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
摘 要:高效課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教師奮斗的的目標。課堂教學是否高效,關鍵要看預期教學目標是否高效地完成,看學生的發展是否高效地促進。這既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理念,更是我們課堂施教者的基本追求。高效課堂的關鍵在于施教者,在于教師對教材的研讀功夫、對學情程度的把握和對課堂設計的取舍。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模式;高效
近二十余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中,我一直致力于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的初探。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的教學要有符合學生、符合語文教學發展、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語文教學手段和方式,在學習優秀教學經驗的同時,更應該肩負起新時代教學所賦予我們的新興使命------改革創新,締造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指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它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親身體驗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驗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一線教師要結合校情、學情,選取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編制出符合學生特點,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的校本教材,能夠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真正了解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將自己所學的文本知識結合自身的理解運用到解決具體生活問題之中,在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重要性,體悟生命的重要意義,實現知識與技能、情感與價值觀的共同提升,為孩子們愉悅學習、快樂成長、幸福生活、終生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
二、互動交流是最好的思想溝通方式
高效課堂的特征之一,就是“還給”學生說話的權利、表達的權利,展示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平臺。課堂因學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學生的展示而煥發生命活力。展示即暴露,展示即發表,展示即自信,展示即勇敢,展示即擔當。黑板是媒體,發表是情感活動。展示是課改的精髓,課堂展示是學生學習交流的平臺,既包括小組討論后學生在黑板上的書面展示,也包括學生登臺講課和學生互動質疑過程中的各種展示活動。學生在展示時,思維活躍,全神貫注,課堂妙趣橫生,質疑生成,亮點不斷,盡顯生命狂歡。展示使學生有了快樂,有了自信,有了尊嚴;展示激活了學生的求知欲、表現欲,使學習變成一種自覺。
只有教師的“放手”,才有學生的“創造”;只有教師的“信任”,才有學生的“發揮”。“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是高效課堂走向成熟的根本理念。
三、學生存在是豐富的學習資源
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學生理所當然要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體,教育的主體、學校的主人。面對一個個獨特的、充滿個性的、潛力無限的、獨一無二的學生,我們必須明確這樣一個觀點——學生是最好的學習資源。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我們的課改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在當下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理念背景下,我們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同樣還要關注他們的生命成長。
蒙臺梭利說:“教育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弊鳛榻處?,我們的使命就是創造條件,用心靈喚醒心靈,用熱情點燃熱情,用智慧啟迪智慧,用生命滋養生命。我們在成就一批批學生的同時,學生們同樣也成就了我們
四、教師的存在是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服務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要讓學習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幫助的“優生”,是教室里的“第51名學生”,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領者和參與者。
課堂的核心是: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追求著把學習的權利充分交給學生,把主持課堂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徹底弱化到服務于學生的地步。本節課,我遵循了“相信學生、解放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的課改理念,大膽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課堂上盡情地討論和展示,說出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意見、構思本組的展示方式、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做“真正的自我”,不必害怕同學的不滿,不必擔心老師的批評,沒有顧慮、沒有擔憂,因為“你”就是課堂的主人,“我的課堂我做主”。教師的存在,不再是傳統課堂上高高在上的說教者,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和答案的唯一。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的存在不是“品頭論足、指手畫腳”,而是“耐心傾聽、答疑解惑”。我個人認為我找準了自己的角色,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做到了適時引導、適度點撥,推動課堂流程的有序進行。
五、課堂重點在于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能力的培養
課堂的內涵是:把學習的權利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把問題設計的權利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學習工具使用效果的最大化,思維訓練、能力培養的最大化,知識的規律、方法、技巧讓學生最大化掌握,給學生最大發展空間。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化,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是基于學生生存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生活的、生態的、生命的、智慧的、靈動的、創造的是“能本大課堂”的顯著特點。課堂實質是“提出問題——分析體驗——方法總結——解決問題”的程序化過程。因此,作為教師,要把課堂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放在首位,以此為依據設計課堂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的檢測。
總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教學,使課堂教學變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傳承語言文化的語文老師,在廣博精深的語文世界里,肩負著把自身手中的接力棒傳給同學的重任。名師之所以能把語文課化繁為易,其根本更在于這課堂外艱辛的學習付出,執著的熱情追求。讓更多的同學去感悟美麗的語文,熱愛語文,這是我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課程標準》
[2]《教育學》
[3]《新課程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