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樺
摘要:對于電力行業來說如何將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良好的結合到相關的電力工作之中,成為一個重點。但是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之下,電力行業需要良好的將電力計量自動化運用到相關的線損管理之中,而如何將這種技術進行結合,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重點。基于此,本文章對電力計量自動化在線損管理中的應用,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電力計量自動化;線損管理;應用分析
引言:
與現實需求相比,配網線損監控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系統功能過于單一,分析能力較差,再加上各配網管理模式上的差異,增加了線損監控的難度。如何做好線損監控和分析,成為當前配網建設和發展的重要議題。線損監控能夠降低能源損耗,提升輸配電穩定性。只有做好線損監控,才能充分發揮整個電力系統的價值,提高配網的市場競爭力。
一、電力計量自動化系統概述
在電力行業中,電力計量自動化的技術是一種比較高科技的技術,因為它在運行和工作的過程中是需要良好的結合一些高科技的技術,比如一些互聯網技術、電能計量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等等,通過這樣一種高科技的技術可以幫助電力行業在搜集和分析相關內部電能信息時擁有良好的成效和效果。但是電力計量自動化這項技術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需要配合相應的載體,若是無法利用相應的載體來進行操作的話就無法獲得充分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這種相應的載體通常都是一些電力專用通信網絡或者公用移動通信網絡,依靠這兩種載體進行相應的操作才能夠使得整體的運行過程變得更加具有可靠性。
二、線損的主要原因分析
2.1電網系統存在無功補償不足情況
當前,電力系統主要采取在變電站母線安裝集中無功補償裝置和大容量配電變壓器處,安裝無功補償裝置的方式行補償,分散性無功補償成本比較高,促使分散式無功補償在電力系統內未得到普遍使用。而且,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人民的用電結構出現了一定變化,無功補償不足,電力系統的功率因素降低,促使電力系統的無功損耗加大。如果電網內無功功率沒有獲得及時、高效的補償,無功潮流在網上大量流動,將極大影響電力系統的穩固、安全與經濟運營。
2.2電網結構不完善
供電企業正在對電網建設和升級,對電網結構實現了優化。其中卻出現了規劃不合理、建設出線滯后、電源與負荷中心偏離、增加供電半徑等問題,甚至加大了損耗。城市在快速發展中,配網結構相對單一,供電能力下降,在實際工作中固有配電網線路表現出高負荷特征。
2.3管理人員缺乏足夠的專業水平
管理人員作為線損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會對線損管理工作效率、及質量造成重中之重的影響。經調查發現,我國部分供電所線損管理人員水平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普遍都是依靠自身以往的經驗去開展實際工作,并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支撐。
三、線損管理簡要分析
線損是指電網傳輸、分配和管理中的一部分損失。一般來說,線損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由電表統計數據與實際售電量的差值得到的線損,即統計線損;第二是當電流流過線路時電力設備的損耗,這是理論上的線路損耗。它可以通過理論計算獲得數據。統計線損與理論線損的區別在于管理線損,管理線損主要是由電力企業管理水平低造成的,如電能計量裝置計量錯誤、抄表數據不準確、電力設備在實際運行中狀態不佳等原因。需要說明的是,四分量線損是指管理區域電網線損的劃分、分壓、分線、分站的方式。分壓管理是指對轄區電網不同電壓等級下的線損進行統計,并對線損進行評估和分析的一種保護。
四、電力計量自動化在線損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4.1建立模型
展開線損管理的過程中,將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予以充分應用,可以構建起線路損耗模型,這樣可以使得線路損耗、計量點線損的分析更為準確。在對線損管理模型予以實際應用時,一旦線路中出現了異常,可自動進行調控。
4.2規劃設計
對于線損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方式也就是通過這相應的四分管理,而線損管理工作之中通過這樣的四分管理也是可以有效的幫助工作人員對相應的線損情況進行掌控和把握。若是無法有效的根據這種管理方式來進行相應的管理工作的話,那么整體的管理過程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且效率低下。而利用電力計量自動化的技術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利用這種技術工作人員可以省去這些內容,直接自身生成相應的線損報表。
4.3系統功能的設計
在數據采集功能中,要做好現場監測設計和現場數據采集管理,最大限度保障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初步篩選,剔除無用、無效數據,為后續線損監測數據分析提供科學依據。數據采集功能還可以做到自動采集、定期采集,一旦發現異常能夠實時報警;通過對電壓、電流、諧波的監測,確定數據異常情況,分析原因,找到應對策略,減少線損率。數據傳輸功能則采用專用信道實現,最大限度降低傳輸中的數據干擾,確保信息傳輸質量、傳輸效率。數據處理可以對統計報表、線損管理相關信息進行規范化管理,發現問題后能夠及時解決,從而降低維護成本,減少配電網的線損。
4.4監測系統
電力計量自動化的功能之一是監測系統,展開線路損耗管理時,將檢測系統予以充分應用可以使得損耗分析更為準確,尤其是展開多維度檢測可將可能出現的問題切實呈現出來。
結束語:
在對計量自動化的線損監控系統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要從配網的實際狀況出發,既要保持線損數據監控的真實性,又要提升線損監測的科學性。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電力系統的逐步完善和發展,線損管理時應依照統一化、規范化、技術化管理原則,做好智能監測系統的構建,形成完整功能架構,快速定位線損位置和計算線損值,為配網管理和維護提供有益幫助。
參考文獻:
[1]賈曉旺.線損管理中電力計量自動化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22):171-172.
[2]陳桂力.電力計量自動化在線損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視界,2018(34):251-253.
[3]高歌.基于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的線損管理探討[J].無線互聯科技,2018,15(04):123-124.
[4]陳婷.線損管理中計量自動化系統的運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8(01):140-141.
[5]祁澤.線損管理中電力計量自動化的應用分析[J].科技風,2017(24):188.