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磊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國家和人民委托管理的資產,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審計工作是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以及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升值的前提。近年來,各級政府都在積極進行國有資產的審計工作,在審計過程中發現許多的問題。本文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分析國有資產審計的重要意義、審計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審計
引言
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對存在的非法挪用、侵占國有資產,資產浪費,資產使用率低等情況,進行嚴厲的查處。我市高度重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根據《審計法》的相關規定和審計計劃安排,積極進行自查,針對土地權屬、辦公用房和公車使用情況進行的審計調查,對于保證國有資產的完整安全,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提升資產利用率起到了十分積極地作用。
一、行政事業國有資產概述
(一)行政事業國有資產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著如下的特點:首先,經營性和非經營并存。行政事業單位負責提供公共性的產品或者服務,對于資產的使用屬于非營利的,隨著行政事業單位的改革,出現了公益性和經營性并存的情況,也就是有經營性的資產和非經營性的資產。其次,無償占有和使用。公共產品和服務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重要產出,不具備排他性和精準性,無法用市場的方法進行產出的衡量。從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來看,一直以來忽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經濟屬性,導致資產被無償的占用和使用。最后,非生產性消費。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不計提折舊,而且資產的配置、更新、維護等資金,來源于政府預算或者資產收益轉移,外部依賴性強,無法反應資產的真實價值。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意義
首先,保證資產的完整和安全。我國有著龐大的行政事業單位數量,占有大量的國有資產,由于國有資產使用的無償性,容易出現國有資產底數不清的情況,導致資產貶值或者流失。國有資產管理則是提升資產的利用效率,避免資產的流失。其次,提升政府績效。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責的基礎,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例如資產配置,是否與部門工作相匹配,將直接影響著資產的使用效率以及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最后,確保市場秩序的公平公正。壟斷影響著市場的公平公正,國有資產管理中,如果行政事業單位將國有資產用作營利或者以權經商、壟斷經營,會嚴重影響到市場秩序。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情況概述
XX市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共計152人,實有公務員44人,工勤人員21人,參公人員87人。主要科室有辦公室、計劃財務科、綜合科、接待辦、財務收費中心、物業管理中心、機電服務中心、機關汽車隊、大樓服務中心、保安服務中心、環境生活服務中心、固定資產管理中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和XX市2019年審計計劃的安排,自2019年5月12日至2019年7月21日,對XX市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主要從土地權屬、辦公用房和公車基本情況3方面展開。
(二)存在的問題
1.不動產證辦理不及時
審計調查中我們發現,在土地權屬管理方面,存在部分單位獲取土地之后,但沒有及時進行土地登記的情況。調查中共對199處土地進行了調查摸底,調查發現:有土地證121處,無土地證的78處。對1025處房屋房產權屬進行調查發現:有房屋權屬證明共47家單位148處房產,877處沒有辦理房屋權屬證明。不符合《XX省財政廳、XX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土地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X財資〔2013〕11號)規定,如規定中明確指出行政事業單位依法獲得的土地資產,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地向國土資源行政部門申請土地登記,行政部門會對申請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向行政事業單位發放證書。
2.不動產、公車賬務處理不及時
通過摸底表匯總發現,199處土地權屬面積6397.96畝,52家單位81處土地未入賬,權屬面積1052畝。147家單位1025處房產中未入賬56處,涉及32家單位,面積20.88萬平方米。通過摸底表匯總發現,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共有102輛公車因拍賣、上交或已報廢未及時進行賬務處理,涉及金額1545.7萬元未下賬;有32輛公車調撥至新單位后因手續不完善等原因未及時入賬。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第17條規定,第17條明確規定,各個單位需要定期對不動產、公車財務進行檢查、核實,保證賬簿記錄跟實物相符。
3.不動產底數不清
通過審計摸底表與財政報表房產情況比對,共31家單位105處房產未在財政報表中體現,建筑面積32.54萬平方米,賬面價值17236萬元。抽取相同單位數據抽樣比對,土地數據共抽取52家相同單位,房產數據共抽取109家相同單位,如表1、表2所示。
