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摘 要:高職英語學困生在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調動這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從課堂行為的角度,通過對川內部分高職院校55名教師和1802名英語學困生的課堂行為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就不良的課堂行為提出了教學策略建議。
關鍵詞:高職;英語學困生;調查;分析;教學策略
1引言
近年來,由于高職規模擴大和招生政策的變化,導致高職學生生源下降厲害。特別是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教職成〔2019〕12號)頒布以后,高職院校生源更差,英語學困生不可避免地加大。《大學英語》是高職學生的必修課,學困生的存在使高職英語教學舉步維艱?!敖獭迸c“學”的矛盾日益凸顯,轉化學困生是高職英語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
關于什么是學困生的問題,美國教育家Samuel A Kirl 在1963年提出了“學困生”的概念,之后國內外很多學者也對“學困生”的概念進行了研究。綜合這些研究,對學困生的界定有兩種:第一種是學習障礙的學生,第二種是學業不良的學生。本文所指的“學困生”是后者。這些學生的特點是英語基礎差,自我效能感低,厭學情緒嚴重,學習習慣不好,自制力差,自主性不強,課堂行為中不良行為較多。本文試圖通過調查了解高職學生的課堂行為,針對不良行為,提出針對性教學建議,實現高職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為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掃清障礙。
2 高職學生課堂行為調查綜述
2.1 學生方面
筆者采用問卷星,就“高職英語學困生課堂行為”進行了調查,四川省3所高職院校共1802名學生參與了調查,參與調查的學生的英語入學成績較低,其中普招生的高考成績(滿分150分)在50分以下,單招生的英語成績(滿分100分)在60分以下。調查分三個方面:對英語的認識、課堂行為和不良行為原因探究。
2.11 學生對英語的認識方面
為了解學生對英語的認識問題,筆者設計了兩個問題:“你認為學好英語重要嗎?”和“你對英語感興趣嗎”。95.39%學生認為學好英語重要,只有11.76%學生總是對英語感興趣,61.27%學生對英語有時候感興趣,6.27%學生對英語從來不感興趣。
由此可見,高職英語學困生很清楚學好英語課程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對英語不太感興趣。所謂“興趣是做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高職學生剛剛步入成年,易沖動,對事物的認識欠全面,好以個人的喜好行事。
2.12 課堂行為方面
調查中課堂行為涉及出勤、互動、專心程度和做筆記。高職學生曠課和遲到的現象很少:98.61%的學生從不曠英語課,95.67%的學生上英語課從不遲到。但是,如果教師開展主動性活動時,學生行為欠佳。49.94%學生有時既不認真聽講,又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感覺很無聊。18.7%學生和60.54%學生從不或有時主動舉手或站起來回答老師的提問,28.19%學生從不或有時候能專心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在課堂討論時,10.21%的學生從不發表自己的看法,59.32%的學生有時要表達自己的看法。但若老師組織跟讀活動時,僅有12.93%學生從不或有時跟讀。對老師講解的問題,僅有30.46%的學生會經常或總是就自己沒有聽懂的想老師請教或向同學討論。還有些學生經常(占5.44%)或總是(占1.39%)不認真聽講,無所事事,只有49.72%學生能夠總是專心聽老師講課。在整個課堂上,關于上課心情或情緒處于什么狀態的調查中,共有2364人參與調查,其中有1294人處于不平靜狀態,他們中有的興奮或焦慮,有的憤怒或恐懼,有的害怕或其他??傊辉谏险n狀態的占了絕大部分。由此,在英語課堂上,有1049人上課會走神,380人上課會玩手機,225人上課會隨意講話,還有804人會做其他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做筆記方面,絕大部分學生(占72.64%)會經?;蚩偸亲龉P記。
從以上一系列數據說明:英語學困生的不良課堂行為要多于良好課堂行為。良好行為中,絕大部分行為也并非學生主動,而是迫于教師壓力。如出勤情況,據了解,很多學校明確規定“如果學生曠課或遲到達到一定的課時,學生會被取消考試資格”,筆者所在學校規定,學生如果曠課達三分之一,則取消考試資格。
2.13 不良課堂行為原因探究方面
不良行為存在自然有其原因,調查發現,1378人認為自身英語基礎差,812人認為自己自控能力差,400人認為自己對英語不感興趣,404人認為自己在課堂上不知道該怎么做,認識不夠,114人有厭學情緒,甚至還有74人不知道哪些課堂行為是好的。
綜上可以看出:高職英語學困生的不良課堂行為有:課堂互動不積極、不善于提問或請教、上課走神、玩手機、隨意講話、睡覺、曠課或遲到、不善于記筆記普遍存在等。
2.2 教師方面
筆者采用問卷星,就高職英語學困生的課堂行為對川內高職英語教師進行了調查,共有來自不同高職院校55人參與了調查,填寫了問卷。調查主要涉及學生的英語成績和興趣、學生課堂行為表現、不良行為存在原因和教師對不良行為干預四個方面。
2.21學生英語成績和興趣方面
就學生的英語成績而言,50.91%教師的學生英語入學成績在50分以下,30.91%教師的學生成績在50分-70分之間,70分以上的僅占18.19% (其中90分以上的才3.64%)。對英語是否喜歡,76.36%教師的學生有時喜歡,從不喜歡的占9.09%。 由此可見,英語學困生在高職院校院校中普遍存在,且存在的人數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而這些學生中絕大部分(76.36%)只是“有時”喜歡英語??梢姡呗氂⒄Z教學面臨巨大的難題:如此龐大的英語學困生,如何實現他們的轉化?如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2.22 學生課堂行為表現方面
