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云帆
摘? 要:本文總結了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方式創新的策略:一是口頭表達與習作教學相結合,整合口語與書面語;二是“實踐出真知”,搭建情感體驗的平臺;三是讀寫結合,增強積累與習作意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方式;策略
習作教學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占有重要比重,《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對不同學段的習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對高年級學生習作提出了以下要求:“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币浴缎抡n程標準》為依據,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中,我們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以適應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此本文將進行詳細探討。
一、口頭表達與習作教學相結合,整合口語與書面語
小學語文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習作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就不應該拘泥于傳統單一的習作教學模式,更不是單純進行習作知識與習作技巧的傳授。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表現欲比較強烈,我們應該給他們創造自由表達的機會。將這種表達從口語表達切入,有利于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通過口頭表達與習作教學的整合,實現口語與書面語的整合。為此,我們要根據習作教學的內容設計口頭表達的教學情境,探尋適宜的討論話題。
例如,在“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的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邀請幾位個性特點比較鮮明的學生到講臺前面來,然后讓大家選擇其中一個小伙伴說一下他有哪些特點,時間控制在兩三分鐘內。每個人對小伙伴的認識是不一樣的,雖然大家在用詞上五花八門,理由也非常多樣,但是每個小伙伴的特點卻能夠描述得非常準確。如有一個學生說蕊蕊(化名)不僅是一個特別愛笑的女孩,還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小伙伴,并且舉出了她幫助同桌復習數學功課的事例為證。為了激發學生將口語轉變為書面語的興趣,教師還要求同桌互相記錄對方的發言,并幫助同桌一起列習作提綱。這種方式為學生進行口頭交流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培養了他們的傾聽能力,而“說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參與習作教學課堂活動的熱情。
二、“實踐出真知”,搭建情感體驗的平臺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高年級習作教學提出了“感情真實”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切入開展習作教學,有利于學生通過生活實踐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進而使習作容易實現 “表達真情實感”的目標要求。事實證明,那些習作材料或者習作主題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時,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筆,寫出的文章也缺乏真情實意。文學創作的不竭之源來自于我們熟悉的生活,只有習作教學與生活建立起有機聯系,才能有利于學生寫出引起小伙伴共鳴的習作來。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在習作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堅持這個原則,為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創造機會,進而使他們能夠“有話想寫”。如“(? )即景”這個習作,要求觀察一種自然現象或一處自然景觀,重點觀察景物的變化,寫下觀察所得。根據自己的觀察對象,把題目補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寫作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1.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如寫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間順序,由近及遠地寫一寫窗外的景物。2.注意寫出景物的動態變化,使畫面更加鮮活。如,寫日落即景,可以寫一寫太陽落下時形狀的變化以及夕陽下景物色彩的變化。從這次的習作要求以及注意事項來看,唯有讓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通過親自觀察,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其習作才會更具表現力,從而才能有效提高習作教學的實效性。
三、讀寫結合,增強積累與習作意識
在習作時很多學生感到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實踐經驗不足,另一方面是他們的閱讀量太少。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密切相關的,我們要處理好閱讀與習作的關系,通過“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手段的恰當運用,不斷增強學生的積累意識與習作意識。如在教授教材中的文本或是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引導他們積累好詞佳句,學習作者獨特的創作手法,長期積累必能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如完成“推薦一本書”“寫讀后感”這類主題的習作時,我們完全可以將閱讀與習作教學結合起來進行。如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組織一次閱讀活動,讓學生廣泛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章或書籍,然后在習作中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閱讀的文章或書籍的內容,對于那些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內容可以重點介紹。或者選擇一兩個讓自己感觸最深的地方,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要真實、具體。將閱讀與習作教學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聯系自己的閱讀積累或生活經驗進行創作,有利于他們用上原文中的好詞佳句,從而使學生習作水平真正獲得相應提升。
小學語文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不斷創新習作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解決習作教學在習作材料、習作指導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以提高習作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習作綜合素養的提升。本文以高年級習作教學為例,對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習作創新教學進行了探討,并總結了高年級習作教學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吳荔青.談小學開放性習作教學的創新點[J].新教師,2017(12):36-37.
[2]孔慶振.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教師,2017(S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