從數據對比中,可以看出,一是部分單位不動產底數不清,有漏記、產權不清、未及時上報等現象,如市某局土地房產由于時間遠久,人員更替頻繁,導致沒有相關資料,賬面未體現;二是由于歷史政策原因,部分單位土地權屬為辦公用地,實際是辦公與住宅共用,在上報財政部門中未分離上報或未上報,造成數據不實;三是權屬變更滯后。部分單位多年來歷經機構改革、單位分立、合并等情況,權屬變化大,未及時變更權屬,原有證件與實際不符;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因土地、房產二證合一,部分數據未完全合并,導致房產數據較少。
4.機關事務管理局信息化建設滯后
雖然各級機關都加強了信息化的應用,開設網上辦公平臺,提升辦公效率。但是調查中我們發現機關事務管理局存在信息化建設滯后的情況。主要表現在,在于不動產登記工作方面,缺少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導致不動產登記工作效率偏低,登記工作比較緩慢。
(三)原因分析
1.權屬意識差
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和相關負責人缺乏足夠的權屬意識現象較為普遍,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取得政府無償劃撥的土地和建設房產后,在思想上普遍存在“土地房產都是國家的,有無證無所謂”的觀念,使用多年但始終未辦理過不動產證。
2.重視度不足
行政事業單位相關負責人對國有資產處理處置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同時由于歷史政策原因,行政事業單位土地權屬大部分為劃撥用地,部分取得時甚至沒有支出,多年前取得時未及時入賬,導致后續無法入賬;有部分單位因辦公樓未及時決算或工程未移交等原因未入賬;由于財務會計信息未能及時反映國有資產現狀,處理處置不及時,造成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脫節。同時,在填報摸底表時,因不動產未入賬,單位賬面沒有相關數字、填報統計報表時只能找當時知情人詢問和估數填報,既增加了填報的難度,又影響了數字準確性。
3.機構合并帶來的交接問題
由于機構改革,合并單位資產相對較多,如市場管理局、文化和旅游局由多個獨立單位合并或撤并,資產交接和清查較慢;事業單位“三定”方案還未確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事業合并單位賬務賬戶后仍按各自原有賬戶單獨運行。由于機構合并帶來的國有資產交接問題,帶來國有資產出現產權分配不清或者國有資產流失的隱患。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建議
國有資產是國家和人民委托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資產,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進行審計調查,調查國有資產的管理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原因,給出管理建議,從而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實現對國有資產的有效利用,避免資產的流失。針對此次調查中存在的不動產證辦理不及時,不動產、公車賬務處理不及時,不動產底數不清,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問題,給出如下的建議:
(一)強化國有資產的管理意識
國有資產是國家賦予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重要資產,需要行政事業單位有良好的資產管理意識,合理分配國有資產,提升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因此,切實強化各級部門的國有資產的管理意識,包括有形的固定資產以及無形的資產,消除思想上對于資產管理的誤區,提升管理的思想,嚴格履行管理資產的職責,按照國家法律和相關規則制定,做好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現國有資產流失,提升資產的價值,保證國有資產的完整和安全。
(二)理清職責,加快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建設
針對現階段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制度不健全、多頭管理的情況,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職能進行整合,結合各單位擁有的國有資產實際情況,確定各級部門在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的不同的權限和職責,確保國有資產有明確的責任主體,規范國有資產的管理行為,對于存在的管理問題可以找到問責對象。健全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進一步細化管理制度,保證各項制度可以覆蓋到管理的各環節,包括產權登記、產權界定、資產配置、產權交易、產權糾紛處理、資產的評估等各個方面,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證國有資產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為國有資產管理提供制度依據。
(三)摸清家底,為國有資產管理打下基礎
做好國有資產管理一方面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為基礎,另一方面還需要做好國有資產的摸底工作,進行全面核查,明確國有資產的數量、產權界定,并做好資料的整理和記錄,建立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的信息化,提升管理的效率,方便對國有資產進行統計,同時也實現對資產數量、使用情況進行有效地監控,推動國有資產管理逐漸走入正軌。
參考文獻:
[1]田發蕾.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9(17):130-131.
[2]倪慧清.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9(21):137-138.
[3]潘冬軍.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9(6):52-53.
[4]盧小華.對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20):8-9.
[5]馬銀燕.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財經界,2019(10):118-119.
[6]張云龍,戴曉林,劉慶.基于審計視角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探討[J].審計月刊,2019(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