54.55%教師的學生有時候遲到,45.45%教師的學生從不遲到。36.36%教師的學生有時候做筆記,5.45%教師的學生從不做筆記。69.09%教師的學生有時候會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14.55%教師的學生會經常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63.64教師的學生在課堂上有時會保持沉默,14.55%教師的學生經常保持沉默,僅有20%學生從不保持沉默。保持沉默?那他們在做什么呢?65.45%教師認為學生上課經常玩手機,58.18%教師的學生經常走神,32.73%教師的學生經常睡覺,47.27%教師的學生經常講話,還有18.18%教師的學生經常會干其他事情。課堂上學生是否參與討論這一問題,34.55%教師的學生有時參與,5.45%教師學生從不參與,也就是說有五分之二的學生不太參與課堂討論。教師提問時,40%教師的學生不積極回答,41.82%教師的學生不會經常認真聆聽其他同學提問。由此可見,五分之二以上教師的學生英語課堂上自己既不經常認真回答問題,也不經常認真聆聽他人回答問題,大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意。從上課的心理狀態來看,這些學困生上課的心理狀態比較復雜:開心、平靜、焦慮、興奮、憤怒、自卑、緊張、害怕等均存在。其中,52.73%教師的學生有緊張感,36.36%教師的學生有自卑感,27.27%教師的學生有焦慮感,34.55%教師的學生有害怕心理。復雜的心理導致上課的專心程度受損:僅有23.64%教師班上大約有80%以上的學生在聽課,絕大部分教師班上學生都不專心聽課。面對學生上課的不良課堂行為,教師會熟視無睹,袖手旁觀嗎?
2.23 高職英語學困生不良行為產生原因
就高職英語學困生不良行為產生原因問題,調查結果顯示:90.91%教師的學生英語基礎差,69.09%教師的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67.27%教師的學生自控力差,36.36%教師的學生厭學,27.27%學生不知道自己在課堂上該做什么,21.82%教師認為是教師課堂管理不給力。由此可以看出,高職英語學困生課堂不良行為產生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其中主觀原因居多。
2.24 教師對不良課堂行為干預方面
教師的重要職責是教書育人,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32.73%的教師會經常干預,27.27%的教師總會干預,40%的教師會有時干預,沒有不干預的教師。面對教師的干預,學生會接受嗎?調查發現,絕大部分教師(占72.72%)的學生會虛心接受,但也有從不接受(占3.64%)或有時接受(占23.64%)的學生。
從上面教師調查發現:學困生的不良行為有:遲到或曠課、課堂互動不積極、沉默不語、上課走神、玩手機、講話、睡覺、不主動、不善于記筆記普遍存在等。
3 英語學困生調查結果
基于對教師和學生的調查,發現英語學困生在課堂不良行為表現和不良行為產生原因方面存在著共性。首先,高職英語學困生的不良行為主要有:遲到或曠課、不積極參與互動、沉默不語、玩手機、睡覺、走神、不善于傾聽伙伴發言、講話等。其次,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有主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是英語基礎差,對英語不感興趣、自制力差、對自身行為自我意識不強、負面心理因素較多、上進心不足,厭學、對教師的干預不樂于接受等。客觀原因主要教師課堂管控給力。
4 教學策略建議
4.1幫助學生提高認知能力
人的認知能力是人的行動能力的基礎。一個人對他人或事物有了一定準確的認知,再經過思考分析判斷,才能構成一個人的行動能力。沒有認知的基礎,行動無從談起。良好的認知產生良好的行動,反之亦然。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高職學困生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課堂行為是不良的行為。因而總是做出一些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消極行為。教師要積極加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可以舉辦講座、學習先進、組織讀書會、評議會或辯論賽等。
4.2 制定合理的課堂行為規范
課堂行為規范是教師和學生課堂上必須遵守的紀律和道德條款,對課堂中的行為主體具有約束力。課堂行為規范中明確規定哪些行為被禁止及其懲罰方式,哪些行為被鼓勵及其獎勵措施。如:嚴禁睡覺,睡覺一次扣平時成績3分或抄寫50個單詞;主動回答問題一次,加2分,一次課累計主動回答問題3次,再加1分等。懲罰措施要重,做好從學習上去懲罰,既能達到制止不良行為的目的,又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獎勵要刺激作用,要讓學生嘗到甜頭。
4.3 制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課堂氣氛是在課堂中呈現的一種綜合性的心理狀態,包括積極的課堂氣氛,消極的課堂氣氛和對抗的課堂氣氛。積極的課堂氣氛主要表現為:師生雙方有飽滿的熱情,教與學態度端正、目標明確;課堂活動井然有序;學生求知欲強烈、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師生間情感交流充分,學生參與面廣,雙方處于互動積極的狀態;師生共同洋溢著為實現教學目標而獲得成功的喜悅與滿足感。教師是課堂氣氛的主要制造者,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語、積極的行為、有趣的教學材料、易操作的課堂活動等,幫助學生克服害怕、焦慮、恐懼等不利于教學的心理,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5 結語
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高職英語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部分,是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基地之一。高職英語學困生在高職學生中占絕大部分,只有解決了學困生的課堂行為問題,高職英語教育才會迎來豐收之季!
[參考文獻]
[1] 彭輝,高職院校英語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湖南師范大學,2015.
[2] 王秀紅,高職學生課堂行為現狀調查及教育對策研究.
項目來源: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高職英語學困生課堂行為調查及對策研究”課題(基金編號:2019C1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廣元 6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