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成為現階段教育中的一個新的目標,高中語文由于其特性,成為了情感教學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學以文章、詩詞為主,這些課文中都蘊含著作者深厚的情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從中獲得情感的熏陶。
關鍵詞:高中語文;情感教學;運用;分析
情感是人最重要的心理活動,沒有了情感,人們就不能更好地進行工作和學習,同樣的,要想做好語文教學,我們就需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并以課文的情感與學生產生共鳴,讓學生真正地融入進課堂教學中來。雖然在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標的不斷推進下,情感教學開始被大部分人熟知,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教師對情感教學的重視程度還不算高,這些都阻礙著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對情感教學予以重視,并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落實情感教學。
一、 根據文章的類型選擇情感教學方式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對各種事物或者形象的描寫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思想,進而引發學生的共鳴。但是在這樣的教學中也存在著問題,那就是課文太多,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幾百篇文章,這些課文的題材、體裁、內容、情感都不盡相同,這為情感教學的實施造成了困難,如果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不對文章的情感進行分類,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可能還會起到反向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需要針對不同情感的文章施展不同的教學方式。
對于那些情感比較激昂,語言風格較為豪邁的文章,比如我們在教學《沁園春·雪》這樣情感激昂、豪邁的文章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并通過學生的情感使班級氛圍變得活躍,再通過班級的氛圍反輔學生的情感,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共鳴更加充分。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先為學生介紹一下這些文章的背景,并且播放一些激昂的音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在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之后再讓學生去朗讀文章。
而在教學一些語言、情感比較委婉的文章,比如《雨巷》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對文章進行朗讀,并且為學生著重講述文章的優美語言,我們還可以在學生朗讀的時候播放一些比較緩和的音樂,或者直接依據文章的名字播放下雨的音效,更甚者我們可以為學生播放以《雨巷》為靈感的舞蹈視頻,進一步渲染班級中清麗、委婉的情感氛圍,這樣可以將學生代入到優美的文章意境中去,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
二、 情境教學與情感教學相結合
獲取情感體驗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而情境教學則是給予學生情感體驗的一種重要途徑,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巧妙的利用情境教學法,在情境教學和情感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下,帶領學生獲取良好的情感體驗,并提升語文思維能力。
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子,在教學的時候我們首先可以為學生播放《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相關視頻,并讓學生就視頻的內容進行討論,闡述自己的理解,在學生互動和探究的過程中情境教學和情感教學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并且在多媒體技術的作用下情境教學升華了課文的主題。隨后,我們在教學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問題進一步創設情境,進而深化課堂情感教學,比如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愛是能力問題嗎?”“愛是否與人的成熟程度有關系?”這些問題與課文內容相連接,同時課文的主題又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學生深有體會,在問題情境的引導下,學生侃侃而談,與文章情感的共鳴也變得更加強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借助文章內容對學生就“愛”這個主題進行升華,讓學生對“愛”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角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念和親情觀念,這能夠使學生對文章的內涵和情感有進一步地認識,也能幫助學生健康、快樂的生活。
再比如我們在教學《蜀道難》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文章中對度過蜀道之艱難而產生的感嘆情感,我們可以為學生展示蜀地的俯瞰視頻,并且將蜀地周圍的地理情況介紹給學生,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詢問班級學生是否有經過那片區域的,讓去過的學生以自身的經歷讓學生更直觀的體會什么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樣做情境教學的效果會更好,學生也更能身臨其境,對《蜀道難》整體的情感也能體會得更徹底。
三、 組織各種班級活動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要想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情感教學感興趣,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產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動力,情感教學的效果才會更好。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在班級教學中組織各種活動,比如朗誦會、知識競賽、舞臺劇表演等等,這些活動形式既能幫助學生從中獲得對文章內涵和情感的深刻理解,也能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雷雨》的教學為例子,由于《雷雨》這篇課文中的人物比較多,情感起伏比較大,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情感的變化,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以舞臺劇的形式進行演出,同時由于這篇文章的文體形式就是話劇劇本,因此給我們活動進行提供了方便。舉辦舞臺劇我們可以采取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就是將班級里的學生分成三個小組,由不同小組內的學生進行組內選舉,選擇出組員認為最合適的學生扮演周樸園、四鳳、魯侍萍、魯大海等等角色,而剩下來的組員則成為舞臺劇的幕后工作人員,這樣每一個組員都能參與其中,在表演之后我們可以投票選擇出表演的最好的一組,并給予鼓勵。而第二種方式與第一種相差不大,只不過這一次我們不分組,而是以全班為單位選出一組表演學生,并讓這些學生進行表演。在這種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對人物之間的對話和情緒的變化了解得會更加深刻,比如在傳統的教學之中很多學生不理解為什么周樸園在和魯侍萍懷念從前的時候還那么和善,但是當知道魯侍萍就是當年的侍萍的時候就變得嚴厲、刻薄,而在表演之中很多學生明白了周樸園作為一個資本家的虛偽,對里面的人物之間的情感變化了解得也更加深刻。
四、 借助語言和背景知識刺激學生的情感共鳴
在語文教學中,語言是教師表達和傳遞感情的主要方式,雖然現在很多教師開始運用更加先進的教學方式,但是口頭講述依舊是我們無法舍棄的教學方式。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情感較為豐富,而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教師要想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就需要發揮語言的作用,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
比如《我與地壇》的教學中,由于前半段的感情基調是比較悲傷的,我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需要降低自己的語調,并通過放緩語速來渲染一種悲傷的氛圍,以此將作者的不幸傳達給學生。而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的是對生命的一種抗爭精神,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需要一改前半部分的低沉,而是需要用充滿斗志的語言,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想要在這個部分表達的情感,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再比如我們在教學《竇娥冤》這篇文章的時候,由于主角竇娥是被冤枉的,在文章中表達出了很濃重的控訴和憤激之情,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語言和閱讀的時候也需要展示相應的情感。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在朗讀這一句的時候我們的語氣應當是憤恨的,同時閱讀的時候也需要一字一頓,讓學生察覺到那種不甘心和控訴,這樣學生才能對竇娥這個主角心中的情感有更加深刻地了解。除了使用適合的語言進行教學之外,背景知識普及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背景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學生對文章情感了解不夠深刻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學生對文章的背景知識了解不夠,無法產生時代的共鳴,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需要為學生介紹書本上沒有的背景知識,便于學生將文章內容與時代背景相結合進行了解。以《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為例,馬丁在演講的時候情緒非常高昂,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美國歷史上對黑人這個種族長時間的壓迫,導致黑人的合法權益被侵壓,在這種情況下黑人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只能掀起各種運動,也因此,作者在文章中才展示了這樣濃重的情感。沒有了解黑人在美國歷史上所受的遭遇之前,學生對文章的情感沒有那么了解,而在指導背景知識之后,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情感了解就會更加深刻了。
五、 結語
總而言之,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它能幫助學生構建起正確的情感觀念,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是有利的,同時情感的共鳴還能促使學生對文章內涵的了解更加深刻,進而達到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目標,因此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
參考文獻:
[1]安彩蓮.“笑過”出“效果”:談高中語文情感教學[J].甘肅教育,2019,621(1):111.
[2]陳秀芳.淺談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細則[J].中外交流,2019,26(12):127.
[3]杜銳.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語文課內外,2019(36).
作者簡介:趙裕花,江蘇省南通市,江蘇啟東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