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而言,因為課程的性質、教學對象的年齡階段等實際情況,體驗式教學方式的引入意義重大。小學英語課堂體驗式教學方式主要特點包括具備開放性、具備互動性、具有實踐性。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路徑一是策劃并設定科學的情景,為教學實施奠定基礎;二是組織好課程中的體驗、談論環節,在分享環節中進行科學的引導,凸顯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能動性三是開展好總結、點評工作,提升學習質量,鞏固教學成果。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英語;教育
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特別的授課方式在當前教學當中日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它指的的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依據實際教學的需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目的明確并有針對性的通過合理、科學的形式建設相應的情景讓學生在這些情景當中實踐、體會、思考、領悟相應的知識,幫助學生實現從不會到學會的轉變,實現學習的目標。而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而言,因為課程的性質、教學對象的年齡階段等實際情況,體驗式教學方式的引入顯得意義重大。
一、小學英語課堂體驗式教學方式的特點
(一)具備開放性特點
對于小學英語課堂體驗式教學而言,教學實施過程當中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較小,依據教學工作的需要,可以選擇適宜的時間進行教學活動,在時間的選擇方面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開放性。從地點上來講,體驗式教學可以突破教室和校園的限制,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環境和地點開展教學,地點校內校外均可,室內室外均可,重點是要發揮校園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的優勢力量。
(二)具備互動性特點
小學英語課堂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工作的前期準備過程,或者是中期的實踐過程,還是后期的反思、總結過程,互動性都貫穿了整個體驗式教學活動。這種互動,可以是師生見的互動,也可以是學生間的活動,還可以學生與其他邀請過來協助教學的人員之間的互動。和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關系不一樣,體驗式教學不僅是“老師教,學生學”,而是“老師策劃,學生參與”,呈現“老師問,學生答;學生做,老師評;學生問,學生答;老師說,學生辯”等諸多形式。
(三)具有實踐性的特點
在哲學思辨的理論當中提到,實踐不僅是科學真知的獲取源泉,更是實現對知識的有效檢驗的最好保證和途徑。在小學英語課堂當中搭建實踐平臺是體驗式教學方式的一個重要內容,將孩子們的知識的學習、獲取與素質提升融入到各種各樣的校園和社會實踐當中,讓孩子們在相應的語言環境當中通過體驗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和了解、運用。
二、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路徑
新時代的小學生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呈現了更活躍的個性特征,并且更愿意嘗試開放、互動的學習方式,對新事物新知識的學習擁有更多的興趣和激情。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驗式教學引入到小學的英語教育當中,可以切實增強英語學習對小學生們的吸引力,可以保證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實施的實際效果,更能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們英語實踐的素質,促進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發展與提高。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了體驗式教學方式的小學英語教育可以著手建立“三三三”為主體的立體教學模式,即每次教學活動推進都要分為前期準備、中期實施、后期總結三個步驟;每次教學活動都依照從簡到繁、由淺入深的規律策劃好中期實施的三個核心活動;在中期實施的三個核心活動要需要包括體驗、討論和分享等三個主要程序。在“三三三”為主體的立體教學模式當中需要走好這樣幾步:
(一)策劃并設定科學的情景,為教學實施奠定基礎
在策劃并設定科學的情景時,要遵循“三立足”的原則,也就是要立足小學英語課程教育的教學要求;要立足當前英語運用的實際要求;要立足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知識水平。在遵循“三立足”的原則之余還應該采取措施保證所設定的情景對參與授課的小學生擁有盡可能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學習吸引之后主動的參與學習從而保證實現“四個目標”,也就是教師教學成果持續發揮作用的目標;學生們接收并認同課程知識的目標;豐富學生們英語知識儲備的目標;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的目標。可以設定童話故事演繹的場景,內容主要是學生們角色扮演演繹平時所看的童話書籍、動畫片的一些熟悉的故事;可以設定日常生活片段重現的場景,內容以人與人的日常語言實際需要為主。
(二)組織好課程中的體驗、談論環節,在分享環節中進行科學的引導,凸顯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能動性
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過程當中,體驗和分享無疑是最主要、最核心的兩個環節,必須要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科學的引導,要設法激發每一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學習能動性、主動性。
在體驗結束后,可以分小組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們理清思路進行自我的思考、分析和反思。學生討論時,任課教師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觀察和了解,為后續教學需要做好充分準備。談論結束后,要從每個小組選定合理數量的代表進行分享,任課教師在這個時候要進行必要的科學引導。在體驗和分享的環節要遵循“三個相互”的原則,也就是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相互啟發。
(三)開展好總結、點評工作,提升學習質量,鞏固教學成果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當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方式,切實開展體驗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這還只是教學的一種科學方式和手段,并非是教學的終極目的。教學實施最終的目的是學生們在創設的情境當中實現了對相關的英語知識的了解、接收、理解、掌握和運用,從而保證將要一些重要的知識有效的通過教學讓學生們入腦、入心。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教師的總結點評要對學生們的整個學期構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保證總結點評能夠符合教學實際情況,得到學生們的廣泛認可,在教學開始前,任課教師要根據課程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們的個性特點,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預判,提前最好總結、點評相應的組織工作,同時,還要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重視并積極的對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觀察和評判。總結點評時,對學生們科學的認識和正確的表現給予肯定,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錯誤的認識更要進行分析、引導,給出合理的建議。
作者簡介:
陳桐貞,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