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桂遠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高效課堂已經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長期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們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本文結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特點,就兩者的關系進行探討,并嘗試通過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探索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動態平衡,希望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預設;生成;高效課堂
預設,即預先的設計,是指課堂教學前的準備過程和進程中的調整過程。它不僅包括對教材的解讀、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結構的設計,還包括對課堂上可能產生的走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現的偏差、課堂上可能產生的影響教學進度的變數的預先思考以及相關應變策略的調整。
所謂生成,具有動態性、建構性、多元性的特點。按照來源可分兩種:預設性生成,即生成的效果已被預想到;另一種是非預設生成。在課堂上,預設性生成為動態生成的課堂提供了適宜的生成的環境,非預設生成為學生的思維的發散提供了極大的空間,賦予了課堂生命的活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可見課堂教學預設的重要性;布魯姆又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彼哉f預設與生成是教學中的一對矛盾統一體,它們好比課堂教學的雙翼,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沒有生成的預設又往往是低效的。預設與生成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正確認識并處理好它們的關系,才能真正實現課堂的高效。
那么,該怎樣關注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呢?下面我將結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案例,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在預設中給生成留足空間,促進預設性生成
每一堂高效的課都離不開課前預設。預設時,我們要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在哪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對什么感到困難?需要給學生什么程度的暗示?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作出怎樣的回答?......這一系列的預設就像一張“大網”,網的空間越大,與學習目標相近的預設性生成就越多,高效課堂就有了賴以生存的沃土。
例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一課時,我預想到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是人民幣天天見,所以我一開始設計課程時就直接將它變成了一節綜合實踐課,讓學生在跳蚤市場的形式中認識元、角、分,通過精心策劃交易細則,學生們沉浸在喜悅中就把元、角、分簡單的換算掌握了,同時我還趁機給學生播下了整理、理財、感恩幾方面的種子。整堂課雖然是開放的,但預設很充分,留足了生成的空間,一堂課就顯得很飽滿。
二、及時調整預設,為非預設性生成騰出空間
課堂是千變萬化的,無論教師做了多么充分的預設,那張“網”織得再大,也會出現“漏網之魚”,甚至還會有“破網之魚”。因此如果教師靈活調整預設,就能促進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動態生成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時,我就預想到學生對角的概念應該是有的,只是有些模糊。于是,我充分收集了生活中建筑物上、日用品上,往身邊看,校園里,教室里......讓學生在充分感知后,再從角的結構開始學習。
可是沒想到自認為設計滿滿的課程,卻被開課后一個開放性問題給“炸”了:你都知道哪些角呢?一下子學生說羊角、牛角、三角尺的尖尖角、甚至人民幣中的角......這正是一種非預設性生成,此時教師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勵,巧妙引導。我告訴他們,今天我們要學的角與剛才說的生活中的角有所不同,請你畫出一個你認為的角。學生很積極,充分顯露思維水平,互相啟發,逐步完善。然后我再從中選了幾個畫得比較接近學習的角來進行角的結構學習,學習也很深刻。雖然打亂了我的預設,但及時調整,給學生騰出了空間,鼓勵學生生成。
三、在生成中機智整合預設,相輔相成
在對教學方案的預設中,教師的思維方式是分析式的。但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有時教師應根據師生交往的具體行程對學生在上課生成的各種信息作出快速分析,并恰當地整合到課前的各種預設中,這時教師的思維更多表現為整合性。
例如:在一節鞏固練習課中,我通常會預設三個層次:第一層是簡單應用鞏固認識;第二層是靈活運用,形成策略;第三層是綜合運用,總結技巧。而結果班上有五六個學生直接跳出了第一層和第二層而直接進入了第三層。這時我果斷覺得把前兩層內容做一個簡單分配,讓這幾個學生擔當“小老師”,而我則退居二線,和其他學生一起聽課,通過質疑與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學習,獲得成長。
預設與生成是課堂上的兩張“網”,學生正像渴求食物的“魚”,教師可用預設的網先逮住“大魚”,再用生成的網逮住“小魚”。對于一些不往兩張網里鉆的魚,教師要善于觀察、呵護、引導、點撥,從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
因此,預設與生成是高效課堂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預設精彩且能按期實施的課,算是有效的;預設精彩且能不斷生成的課,才算得上是高效的。教師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際靈活調試,追求動態生長,從而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朱紅星.合理調控生成精彩數學課堂[J].教育科研論壇,Forum on Education Research,2008,(02):72~73
[2]沈宏。生成,讓數學課堂活起來[J]。專題研究,2008,(02):75~76
[3]于國海.生成性教學的實踐困境與應對方略--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9):46-49.
[4]丁葉志.構建和諧課堂,讓預設與生成共精彩[J].小學教學參考,2014(11):43-44.
[5]李琳.尋找預設與生成的平衡支點,成就精彩課堂[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