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段時間以來,我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指示精神,注重對學生線上教育教學的分類指導,加強與學生的聯系,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開展輔導答疑,及時解決學生居家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收到良好效果。
關鍵詞:線上線下;教學;分類指導
近段時間以來,我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指示精神,注重對學生線上教育教學的分類指導,加強與學生的聯系,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開展輔導答疑,及時解決學生居家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根據延期時間,各年級備課組首先將下學期電子教材發到學生,利用“升學e網通”、學科網精準教學通、問學長教學平臺或子弟學校視頻資源,線上指導學生進行下學期新課預習和學習。各備課組根據延期時間制定學習計劃發給學生,并線上檢查學生的學習和作業完成情況。
由于學生都在家里,沒有老師和學生面對面的交談方式。每個學生的思想狀況、生活方式、學習情況大相徑庭。有的學生束手無策,再加上學習能力較差,知識面也窄,學習達不到預期目標。假期學習期間,學生學習了網絡上的一些錄播資源,也難免會對自己的老師和其他老師作對比,這就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說假期線上學習,是對學生和老師的雙重考驗。學生希望回歸到課堂教學后從中聽到、學到不一樣的內容,但他們基礎知識整理學習卻又未必做到位,往往好高騖遠,想要仰望星空,卻又不會腳踏實地。教師必須改變原先的教學方式,不斷去充實自己,加強自己的學科素養。
“網絡技術和網絡信息為自主學習、合作研修創造了新的條件:它有更加豐富和優質的學習資源,‘海量的資源提供了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實現根本意義的個別學習和自主學習。但‘網絡學習需要更強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所以,對于即將回歸的線下課堂教學,基于新學期教的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經濟史,我個人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調整學生心理
課堂筆記雖然已經讓學生自主整理了,但要提醒學生,筆記不是萬能的,是否記到心里了呢?是否理解這個知識點呢?加之學生對文綜學習認識不足,認為只要有了筆記,我到考試之前幾天背背就可以了,更有甚者認為,我到高三再背也不遲,這是以往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們老師要從源頭上杜絕這種想法。所以,開學第一課,必須要強調這一點。
二、充分利用導學案
線上教學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單純記筆記,且沒有過多的補充與延伸,學生把握不了重難點,所以權當預習了。讓學生做導學案,一方面了解學生在家學習情況,是否整理筆記。另一方面,學生是否能消化掉一些知識點,做筆記過程中對于一些知識點有沒有什么疑問,或者只是單純機械地照抄?在導學案里,既有基礎知識的整理,又有重難點。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再安排接下來的教學。
三、教學要有側重點,避免炒冷飯
由于寒假時間延長,導致正常教學時間縮短了,所以教師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迅速有效地掌握重難點知識。比如,講專題一《古代中國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時,可對一些重點概念進行講解,如,小農經濟、自耕農與佃農的區別、鹽鐵官營、資本主義萌芽等。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輔導,查漏補缺,不要影響全班的整體進度。
四、增強課堂教學的多樣性與趣味性
文字是干巴巴的,可以通過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傳統手工業的高超技藝,深刻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比如,講到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講到絲織業和青銅器時,可以播放中央電視臺的視頻《錦繡紀》《如果國寶會說話》。
五、聯系時政,將最新的社會熱點穿插于教學當中
比如,教師在講小農經濟的特點之一—脆弱性,指的是古代農業生產力低下難以抵御自然災害等,可以聯系年初非洲蝗災,導致莊稼受到破壞的時政內容。假期學習,其實不光是課本知識的學習,學生在此期間也要多了解一些國內國際上的新聞熱點,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而是“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新一代的有為青年。
六、注意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切勿照本宣科
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書上都有了自己看不就行了嘛。比如,中國古代歷代王朝抑制兼并,而宋代確是“不抑兼并”,書上沒有講原因,這時需要補充宋代“不抑兼并”的原因—政府認為“藏富于民”,土地在地主和農民手中都一樣,都可以收取賦稅,而這一政策導致了北宋中期的階級矛盾,從而宋代進行了王安石變法等改革。這樣將必修與選修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通史意識,有助于高三復習備考。還有關于明清時期江南市鎮經濟的發展,要說明這一地區經濟發展是由于手工業發展,人地矛盾而改變經濟結構導致的。
參考文獻:
[1]朱君鴿.如何做好中學生“線下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1):71.
[2]劉軍艷.簡論中學生“線上”和“線下”教育的有機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238.
作者簡介:
赫霆(1986.02-),女,漢族,陜西省咸陽市人,碩士學歷,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第一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