是依然非常穩健。由此可知,第三方支付具有其獨特的優勢。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應用接口程序整合支付資源,在交易結算中與銀行對接,使得支付更為方便快捷;其次,較之復雜的安全協議,第三方支付安全快捷、更易于為人們接受。 第三方支付依托于提供給其支持的門戶,可以較好地解決在線交易所引發的潛在信用問題,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在,第三方支付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最初的互聯網支付,它在線線下全面覆蓋、應用場景更為豐富、普惠人群更為廣泛。②P2P(Peer-to-Peerlending)網貸。 P2P網貸是指在一些網貸平臺上,需要貸款的人尋找有閑散資金的人來分擔借款額度、分散風險。現存的有兩種運營模式,分為全在線以及在線線下結合的模式。全在線即是資金借貸活動都在網上進行,而在線線下結合的模式是在線申請、線下審核。但是目前國家對于此類借貸的監管還不厭、法律法規并不健全,所以問題一直都在顯現。③數字貨幣。除去以上三種互聯網金融的典型模式,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也不容忽視。互聯網貨幣的爆發,比互聯網金融的其他任何形式都具有顛覆性。6年前,德國政府率先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與此同時德國也成為了全球首個認可比特幣的國家。在當時,人們都認為它能構建出互聯網金融帝國。但是它最終跌得異常慘烈,淡出了大眾的視線。當然比特幣的興起和衰亡是另一個話題,在此不再贅述。但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思考空間。
(二)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特點。①高效率。互聯網金融依托計算器進行數據的處理和計算,不再像傳統的金融業務辦理一樣,需要排隊等候,繳納各種證件數據,無疑優化了客戶體驗、加快了數據處理速度。②發展快。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以用“井噴式”一詞來形容。突破了傳統金融對于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在能接入互聯網的地方就能進行存取轉等一系列基本操作,提升了資源分配效率。③風險大。首先體現在信用風險大。在這個信用體系尚不完備的發展階段,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容易因為信息不對稱問題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其次,體現在網絡安全風險大。互聯網安全問題突出,在信息保護方面中國還很薄弱。
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的比較
(一)優勢。①互聯網金融更能突破時空局限,而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更靈活地服務更廣大時空范圍的消費者。互聯網金融,依托全天候的網絡,讓客戶在任何地點,動動手指敲敲鍵盤就能支取資金,辦理遠程銀行業務。②互聯網金融可以大幅降低業務成本。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透明的網絡平臺自行甄別信息并完成交易匹配。沒有傳統的金融中介,沒有交易成本。③互聯網對大數據信息的集散處理可以大大提升金融業服務與風險管控的成效。互聯網產生大數據,大數據推動云計算,這些信息集散處理能力,對金融業提升服務與風險管控的成效是至關重要的。④“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進入金融業,可以造就新的金融業態。同時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技術平臺,改變傳統的融資模式。
(二)劣勢。①投資理財產品極有可能誤導投資者。在互聯網金融這一模式中,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原有的客戶保證金轉化成了貨幣基金等投資理財產品。但是對其風險其實程度不夠,可能會誤導投資者。②在監管方面,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在融資領域,P2P機構等正在快速擴張,在提高社會資金運用效率的同時也積累著信用風險,借款方違約難以追討、P2P機構跑路事件并不少見就是典型的例子。③在支付領域,支付機構的交易信息、交易流程缺少認證,沉淀資金缺少監管,使得消費者在享受支付結算快捷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交易欺詐、資金被盜、信息隱私流失的風險。④理論上來說互聯網一大優勢在于有著更多的群體參與和更多的信息互享,以及只是它的這些優勢并沒有很好地體現。
三、總結
上文述說了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形態及其特點,以及其與傳統銀行的比較。互聯網金融讓市場參與者更加大眾化,更加惠及普通百姓,每個人都可以藉助互聯網金融平臺,展示、支持自己喜歡的創意產品,在大眾化市場力量的作用下,實現資源有效配置。
【參考文獻】
[1] 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中國 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報告,《新金融評論》,2012年第1期。
[2] 周小川:《鼓勵互聯網金融》,人民網,2014年3月5日。
[3] 項俊波:《互聯網金融創新是好事,不可阻擋》,中國經 濟網,2013年9月24日。
[4] 劉士余:《秉承包容與創新的理念,正確處理互聯網金 融發展與監管的關系》,《清華金融評論》,2014年4月29日。
[5] 穆懷朋:《風險控制是互聯網金融的立身之本》,鳳凰 財經,2013年12月26日。
作者簡介:邵仕雯,(1999-),女,漢族,河南新鄉,本科在讀,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