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課程思政在文字上與思政課程僅進行了次序調換,但其理念是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可以理解為依托或借助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等課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2]。
護理專業服務對象是人,肩負著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減輕痛苦的任務。醫學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必需、夠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救死扶傷、忠于職守的職業精神,人道主義精神,誠信、奉獻、慎獨的職業素養,愛心,耐心,高度的責任心,反應敏捷、技術精湛、作風嚴謹的職業素質,善于思考、樂于探究的習慣,創新精神,勇于投身護理改革實踐的創業素質,使其行為舉止符合職業標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醫學模式發展,“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護理專業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疾病不斷被治愈,然而醫患關系卻愈發緊張,曾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白衣天使為什么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困擾?思考后發現其根源在于醫護專業學生職業素養不斷降低。
專業課教學目標一直以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為主,很多教師認為醫學相關專業知識多,內容涉及范圍廣,教材內容尚且不能保證講夠,更沒有時間開展德育,認為德育是學生工作人員應該做的事,因此對于課程思政存有抵觸心理,殊不知作為師者,除了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傳道。此現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對教與育的關系、立德樹人的理解不到位。
有的專業課教師認為,課程思政的開展,需要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專業課完全思政化。其實,如果將專業課教育歸為顯性,課程思政則應以隱性方式進行。課程思政是確認、驗證和支撐思政課程的內容,是從“漫灌”到“滴灌”的轉變。
各護理院校在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時,教學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社會工作量均可進行量化考核,而對教師立德樹人情況則很難進行量化考核[3],缺乏評價課程思政及其效果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專業課程評價體系以知識和技能為主,缺乏對立德樹人情況的考量,缺乏關于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情況的評價標準。
護理專業有其自身特點,旨在培養學生博愛、慎獨、精細等職業素養,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護理院校重視人文素質培養,開設人文類課程,該類課程也涉及感悟生命意義、關注人的尊嚴、注重精神世界、追求平等公正、崇尚科學精神等系列知識,并有意將人文類課程延伸到專業課程如護理學基礎、急危重癥護理等教學中。
2019年《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機制,積極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的有機統一。追述護理專業發展歷史,無不滲透著德與技并存的職業元素,護理專業學生執行力較強。以我校(高職)為例,近年來學生錄取分數處于較高水平,學生均為高中起點,基礎較扎實,自學能力較強。在專業課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讓學生認知職業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職業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以我校為例,依托黑龍江省醫療機構及相關企業,針對行業標準、職業能力及職業素質要求,遵循高職教育規律、學生自身成長規律,以提高素質、培養能力為主線,構建“四個平臺、二條主線、三個目標”課程體系。其中主線之一即素質線。系統設計德育遞進、德技并修教學形式。通過第一學期護理導論、醫學人文修養課程以及課前的臨床“識崗”階段,開展醫學歷史、愛國情懷、人文思想、中華文化等方面教育;第二學期為基礎護理、健康評估課程中的“練崗”階段,開展科學精神、哲學原理、人文教育、職業情懷、慎獨修養等方面教育;第三學期為課間見習的“試崗”階段,主要開展職業情感、信仰價值方面教育;第四學期為內科護理、外科護理的“臨崗”階段,開展評判性思維、大健康觀、生命觀、創新精神、愛傷觀念方面教育;第五學期、第六學期為“頂崗”階段,強化職業規則學習、職業倫理道德培養,促進學生專業能力與素養遞進式提升。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要求,制(修)訂專業課程標準,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梳理專業課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或資源,使課程思政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價值。專業教師要準確把握課程教學要求,規范編寫、嚴格執行教案,合理運用各類教學資源組織教學,以護理學基礎課程中鼻飼法的運用為例,其課程思政教案設計見表1。

表1 課程思政教案設計
黨的歷代領導人一直秉承“大思政”理念。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門都要負責任[4]。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專業教學團隊共同努力,不斷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健全教材選用制度,引入或開發課程思政案例庫。合理運用專題引入、知行合一等方法,做到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加大思政元素考核成績在課程(包括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總成績中的比重,提高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促使其主動學習、提升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不斷提高學生政治覺悟、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開展課程思政是培養護理專業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協同育人目標的正確路徑,是培養有責任、有擔當、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務的護理人才的重要途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